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麗
【摘? ? 要】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幼兒教育重要的內容之一,關乎幼兒未來的健康成長。幼兒教師需要充分意識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對幼兒進行語言表達教學。
【關鍵詞】幼兒教育? 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77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類社會的基本技能,也是人類社會重要的交際方式。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幼兒的思維培養、社交能力和智力發育有著重要影響。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和形成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對幼兒語言的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對于剛出生的孩子來講,從0歲至3歲,是傾聽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形成時期,這個階段的幼兒尚處于口語的發育階段,主要以適應性的教學為主,讓幼兒更多地傾聽到良好的語言內容。
而3歲至7歲的幼兒,則處于語言表達能力的飛速發展階段,幼兒通過日常的傾聽,積累大量的詞匯和語句,已經能夠將想要表達的內容通過語言形式表達出來。語言的培養不是一個單獨的體系,它對于幼兒的智力、反應、行為都有著重要意義。同理,如果忽視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就會造成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存有缺陷,便會對幼兒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一、造成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存在缺陷的原因
幼兒本身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語言表達能力的養成是許多條件相互促進的產物,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形成阻礙。
(一)幼兒教師占據課堂大部分表達時間
在幼兒教學的課堂上存在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教師占據了絕大部分的講話時間,幼兒只能被動地坐在座位上,沒有時間和機會去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課堂氛圍會顯得生硬,一方面,它沒有充分調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幼兒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這不利于幼兒的成長發育。另一方面,當周邊的環境不適合幼兒主動去表達觀點的時候,幼兒的思維就會陷入閉塞,表達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二)有待改善的家庭教育觀念
幼兒教育不只是幼兒園、幼兒教育機構的職責,家庭教育也是幼兒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目前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還不夠充分,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無法系統地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訓練環境。將孩子托付給老人照料的情況最為常見,老人不了解如何對幼兒進行閱讀教學以及看圖識字方面的教育。這就意味著幼兒語言學習的基礎訓練缺失。
(三)周圍環境對幼兒語言的影響
幼兒語言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幼兒本身具有先天的模仿能力,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如果將幼兒置身于一個不利于語言培養的環境中,就容易對幼兒的語言發育造成影響。比如:如果身邊的家人、朋友都使用方言來交流。那么,幼兒也會受到影響,將方言學習作為自己的第一種語言。今后再想要糾正,就需要付出得更多。
二、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基本方法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養成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掌握幼兒語言培養的基本方法,有助于為幼兒創建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一)引導幼兒積極主動表達想法
語言是一種人類社會溝通交流的工具,使幼兒多聽,才能讓幼兒積累足夠多的詞匯和語句,以便幼兒有充分的語言儲備。鼓勵幼兒多說,才能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其中,家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小,就認為孩子沒有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就忽視與孩子的溝通。其實,幼兒從1歲以后,就對這個世界充滿感知,他們想要去表達內心的想法,就需要家長積極引導,在與幼兒的交流中,鼓勵幼兒通過語言表達內心感受,起到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
(二)給予幼兒寬松的課堂氛圍
幼兒課堂是適齡幼兒學習成長的場所,幼兒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會在幼兒園或者教育機構度過。在課堂上,教師需要為幼兒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幼兒放下戒備心和恐懼感,真心快樂地融入到課堂氛圍中,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有表達訴說的意愿。另外,幼兒教師應該拋出可供幼兒討論表達的話題,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幼兒交流的平臺,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表達自我觀點。
(三)重視家庭教育,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塑造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幼兒已經到了需要說話的年齡,但還是只會喊“爸爸”、“媽媽”這些最簡單的詞語。這是因為家庭教育沒有到位,家長并不知道幼兒的內心在想些什么,缺乏和幼兒的溝通。這和家長的思維不無關系,家長總是習慣在孩子面前擺出一副不怒自威的樣子,通過一個表情或眼神就想要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這就會使幼兒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只是按照簡單的指令來要求幼兒,卻忽視了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家長不能“吝嗇”與幼兒的語言溝通,只有不厭其煩地和幼兒展開交流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將內心的想法講出來,才能夠起到語言表達培養的作用。
三、利用身邊資源,隨時隨地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語言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種表達技能,幼兒在技能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只是依靠課堂的教學,或者是家長在特定的時間進行語言能力訓練。而是隨時隨地通過周圍的事物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使其了解更多新鮮的內容。在幼兒對新鮮事物的感知過程中,引導、鼓勵幼兒表達內心想法,讓幼兒一點點將語言講出來。幼兒語言的學習不應是一種機械的學習狀態,而更多的是與大自然、人文、社會、具體事物相互結合,幼兒在開闊眼界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認識能力,豐富了生活內容,也開發了語言能力。在幼兒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家長、教師需要主動為幼兒講解,描繪社會中的千姿百態,講述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幼兒會將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摸到的事物記下來,在日后遇到相似的場景時,幼兒就會有想要表達的意愿,這樣不僅提升了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幼兒主動表達的積極性。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并不是單一的教育的成果,而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包含幼兒課堂教學、家庭教育、社會感觀體驗等等。幼兒的語言培養,需要幼兒教師的努力以及家長的配合,在雙方的共同培養下,幼兒的語言能力才會得到提升。
而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在幼兒面前的語言表達,培養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同時,也要根據幼兒不斷變化的狀況,及時與家長展開溝通,對幼兒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將出現的問題加以解決。此外,幼兒教師本身需要注意,自身的語言素質水平,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起到極大的影響。因此,幼兒教師需要時刻注重自己的行為表達,豐富知識儲備,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方式,為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