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芳
武術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常常面臨難度動作的學習,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與肢體協調能力較弱,教師和學生需要在動作的教學練習中投入較多的精力,但依舊難以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武術學習的效果,需要針對武術教學中的難度動作,創新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對難度動作的解讀,從而幫助小學生由淺入深,理解、記憶并掌握武術動作。
1 逐步分解動作,多維展示動作
小學生由于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理解并掌握難度較高的武術動作,盲目開展難度動作訓練將可能造成學生出現一定運動損傷,所以,需要體育教師做好難度動作的合理分解,將其轉化為彼此獨立的動作模塊,逐一進行講解、演示并組織學生訓練,在學生基本掌握后,在將動作模塊進行連接,開展整體動作訓練,從而使學生正確掌握完整的難度動作。通過對難度動作的分解,能夠有效降低武術動作難度,使小學生清楚、規范掌握武術技術動作,有效避免武術訓練中傷害事故的產生。
以武術教學中“旋子”等難度動作的教學過程為例,教師可以先完整展示武術動作,使小學生對“旋子”動作產生整體性的認知,了解動作完成的大概流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將“旋子”動作進行合理分解,使其成為原地旋轉與起跳落地兩個基本的武術動作模塊。然后針對原地旋轉與起跳落地分別進行動作演示與講解,耐心強調各個基本動作中的技術要點,由學生對兩個基本動作進行練習,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基本動作練習情況給予一定指導,使學生能夠在旋轉過程中做好方向的控制,盡可能使身體保持在平衡狀態,同時,借由起跳落地,使學生有效領會騰空之后的感覺。在小學生有效掌握基礎動作之后,教師可以再次演示完成的“旋子”連貫動作,指導學生將基礎動作進行有效合成,完整練習難度動作,進一步指導并糾正學生在完成動作過程中的姿態、方向與平衡性問題,從而使小學生逐步掌握難度動作,形成動力定型。
2 增強教學互助,提升練習實效
小學生普遍存在較強的好心心理,這也使武術教學中難度較高的動作往往更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但對于難度較高的武術動作訓練而言,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不僅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甚至挫敗感,影響武術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在武術教學中,尤其開展難度動作教學,需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積極利用教學互助等方式,使學生之間進行組合訓練,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同時,也使難度動作以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指導訓練,有效提升學生訓練信心,創設團結、協作的武術訓練氛圍。
在針對難度動作進行武術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難度動作練習與掌握的基本情況,采用武術學習能力互補的方式,將學生進行分組,并選擇各組中掌握程度最好的學生作為小組長,由其負責組織以組為單位,開展組內武術動作的練習。要求組內要充分發揚互幫互助的體育精神,同學之間相互指導,共同體會并規范掌握武術技術動作。教師在學生練習時,可以認真觀察,針對學生理解不正確或者動作不規范等典型問題,及時給予指導與糾正。在分組訓練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按照小組排序,依次進行訓練成果展示,并在組間進行相互點評與指導,在有效活躍武術練習氛圍的基礎上,大大提升了難度動作的教學效率與效果。與此同時,借助互助式訓練方法,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練習交流,使學生將自身對武術動作的理解,以相互指導的方式進行輸出,不僅強化了學生對武術動作的記憶與深入理解,還能夠使較難的專業動作,以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呈現,有效降低了學生對難度動作的理解難度,增強了學生的武術學習信心。
3 借助表象訓練,深化動作記憶
表象訓練是借助學生想象力,加深學生對武術動作理解與記憶的有效教學方式,通常在體育教師完成難度動作演示后,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回憶,從而幫助學生對武術動作建立正確的認知與記憶,在此基礎上開展動作練習實踐,能夠有效提升武術的教學效率。
以武術教學中“騰空飛腳”等難度動作的教學為例,體育教師可以先以較慢的速度完整展示難度動作,將武術動作進行細化分解,并逐一進行技術要點講解,隨后組織學生閉上眼睛,集中精神回憶“騰空飛腳”的整個動作過程,在腦海中如同播放慢動作電影一樣,盡可能回憶教師的整個動作展示與講解過程。教師可以用語音進行提示,用較為緩慢的語氣,按照動作分解的順序,以“助跑”、“左腿進行前擺,之后回收,此時,右腿蹬地進行起跳動作”等講解性語言輔助還原動作的演示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難度動作中的各個技術要領,同時加深對整體動作的記憶。在完成表象訓練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際訓練,以較慢的速度,按照腦海中建立的印象進行動作的重現,并通過重復教師的指導語言,有效降低難度動作訓練的出錯率,實現訓練效果的逐步提升。
(作者單位: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釀溪鎮第一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