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林晶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啦啦操運動作為一種綜合的體育項目在中小學被廣泛推廣。在啦啦操中融入了各種體育要素,學生隨著音樂進行運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核心素養起到了很好的鍛煉效果。啦啦操運動在中小學的興起,學校應該加強引導,正確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本文將對中小學啦啦操教學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啦啦操,體育核心素養,體育教學
引語:啦啦操在國內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項目,融入了體操,音樂,舞蹈等運動,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中小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紀,啦啦操音樂風格輕快,節奏感強,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綜合素質。在中小學體育中融入啦啦操項目,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能力。
一、啦啦操的概念與特點
啦啦操最早起源于美國校園,是由女生組成的在音樂的配合下,隊伍齊力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需要高度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團隊之間的默契。近年來,啦啦操被引進國內,隊員不僅是女生,許多男生也加入了啦啦操的隊伍,讓啦啦操的成員范圍變大。隨著社會的發展,啦啦操這種有益的體育運動逐漸被大眾所喜愛,它也成為一項培養社會精英人才為目的的運動項目。其中的重要意義也在不斷的被挖掘。啦啦操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強調團隊協作能力和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的身體素質,自信心也對啦啦操有影響。啦啦操將各種舞蹈體操相融合,甚至融合了中國的傳統舞蹈,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學習效率。啦啦操被引進國內進行了改編,更加符合中國中小學生進行學習和鍛煉。為國家培養品德好、學習好、氣質好、技術好的“啦啦操四好運動員”。
二、啦啦操融入中小學體育的作用
1.提高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啦啦操幾乎對全身起到了鍛煉作用,需要身體的配合。在訓練中,啦啦操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在啦啦操訓練中,各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分工,教練會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選擇最適合學生的位置。幫助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可以對男女學生進行不同的強化訓練。在啦啦操表演中,需要表演者保持高漲的情緒,所以對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會產生影響。學生伴隨著輕快的音樂運動,可以保持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提高對自己的自信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
2.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啦啦操需要學生有極強的團隊合作意識,每一個學生都要時刻與隊員保持一致,避免舞蹈出現不協調。團隊合作能力是在社會發展中最不能或缺的能力,在啦啦操中表現為一種體育核心素養。啦啦操中需要學生經常變換隊形,有時還會將隊員拋出,這就需要學生的精神高度一致。隊員之間需要有足夠的默契和信任才能將表演完美完成。在中小學開展啦啦操可以幫助學生較早養成合作意識和與他人的協作能力,幫助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
3.促進教育體制改革。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對中小學學生的吸引力不大,不能很好的起到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效果。將啦啦操推廣到中小學中,將有氧運動和舞蹈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啦啦操代替了傳統的體育鍛煉,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順應了素質教育改革的浪潮。順應了學生對美的追求,將自己的才藝融入到啦啦操中,學生從中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滿足了學生精神層面的需求。
三、如何在中小學推廣啦啦操
1.對老師進行專業訓練。在啦啦操中動作的標準很重要,這不僅關乎啦啦操的美感,還對學生的鍛煉強度有影響。這要求老師需要有對啦啦操的專業能力,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專業的訓練。學校要定時對教師啦啦操的專業水平進行測試,保證教師的啦啦操專業性。啦啦操要進行多次練習確保每一位學生對自己的動作都很熟練,在學生自行練習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對學生進行糾正,讓每一個學生都熟悉自己的動作,增強與團隊的協調性。
2.啦啦操以學生興趣為主。興趣是學生參與訓練的動力。舞蹈啦啦操包括花球、街舞、爵士舞啦啦操,在選擇啦啦操套路時,一定要將學生的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在選擇啦啦操歌曲時要考慮學生的年齡并結合當下流行的歌曲進行選擇,也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在舞蹈的編排上,需要考慮到男生的舞蹈動作,剛柔結合。教師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編排啦啦操,確保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訓練,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能力。
3.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環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良好的學習啦啦操的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需要在校園中營造健康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學習體育。例如,每年的校園啦啦操比賽,各班需要排練有班級特色的啦啦操,老師也組成一支隊伍進行表演。比賽獲勝的班級獲得相應的獎勵,這樣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氛圍,還能形成自己的校園體育文化特色,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幫助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充實自己,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在教授學生啦啦操時,第一步要先為學生講解啦啦操的理論知識。比如,啦啦操的起源,動作,訓練方法。幫助學生對啦啦操的新的認識,只有先了解才能進行專業訓練。在進行實際訓練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基本功,如花球舞蹈啦啦操的教學,應先讓學生學好36個基本手位的標準動作,同時加強訓練動作的技術要領:快速制動,短促發力。只有打好基礎,后面的訓練才會輕松而有效率。教師還要定時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考察,確保每一位同學都能過關,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同學,老師需要對他們進行特別訓練,促進全班團結一致。
結束語:啦啦操在我國算是一種新型體育運動,正在逐步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啦啦操對于中小學生的意義是巨大的,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改變了學生一味學習消極對待體育的態度。對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有一定的提高,啦啦操中包含的團隊合作精神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展現了體育的精神內涵和素養。啦啦操一定會在今后的中小學中大量推廣,不僅幫助學生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還能推進教育改革的深化,順應素質教育的內核。
參考文獻:
[1]馬璐. 花球啦啦操訓練對小學生健康體適能及情緒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1.
[2]任盈.啦啦操在中小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途徑[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07):152-153.
[3]時倩.全民健身視角下西安市中小學校園啦啦操推廣策略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