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節奏是舞蹈的構成要素之一,節奏對舞蹈的風格和舞蹈所表現的情緒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舞蹈的表演過程中,節奏與舞蹈作品的風格性以及舞蹈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舞蹈訓練中對節奏的把握能有助于學習者身體能力的訓練,也有助于對舞蹈劇目的領會與把握,對提升舞蹈劇目的整體思想情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舞蹈;節奏;舞蹈訓練;風格
節奏是舞蹈的構成要素之一,在任何舞蹈中,都體現著節奏的重要性,節奏與舞蹈相輔相成,成為音樂與舞蹈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在舞蹈中,動作與音樂的配合,實質上是舞蹈動作與節奏的配合,節奏的變化也對舞蹈動作產生巨大的影響,也對舞蹈的風格性和舞蹈思想情感的體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節奏在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節奏與舞蹈的關系
(一)節奏簡述
在音樂中,節奏,通常是指音樂旋律中音符、音節或音階的長短和強弱等,節奏將時間劃分為長度相等的單位“拍”,再將“拍”組成為兩個一組或三個一組,再把長短不同的音符組織到拍子里來,就構成了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節奏。同時,節奏是音樂定義中時間的反映形式,作為音樂旋律順序性、延續性、規律性的反應。
節奏一般分為內在節奏和外在節奏兩種。內在節奏是人的各種情緒和情感在人的肌體內部所引起的各種內在節奏的發展變化。外在節奏又可分為聽覺的節奏和視覺的節奏。節奏在舞蹈中一般體現在舞蹈動作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大小。相同的舞蹈動作,由于節奏的發展變化,就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和情感,體現不同的、豐富的內容。
(二)舞蹈起源與節奏
舞蹈,是人類社會最遠古的藝術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迄今為止可以考證的最早的舞蹈是原始社會的圖騰舞蹈,而在此時期,音樂的表現形式就是節奏,集體的勞動對簡單節奏的產生提供了客觀基礎,在最初階段,音樂的節奏與勞動的節奏是合二為一的。而在沒有旋律的遠古時代,音樂與舞蹈最初的契合點就是節奏。
(三)節奏與舞蹈的關系
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所作的《大序》里寫道:“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笨梢哉f,舞蹈是一種受情緒感染而發自內心的藝術形式,在這種身體的藝術形式中,節奏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舞蹈由有三個基本要素構成:舞蹈構圖、舞蹈節奏、舞蹈表情。其中舞蹈構圖是舞蹈節奏和舞蹈表情通過各種形式的組合構成的,表情的變化受舞蹈情緒和舞蹈動作的影響,而節奏則是舞蹈動作形成的基礎,因此,在這三個要素中,舞蹈節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絕大多數舞蹈都需要音樂伴奏,通常在舞蹈排練中,我們所喊的“八拍”,就是最簡單最直接的節奏表現形式,我們將音樂用“八拍”的形式劃分成簡單的“句”,再將每一拍劃分成“字”,再將舞蹈動作與每一字每一句相配合,連貫成完整的舞蹈作品。
二、節奏對舞蹈的影響
(一)節奏對舞蹈風格的影響
