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胡夢紅 石琢 李嵐蘭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實訓課程的現狀進行分析,以“課程思政”為導向進行實訓改革,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課程思政;實訓教學;改革;食品加工技術課程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284
“深化課程育人,提升專業素養”,是當前高職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食品加工技術是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以下簡稱為“我?!保┦称奉悓I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具有非常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對學生的技能有非常高的要求。若將思政教育融入高職食品加工實訓課程中,將思政元素與實訓融合,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職業道德觀。在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做人處事,建構和諧的工作環境。
一、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
食品加工技術課程在傳統的教學中主要以理論和實踐操作為主,實訓教學模式主要為:教師制定實驗項目,學生機械式的進行照搬操作。在這個過程中,難以培養學生科學態度、敬業精神、團隊合作、創新意識、職業道德等職業素養,不利于推動高職學生由學徒轉變職業人。
二、以“課程思政”為導向的實訓教學改革
針對我校食品加工技術課程標準及教學大綱,建立實訓教學的模式。根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該課程的課時為108學時,其中理論與實訓開出比例為1:1.5。實訓教學改革主要從以下幾個模塊進行。
1.將“職業素養”融入實訓考核中
作為一個食品加工人員,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職業態度、職業素養尤為重要。對應到實訓課堂的細節中,表現為否身著實驗服,帶實驗帽、勤剪指甲、是否具備良好的衛生意識和衛生習慣。在實訓課堂中將“職業素養”納入課程思政中的第一步,作為考核的第一指標,將在無形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
2.將嚴謹的“科學態度”融入理論講解中
理論講解是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導入部分,其教學方式可多樣化,從多角度進行分析。例如觀看食品加工安全教育視頻,培養學生愛國、愛企業、愛崗敬業的職業情懷;通過討論雪印奶粉中毒案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通過面包制作中酵母劑添加量過多或過少,導致面團發酵不成功的案例,樹立學生精益求精的、嚴謹的科學態度。
3.將“團隊合作”融入到實訓過程中
在實訓教學過程中,主要以2名學生為一組,開展實踐操作。要求學生在實踐前,做出簡單的方案設計,其中包括了操作內容,各項內容的負責人,如何合作等。成品完成后,分小組討論實驗結果,提交感官評價意見表,分享成功經驗,總結失敗原因,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分小組的目的在于避免學生單打獨斗式的操作,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真正意義上做到“潤物細無聲”。
4.將“工匠精神”融入食品加工崗位
當前,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建設研究方面,“較少涉及工匠精神培育的實踐途徑方面研究”[1]。在食品加工課程實訓中,應注重校企合作,學生技能的培養可以從企業鍛煉、校企合作交流、企業志愿者服務等方面發展。創造模擬職業場景,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角色的扮演等,不斷加強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知和感悟,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培養“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復合型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2]。
5.將“職業探索”融入到實訓課堂中
在實訓中設置部分開放性課堂,例如在實踐操作相對輕松的課堂中,要求學生針對企業的食品加工企業的動態,食品崗位的要求、前景等進行探討。在暢所欲言中,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請款,對未來的食品加工企業乃至職業工作,反思過去,暢想未來。進一步把握學生對食品加工專業的認知,培養學生對食品加工專業的熱愛。
三、小結
食品加工技術實訓課程,作為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其課程思政是將人文素養、職業精神、科研精神、創新精神等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悄然無息的導入到教學過程。在原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緊扣當前國際社會食品加工及安全等熱點話題,結合相關思政元素,引導學生理解食品加工專業及相關的企業崗位要求,把德育教育融入專業課堂,使得思政內容親切而不突兀。潛移默化的將思政融入食品加工技術實訓課程,不僅有利提升食品類學生的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且能有效的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從真正意義上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孔寶根.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途徑[J].寧波大學學報,2016(3):53-56.
[2]董剛.高職教育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9):91-94.
作者簡介:王婧,女,侗族,湖南靖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食品農產品加工及貯藏。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食品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