馬艷華
摘要: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應試教育已難以滿足當今社會發展需求,素質教育日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關注。素質教育主張培養全面型人才,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培養全面型人才的關鍵點所在,在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層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角度,對小學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予以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研究
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長,班主任陪伴學生的時間甚是超過了家長,所以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成為了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數次調查和分析可看出,盡管說心理健康教育在當前中小學得到了大范圍普及,但具體實施情況仍不容樂觀,很多班主任在落實該項工作時面臨很多問題,因此班主任老師務必要對此重視起來,理性審視現存問題,并要擬定科學合理的處理對策,如此才能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一、小學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及學習習慣。經調查發現,學生學習成績好壞,智力僅是一小部分影響因素,決定成績的更多是一些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性格和興趣以及習慣等,在這其中,習慣又占有較大比例。小學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應負責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此時學習習慣養成和學生性格特點及心理活動等方面的關聯性較大。應該了解到,唯有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才能有效培養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的創造力,一旦學生心理狀態不佳,那么學習慢慢就會變成一種負擔,學生思維活躍度也會顯著不足,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有助于加強班級管理。需知,班集體是學生在校內一同學習、一同生活的整體,若班風不正、集體懶散,那么勢必會影響到每一位學生。現在的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很少經歷挫折,在班集體生活中一旦遭遇到問題,就很容易做出情緒化的表現,再加上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其自控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相對不足,此時就很容易做出極端行為,這就給班主任老師的班級管理工作增加難度。身為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用行之有效的心育模式正向引導小學生,讓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上,亦或是在人際交往上都能夠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必然會全面提升小學生群體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之后在此基礎上必然會讓整個班級體變得更加團結,形成優秀班風。
二、小學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第一,滲透性原則。小學生處在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對事情的判斷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對其進行單一化的心理健康知識說教難以達到教育目標,此時務必要選擇廣大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第二,針對性原則。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務必要依照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并要抓住機會,從根本上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另外,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發揮出榜樣作用,引導學生心理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發展。
三、小學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
(一)打造和諧友愛的班級環境
良好的班級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及作用,所以說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一定要從軟環境和軟環境兩個角度著手去進行操作:
首先,硬環境。所謂硬環境,指的就是靜態的文化心理環境,即為教育環境布置。班級要懸掛和張貼積極向上的名言警句,對小學生起到激勵的效果,再就是通過黑板報設計,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創建心理知識專欄,如此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力度,處理當前小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還可在班內圖書角處增添孩子們習慣閱讀的心理類書籍和勵志類書籍等。通過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潛移默化的使學生受到啟迪和熏染[1]。
其次,軟環境。所謂軟環境,指的就是動態的文化心理環境,以良好的班風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最具代表性。小學生們在優秀的班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更易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小學班主任在從事班級管理工作時,務必要竭力打造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班風,引導學生之間要相互幫助,此時可以通過建立互學小組和關愛小組的方式,營造出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這一定會對小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發展大有幫助[2]。
(二)組織多樣化的班級活動,培養學生道德情操
需知,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活動組織,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學生們通過參加各式各樣的班級活動,便會敞開心扉、緩解壓力、消除顧慮,并且還可進一步的融洽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小學班主任要通過租住多樣化的班級活動,給予孩子們充分的表現空間和機會,讓他們自由的展現自我,順勢也可有效提升學生們的感悟能力和觀察能力等[3]。譬如,班主任可以通過組織知識競賽的方式去對學生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競賽中的內容不單單是教材中的知識,也可是生物學和天文學等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挖掘學生各方面的才能。與此同時,班主任還可通過組織手工競賽活動等去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手工制作藝術品評比出“手工能手”并給予表揚,對那些表現欠佳的學生要給予鼓勵,讓學生在不斷的活動體驗中體會到班主任老師的關懷,如此不僅會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還能夠使之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未來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時保持高昂的斗志[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踐行,班主任可謂身兼重任,在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班主任老師務必要立足于班集體的發展情況,同時要分析學生個體差異,遵循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打造和諧友愛的班級環境,之后在基礎上組織多姿多彩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們學習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并通過參與各類實踐活動,提升自我心理素質,未來必定會讓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奧會軍.讓陽光照耀學生心底——淺議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J].文教資料,2019(12):159-160.
[2]李如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小學班主任心理輔導工作初探[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15):261-261.
[3]胡均.溫暖締造心之港灣——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科普童話,2019(02):166-166.
[4]彭麗媚.小學班級心理輔導的實踐與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9(0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