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教育和轉化后進生是一個重要任務,又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十分注重后進生的教育和轉化,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同時,我也很清楚地意識到:教育和轉化后進生工作既艱巨又復雜。那么,如何做好后進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呢?下面就我的實際工作,談談一些見解。
一、深入了解后進生情況,尋根索因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要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首先要了解后進生的情況,后進生的原因是因人而異的。其實,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大的,部分學生“雙差”的原因往往與家庭和社會因素密切相關;還與個性有關,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才能、天賦、思維等造成了學生不同的發展特點。教師只有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定較好的轉化方案,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這樣,轉化工作效果才會更明顯,成效才會更大。
再次,后進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為難以矯正的特點。教師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真誠理解和對待學生。教師既要有嚴父般的家長形象,對他們的行為從嚴要求,指出他們的不足,提出明確的要求;也要有慈母般的家長心理去理解他們,關心他們,寬容他們。讓他們在曲折前進中將“差生”的帽子拋下,找準人生奮斗的目標,勇往直前。
二、關心愛護和尊重后進生,促其轉化
教育家蘇霍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熱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熱愛學生才是真正開啟和通往學生心靈之路的金鑰匙。特別是后進生,往往對老師懷有敬而遠之,愛而怕之的心理。表現在課堂回答問題總是縮頭縮尾。遇到這種情況,課堂提問時,我先對每個后進生察顏觀色,估計某生能夠說出答案,就讓該生利用答對問題的機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贏得自尊,自信和榮譽感,以達到調動該生在課堂上自覺,主動回答問題的信心。課后,我還營造一種和諧的談心氛圍,主動找他們談心,以愛換愛,以信任換信任,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用慈母般的愛去感化他們,對他們思想上嚴格要求,學習上耐心輔導,生活上熱情關懷,使他們從心底里認為自己的老師可信可敬。
三、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因勢利導
任何一位學生的身上都有閃光點,我們應該多點去挖掘他們的優點,多表揚和鼓勵,少批評,使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如班上的小林,過去有偷竊的行為,且學習成績也較差,全班學生都對他沒有好感,他本人也很自卑和消沉。但在學校運動會的比賽中,他參加跑步比賽。在比賽中,他不小心跌倒,把腳擦傷了,鮮血直流,但是他還是堅持跑完全程,多么堅強的同學啊!事后我在班上大力表揚他,并安排他當體育委員。為了進一步改變同學們對他的看法,我還將他按時上學,認真完成作業等優點在班上宣傳。與此同時,我多次找他談心,使他真正認識到自己過去的錯誤。自此,小林在信任與表揚中獲得了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徹底改掉了過去的不良習慣。
四、充分調動集體的力量,事半功倍
個人力量是有限的,而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因而充分利用優秀學生和班干部協助教育,也是轉化后進生的重要手段。班主任有意地讓班干部以交朋友的方式與差生建立“一拖一”的關系,用朋友間的真誠和熱情,去開導和鼓勵差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從而使他們很好地改正過去的種種錯誤行為。如我班的小飛同學,由于父母長期外出做生意,他在家里無人管,形成了散漫的性格,經常遲到、早退,考試成績二、三十分。同學們看不起他,他變得自卑、孤僻,成績一落再落。我了解情況后,特意安排學習委員接近他,與他交朋友,在學習上幫助他,慢慢地他感到了老師和同學對他的關心和愛護,他進步了。期末考試,語文、數學都考了六十多分。可見,這種充分利用集體力量的教育方法,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實現家校社多方配合,齊抓共管
轉化后進生僅僅靠學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家庭、學校、社會必須結合起來,共同配合,加強德育工作管理,形成社會化管理網絡。學生在校時間是有限的,很多時間生活在家庭、社會,而且社會是實踐的大課堂,事情多種多樣,現象紛繁復雜,是德育教育和轉化后進生的重要陣地。如果家庭、社會、學校“三結合”把教育抓好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更肩負著轉化后進生這一項艱巨而復雜的重任,但單靠一個班主任,無疑是勢單力薄,班主任必須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密切聯系各科教師,才能得心應手。更為關鍵的一環就是與家長多聯系,溝通,取得家長的信任,與家長達成共識,齊心合力進行教育。要真正徹底轉化后進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要發揮多方面的力量,促其轉化。
總之,轉化后進生的方法和途徑多種多樣,但目標是一致的。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勇于探索,循循善導,耐心細致地做好本職工作。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就能把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做得更好,最終實現后進生的轉化,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吳川市川西中學,廣東? ?湛江? ?5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