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洪漢
摘要:新媒體技術在當今高等教育大環境下已被歸為常用教學工具的一種,新媒體教學工具不僅能夠使教學知識立體活化,且能夠有效地通過高新技術讓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認識知識,激發他們學習動力以及上課積極性。此外,運用新媒體教學手段并將其融入進普通高中課堂教學實踐是時代與社會發展大趨勢的硬性要求,有利于學生與時代大環境接軌促進他們日后更好地成長與發展,本文將從新媒體與普通高中課堂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發展現狀以及改革策略加以分析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普通高中;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引言
高中課堂是學習的分水嶺與轉折點,而新媒體教學手段的融入可以使得只是在傳輸過程中更容易使學生接納,且記憶度與理解度可以相較于普通教學方式達到較高水平,在挖掘他們學習潛力的同時也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應該將新媒體教學方式與高中課堂教學實踐加以有機融合,運用新型教學方式對現有教學制度加以改革,促進學生與時代潮流接軌與社會接軌,為他們的日后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新媒體與普通高中課堂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現狀分析
1. 忽略新媒體教學手段,沿用陳舊教學模式
新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其覆蓋面還是相對狹隘的,教師更習慣沿用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課上教學,而這種教學模式早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的潮流,而教師沿用這種教學方式無疑是對人才的埋沒,不利于學生接受吸納知識,會限制他們的學習能力與發展水平。總而言之,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是不可取的,需要教師結合新媒體教學手段對教學方式不斷改革。
2.授課內容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課程內容總體而言是比較學術專業的,如果教師沒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會導致課程講述內容枯燥乏味,死板固化,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慢慢消磨殆盡,進而產生對學科的厭學心理。由此可見,授課方式對于學生吸納知識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對授課方式進行創新革新,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課上積極性,促進他們更好地進行知識學習。
3.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弱化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本該是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輔助性教學。然而當今高中課堂大多數卻本末倒置,多半是以老師課上講述為主,學生知識被動地接受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是一味僵化被動的接受知識并不能將知識轉化為個人所學。因此需要改變這種教學模式,還學生課上主體模式,促進他們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二、新媒體與普通高中課堂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策略探討
1.創設情景學習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運用新媒體工具進行情景教學是利用新媒體教學進行授課的良好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吸納知識,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強化思維培養,實現寓教于樂式快樂學習。
例如,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征稅和納稅》的過程中,運用新媒體式情景教學模式,給學生們創設了納稅大廳的教學背景,讓每個人隨機選擇職位,成為納稅人與征稅人,身臨其境的感受稅收制度。通過這種情境式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征稅與納稅知識,增加了他們的獲得感;還有在進行高中物理教學《機械波的形成和傳播》的過程中,運用新媒體情景教學模式,給學生們創設了地震波的形成和傳播背景,讓學生親身體會感受到地震波的形成和傳播特點,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理解知識。
2.活化新媒體教學工具,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地位
新媒體教學工具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板教學方式,教室應該活化新媒體教學工具,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他們更好地進行自主性學習。
例如,在進行《沁園春·長沙》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活化新媒體工具,利用3D建模手法,再現了毛澤東主席寫下此文是的場景,同時讓學生先進行自主閱讀理解,而后教師針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講解,進行總領概括。這種新型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新媒體教學背景下實現了更好的自主性學習,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潛力。
3.創新授課模式,實現教學課堂與時代接軌
授課模式應該隨時代的變遷進行改革,將課堂教學與時代接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到最為新鮮的知識,實現知識的自我吸納。
例如,在進行《雷雨》的教授過程中,教師采用情境話劇的模式進行教學,并且將當時時代背景與當今我國國情相聯系,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到當今我國科技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學科教學中融入新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且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其與學科教學的融合進程,這兩者的融合也是一個長期過程,因此,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我們應積極探索,有效掌握最新理論和方法,進而全面實現深入融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彥奎.高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之我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12):33-33,38.
[2]于福強.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9):67-67.
[3]周學東.高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1):136-136,137.
[4]李逢慶,楊樹林.信息時代的高等教育:未來趨勢與挑戰――新媒體聯NMC地平線報告解讀[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1年05期.
(河北定州中學 ?河北定州 ?0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