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優娣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學前教育越來越關注,幼兒園班級的常規管理要從幼兒身邊的小事入手,從幼兒在園所的一日生活流程開始,科學、高效、合理的展開教育教學工作。幼兒的各項活動都是以班級為單位展開的,所以說需要找尋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有效策略,這對幼兒來說能夠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對教師來說能夠提升他們的教學質量,班級常規管理是幼兒園管理中的重點和核心。
關鍵詞: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087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是為了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它一方面能夠幫助幼兒掌握日常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為之后的長久發展打下堅定地基礎,促進幼兒融入社會,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另一方面,有效的班級常規管理可以很好的維持班級活動的秩序,為教師的教學活動保質保量。因此,筆者將從多個角度出發,
一、利用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行常規管理
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建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指出,當前教師在面對幼兒的時候更為注重的是規則、幼兒的行為,缺少與幼兒的情感交流,這就使得教師與幼兒的關系處于一種消極的狀態,那么,這種狀態下的教學管理必然效率質量較低。只有積極向上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建立對規則的自覺遵守。每一位幼兒都渴望得到教師的信任,這就要求教師在面對日益成長的幼兒時,要給予他們信任和支持,相信他們可以自覺的遵守規則,這樣就能夠提升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幼兒對自身的約束能力。例如,筆者在一次繪畫教學前,向學生提出要求,哪位小朋友可以在繪畫后自覺的整體用具,而且不需要教師的提醒,還能夠自己拿出玩具玩。這樣孩子在整個繪畫的過程中,教師就不再提醒,只是在觀察孩子是否在做。當教師把信任傳遞給孩子之后,筆者發現孩子們好像小大人一樣,覺得自己可以保管好物品。這個時候教師再對他們進行表揚,能夠感受到他們的成就感和快樂。所以,在對幼兒的常規培養上,教師面對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充分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
二、利用優美的音樂貫穿到幼兒的活動中
優美的音樂能夠讓人的情操得到熏陶,心靈得到凈化,幫助幼兒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下接受教育,當幼兒在平靜、愉快的心情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將變得更加的溫馨。所以,在幼兒的一日生活流程里可以在特定的一些時間段播放一些背景音樂,這樣能夠幫助幼兒平復心情,適應這一階段的行為。例如,在每日的入園環節,部分幼兒還沒有做好與家長分離的準備,那么這個時候播放一些愉快、活潑的音樂,孩子們會感受到幼兒園新一天生活的美好;在每日的戶外活動時間,可以播放一些舒緩、輕松明快的音樂;幼兒在入睡前和起床前,可以播放一些寧靜美好的輕音樂,有利于緩解幼兒睡眠帶來的疲勞。正是在這些音樂的陪伴下,帶給孩子美譽的享受,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又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幼兒的情操。
三、利用餐前小故事促進幼兒進餐常規
在每日的用餐環節,直接讓學生安靜的用餐取得的效果往往并不好,尤其是針對較小的幼兒。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些教師采用飯前播放天氣預報,或者講小故事,或是說一說今日菜譜,這些行為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進餐。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在餐前講一些小故事,既能讓學生在進餐中保持愉快,又能幫助幼兒養成好的進餐習慣,有利于提升幼兒的進餐質量。例如,筆者發現班級的某幾個幼兒平時吃飯較慢,他們不是吃的特別多的孩子,但是吃飯的時候總是東張西望,喜歡與同桌的幼兒說話,于是筆者在用餐前會說一說今日菜譜,并且說一說這些菜是怎么來的,提高幼兒進餐的興趣。
四、在幼兒中樹立榜樣的作用
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顆善于發現的眼睛,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在學生中間樹立榜樣,借此對學生進行教育,就能夠增加班級常規管理的有效性。例如,幼兒在每次用完毛巾后,總會出現部分幼兒不能按照要求將毛巾自覺地擺放好,隨手一扔,但是也會出現部分幼兒做到自覺拜訪,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幼兒自覺拜訪毛巾這一日常事情入手,在全體學生中間進行表揚,同時,鼓勵其他幼兒向這部分同學看齊,做好物品的擺放工作。再比如,筆者發現每次用餐的時候,總會有出現幼兒挑食的現象,于是筆者將班級吃飯不挑食的小朋友樹立為榜樣,在進餐中筆者會針對吃飯積極不挑食的幼兒進行表揚,“看,小紅吃的多干凈呀,不挑食。”“小米同學今天肉肉吃完開始吃綠色蔬菜了。”并且餐后讓他們分享一下吃這個食物的感覺,下一次就可以邀請挑食的小朋友嘗一嘗這個食物。在榜樣的作用下,孩子們就會開始紛紛進行模仿,筆者發現幼兒挑食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在與幼兒的相處中需要做到嘴勤,孩子們記憶的時間的較短,教師的及時表揚和贊美能夠促進常規管理的有效進行。
與此同時,幼兒階段的榜樣示范,教師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部分家長的認識和自身的能力上存在著差異,而且有的家長在日常并沒有注意對幼兒日常行為的管理,這就需要教師身體力行,為年幼的孩子做好示范。比如,洗手是一項常規的要求,在幼兒剛入園的時候就對幼兒提出要求,但是很多幼兒仍然會出現不正確洗手的現象,而且對于剛入園的新生,還會出現洗濕袖子的情況。于是,筆者對此進行反思,在請幼兒洗手前,說道:“老師去打飯,自己也要洗干凈手。”然后邊洗邊念出“六步洗手法兒歌”,幼兒在看到教師認真洗手后,也會跟著一步一步學習起來。這個時候教師還可以對洗手認真的小朋友進行表揚。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比言語更有效果。
幼兒的常規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保教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同時,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對他們的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我們在與幼兒的相處中,不斷總結,不斷探索,做好對幼兒常規的引導,從而為幼兒創設一個愉快有趣的生活環境,實現身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艷. 淺談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J]. 東西南北:教育, 2017(10):8-8.
【2】萬靜. 淺析幼兒園有效班級常規管理的實踐方法[C]// 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 2016.
【3】茍雙彥. 淺談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 11(002):155.
廣東省五華縣華陽鎮中心幼兒園 廣東 梅州 51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