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謝寒
摘要:在我國科技不斷發展,各領域技術水平逐漸提高的今天,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優化,教學評價也日益規范備受重視,這不僅關系到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涉及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程度,隨著教學評價的深入探究,一系列的問題也顯而易見。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教學;評價模式
引言
音樂作為人們反映社會現實和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和繪畫、書法一樣,也是傳承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肩負著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歷史使命,是我國音樂文化繼承和發揚的希望。
1相關概念的定義
音樂教學評價:是音樂教學過程進行專項評價工作,是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學主體、教學客體、教學媒介、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的評價,通常以量化為手段進行評價,注重學生音樂演唱能力的提高,對音樂節奏感進行測量評價,重視學生演唱能力、審美、音樂素養、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測評。音樂教學評價既包含對教師教學內容的評價,也包含對學生對教學專業知識學習、課堂氛圍、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的考評。因此,音樂教學評價要充分進行“備學生”的準備工作,按照學情的客觀情況進行教學計劃安排,從而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此,音樂教學評價是一項多維度的評價方式,評價模式的科學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體現了評價水平高低。
2高職音樂教學現狀
大多數高職音樂教學活動流于形式,教學質量不高,高職音樂教育教學資源落后。音樂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需要引導學生展開音樂實踐活動,且需要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較高,能夠為學生提高高水準的音樂教學活動。但是事實上當前高職院校音樂專業教師所占比例較小,且整體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缺少音樂學科的學術科研氛圍,相關的音樂研討會、講座活動更是少之又少。學生所采用的音樂教材的更新換代慢,嚴重落后于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在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展開音樂學習的動力不夠,音樂成績和音樂素養能力的提升更是成為空談。
3新時代高職院校音樂教學評價模式
3.1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提高學習積極性
大多數人們都希望能夠被認可,教師的肯定評價能夠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教師要多鼓舞學生,當學生聽到都是表揚的話,也能夠信心十足。學生的天賦和能力存在不同,一些學生的舞蹈天賦強,一些學生的唱歌能力好,因此教師在評價中應綜合學生的表現,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式評價。比如低年級的某個女同學膽小內向,在音樂課堂上非常專心,但卻不敢在同學面前表現,因此在唱歌教學環節,教師可推薦這位女同學唱一首歌,可鼓勵她,告訴她上課這么認真聽講一定是因為喜歡音樂課,相信你能夠做好。同時要給予她肯定的目光,帶領同學送上掌聲,當女同學感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則會唱的更加響亮,同時也會在音樂課堂上積極表現自己。教師需要逐步地肯定學生的優點,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并且樹立學習音樂的信心。在學生欣賞音樂的時候,教師也需要逐步引導,通過親切溫和的態度、幽默的語言評價學生學習,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即給學生一種輕松的感覺,讓學生毫無負擔地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
3.2加強引導,明確學習目標
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一要以就業為興趣導向,明確職業規劃,注重能力培養。例如:音樂教學演唱能力學習,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演唱能力也是社會交際的重要部分,學生除了專業知識學習,社會交際能力也是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目標導向引導學生學習的思路,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一堂優秀的課程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內容新穎度直接決定了學生上課的“興奮點”,學生上課的“興奮點”提高了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得在“備學生”方面下足功夫,圍繞因材施教,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收獲學習的樂趣。
3.3鼓勵個性的終結性評價
每一位學生的音樂能力和天賦都是有差異的,其評價不僅僅指向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更應看重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與表現力。與其讓學生為了考試而努力補齊自己的短板,倒不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他們有選擇考試方式的自主權。這就需要教師設置多樣化的考評內容,并制訂合理的評分標準。具體來說,學生可以選擇演奏某種樂器為歌曲伴奏,展現他的演奏能力;也可以對某一首音樂或某一類音樂發表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展現他的音樂感受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選擇展現自身樂理知識的掌握情況,音符、節奏也是音樂的語言,同樣是音樂能力的一種表現;擅長舞蹈的學生可以選擇一段音樂進行即興表演。教師可以從藝術表現的完整性、藝術表達的準確性以及是否具有美感和感染力三個層面,分別分等級評價,最終得到一個綜合性的評價結果。彰顯“個性”的終結性評價能讓不同的學生通過展現自己擅長的部分去找尋音樂學習的自信,感受學習音樂的樂趣,而不是做一個被動的接受者。這樣的終結性評價凸顯了以評價促發展的功能。傳統的音樂教學往往習慣了教師做評價者,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評價也是客觀真實的評價。對他人藝術表現的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樣的評價一般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在開展終結性評價時,教師也應該為學生創造這樣的機會,將師生評價交織進行,使終結性評價更加趨向客觀、公正,既能評估學生音樂知識掌握的水平和目前的音樂表現能力,也能彰顯學生的特長。
結語
目前,很多高校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學實踐性稍弱,并且,要及時做好有效的溝通,要了解學生內心所需,建立與學生和諧的相處模式,才能營造高效的課堂環境。
參考文獻
[1]杜慧婕.中學音樂智慧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20.
[2]黃鳳珍.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分析[J].考試與評價,2020(6):49.
[3]劉艷秋.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演唱評價策略研究[J].高考,2020(13):190.
[4]連曉方,張曉明.綜合素質評價視角下高中音樂教學評價創新研究[J].天津教育,2020(8):141-142.
[5]李昆秦.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高校課堂教學評價困境與出路[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9):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