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吉豪
摘要:舞蹈和雜技作為兩種不同的形體藝術,在各自的藝術領域熠熠生輝,在表達的過程中存在著表達形式的不同。但從某些方面來看,舞蹈與雜技之間還存在著關聯性。隨著時代的進步,各類藝術相互借鑒融合,舞蹈在雜技發展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發突出。本文立足于舞蹈藝術在雜技藝術中究竟處于何種地位,以及舞蹈對于雜技的發展所發揮的作用,探究舞蹈與雜技的未來發展之路。
關鍵詞:舞蹈;雜技;發展;作用
舞蹈和雜技都是人類對自身形體認識發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藝術形式,兩者同屬于形體藝術。這兩種藝術在特點上存在一定的區別,舞蹈以表現柔美為主,而雜技更側重于奇和險。將雜技與舞蹈有效融合,兩者能夠相互促進和發展,實現共同提升。各類藝術表現形式相互影響、吸收、借鑒、融合的現象也越來越常見,這為雜技如何轉型探索更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路徑提供了現實支撐。
一、舞蹈與雜技的關系
雜技與舞蹈藝術二者存在共性,又各具個性。雜技與舞蹈都以人體作為載體,配合肢體動作、身體協調能力、音樂節奏完成一整套的動作,呈現出完整又流暢的舞臺表演。這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共同點,但在具體表現形式上,二者突顯出明顯地不同且各具千秋。
雜技,其表現要點在于“技”,特指演員靠自己身體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的表演性節目,同時需要借助技巧、道具、造型等來完成驚險奇難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雜技表現的技術技巧源于人們對生活實際的轉化和提煉,在雜技表演過程中,演員更加注重個人技巧的展示,追求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產生的奇、險、難的沖擊。
而舞蹈表演側重于“美”,是一種利用演員身體來完成各種高雅或高難度動作的一種藝術表演,相對擅長塑造人物形象以及相關劇情發展的展現。“它可以運用自己的語匯來塑造人物、構建情節、傳遞情感,并以此作為自己的特別屬性和表現手段與其他的藝術門類區別開來。”[1]舞蹈的動作側重的是利用肢體語言把演員的個人情感和舞蹈本身的內涵傳遞給觀眾,所以整體的動作都是以優美為主,以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具有無可比擬的觀賞性。
二、舞蹈與雜技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
從歷史記載來看,秦朝就已經出現了舞蹈和雜技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舞蹈與雜技為何能在每一個時代背景下都得以生存和流傳,這從側面反映出兩者的發展符合當時的時代發展潮流,古代舞者經過了長期的探索研究,把舞蹈和雜技融合發展并應用于舞臺表演,為現代藝術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歷史依據。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人民日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指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指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的審美需求和價值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而轉向對精神層次的追求。雜技和舞蹈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各自都已形成較為成熟的藝術表現形式,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兩者要發展成“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其藝術作品必須具有教化、引領、慰藉人們精神文明發展需求的功能。舞蹈和雜技要基于現存的發展狀況,繼續發揚各自的優勢之處,在不斷提升自身質量的同時探索出一條更好地服務于人民需求的發展道路。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以及打破藝術發展的界限,將雜技的高難度動作與舞蹈的情節融合在一起使表現形式更加的豐滿。[2]
三、舞蹈對雜技發展的作用
(一)拓寬雜技題材范圍
傳統的雜技在其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能夠盛行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題材選題貼近人們的生活。雜技表演通過人體的技巧來創造奇跡,通過挑戰極限來表現人類征服自然、駕馭自然的真實本領與超常能力,強調的是力與勇、巧與智的英雄主義品質。[3]對于道具的選取上,也多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上獲得靈感,通過雜技演員的身體力量和技巧賦予物品生命力和表現力,輔助演員們呈現出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當雜技表演的內容開始出現重復,傳統的選題方式就會暴露出單一性。舞蹈在題材選擇上更多關注情感表達,通過舞蹈演員優美的舞姿,加以音樂節奏、場景設計的配合增強感染力,引起觀眾情感的共鳴。相比而言,舞蹈的題材選擇范圍更加廣泛和貼近現實生活。
(二)增強雜技藝術感染力
正是舞蹈和雜技兩種藝術表現形式都以人作為載體,兩者在表演方式上才會有共同之處和相互吸收借鑒的空間。縱觀傳統雜技藝術,多借助道具和演員自身的身體技巧來完成表演,對于表演中的人物設定并沒有過多的塑造人物性格和融入人物情感。而舞蹈表演宣揚“以情動人”,在表達人物角色的情感上更加細膩和動情。把舞蹈更多融入雜技的表演過程中,一方面能夠提升雜技演員表演的表現力。雜技表演者應該轉變觀念,不應只是把雜技表演當作個人技巧展示,而是把它作為抒發感情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全身心投入表演的同時,也要讓觀眾感受到表演者所要傳遞的情感,可以適當加入舞蹈表演中一些夸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打破傳統的輔助道具的固化表現形式,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表演者喜怒哀樂。
另一方面舞蹈的融入也會賦予雜技藝術豐富的內涵,增強其感染力。雜技藝術工作者在創作新的藝術作品之初,考慮整體節目的構思與技巧動作的難度性時恰到好處地加入舞蹈表演,技巧與舞蹈美交織于一體,體現出具體情景和表達意圖,表現節目的意境和境界。
(三)創新雜技表現形式
雜技表演為展現人體技巧為核心,帶給觀眾的最直觀感受就是驚心動魄。但在新時代背景下,雜技表演還是一味地追求高難度技巧的展現,定會使觀眾產生觀賞的疲憊感。談及雜技二字人們會形成定勢思維,喪失雜技自身的吸引力,這對雜技藝術的未來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反觀舞蹈藝術,可以通過演繹不同的舞蹈種類配合劇情設計、音樂等要素,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精神風貌。從視覺效果上分析,舞蹈藝術的融入讓雜技藝術的動作表現形式更加豐富。
雜技作品和舞蹈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都需要依托音樂節奏,營造出節目的整體效果。由于兩者表現出的“技”和“美”不同側重點,在音樂的使用方面也具有不同的傾向。雜技表演的音樂節奏大體上呈現“急”,配合演員驚險的動作,使雜技的主題能夠突出得更鮮明;舞蹈表演所使用的旋律偏向柔和,注重節奏之間的銜接,更加能引人入勝,達到演員與觀眾情感的共同升華。
結語
總而言之,舞蹈與雜技融合發展的過程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需要一個長期和曲折的過程。在雜技中融入舞蹈,并不是簡單地全盤吸收舞蹈藝術的特點亦或是完全摒棄雜技表演中不足之處,而是應該立足雜技本體,守正出新,視人民群眾的具體需求創作出具有重要意義的藝術作品。不論是雜技和舞蹈或是其他類型的藝術表現形式都要不斷創新才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我們廣大的舞蹈和雜技藝術家應該不忘初心、互學互鑒、攜手前行,為舞蹈和雜技藝術事業增添色彩。
參考文獻
[1]劉金星.技·藝——筆談舞蹈與雜技的融合創新[J].雜技與魔術,2020(06):68-69.
[2]陸燕.藝術的魅力來源于融合——淺談舞蹈在雜技創作中的作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9(04):143-144.
[3]李蕙彤.舞蹈藝術在雜技表演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6(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