在舞蹈學習過程中,經過訓練,我們很容易分辨不同的舞蹈類型,因為每個舞種都有其特有的風格特點。而節奏在不同舞種的風格特點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節奏對民間舞的影響
民間舞涵蓋眾多種類與民族,不同民族風格性與所表達的情感色彩差異較大,,也是民族民間舞最為顯著的特點。例如:藏族舞,常見的有“踢踏”、“弦子”、“鍋莊”,基本動律是以膝為主動力點,采用上下運動的動律,常見的動作規律如坐卸胯與上身隨動。再此基礎上,通過運用不同的節奏型,形成不同性質的動作。例如踢踏,動律以上下顫動為主,膝部運動頻率相對較快,動律以上下顫動為主;“屈伸”動律則以膝部上下運動為基礎,節奏則被放慢;再比如傣族舞蹈,與西南地區地方特色相融合,體態特點為“三道彎”,常用到的節奏型為三拍子節奏,動作上形成了重拍向下的動律,具有典型的南亞舞蹈特征。再例如維吾爾族舞蹈,多使用切分與符點,弱拍強奏,形成了新疆舞蹈特有的節奏型,也直接影響到動作中“微顫”的風格特點。
2、節奏對古典舞的影響
中國古典舞講究圓潤流暢、曲折變化、動靜結合、剛柔并濟,更有欲左先右,欲提先沉的“反律”。古典舞動作中的“滿”“趕”“閃“中所體現的力度與情緒,也是對節奏的間接體現。在古典舞中,常常不按固定節奏卡拍,而是要“搶”拍,這也與古典舞的“反律”有關,古典舞要求氣息連貫,行云流水,游龍穿梭,因此在身韻訓練中常見在“提”之前先“沉”,在動作中也常見欲左先右的“回范兒”,而這些反律的動作常常需要搶在需要做動作的那一拍的前一拍去做。中國古典舞中的韻律表現在動作的“虛”“實”變化以及“滿”、“趕”、“閃”復雜變化之中。中國古典舞中還常常引用中國戲曲中的“亮相”,“亮相”動作的節奏點往往不在常規節奏中,而是在某一舞句結尾,靈活運用節奏點,以突出亮相動作的靈動,也是節奏對中國古典舞的重要影像之一。
(二)節奏對舞蹈情緒的影響
舞蹈的情緒是通過舞蹈動作展現的,而舞蹈動作的力度、速度、幅度等變化受到節奏的直接影響,各種拍子的內在特點各有不同,所表現的情緒特點也各有不同。常見的節奏型包括“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
“二拍子”的節奏規律是“強—弱”,這種拍子本身在音樂中就是常見的,在舞蹈中也最為普遍,情緒表現較為單一。在快板速度下表現活潑靈巧,在中速下表現強勁有力,在慢速的情況下表現堅定穩健,更慢時則表現的莊嚴、沉重。三拍子的節奏結構則在二拍子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節奏規律是“強—弱—弱”,形成了較為自由的節奏型,具有更為強烈的情感表現力。“四拍子”節奏是一種復合拍子,有兩個二拍子復合而成,“四拍子”速度通常是中速和慢速,在這種節奏中每小節的表現周期更長,強弱對比更為豐富,因此能表現更強的力量,相符的動作幅度也更大,“四拍子”既可以表現平緩穩重,也可以表現氣勢磅礴,威嚴莊重,適用于多種內心節奏的刻畫。
在舞蹈中,動作的節奏也體現了舞蹈的情緒,例如用歡快、密集的節奏表達喜悅、愉快的情緒,用綿長、緩慢的節奏來表達憂郁、哀傷等情緒情感。不同的節奏不僅在聽覺上產生變化,也影響著舞蹈情緒的表達。
三、節奏在舞蹈訓練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身體能力訓練
在舞蹈訓練中,“卡拍”是一項最基本的要求。某一拍的動作必須在那一拍完成,有些動作需要搶,就需要在某一個特定的節拍上身體迅速收緊;有些動作需要“抻”,就需要訓練肌肉的耐力與氣息的延伸。這些在基訓中都是常常運用到的。例如在現代舞集訓中,常見的“倒地”,身體需要非常收緊,才能在身體啟動和倒地動作完成時都是在規定的節拍里的。而在芭蕾基訓中,常有“長”“遠”的動作,配合芭蕾“開繃直立“的體態特點,肌肉在收緊的同時還需柔美,訓練過程中節奏對動作的要求恰恰訓練了身體這一方面的能力。再例如最基本的踢腿訓練,通常是在教師的節拍中訓練,訓練時經常感受到在一開始的踢腿動作中能夠嚴格按節奏進行,而在后期因為體力下降以及肌肉的能力不足,常常會有卡不上節奏的現象,這也需要通過訓練提升身體能力和爆發力,并且訓練身體肌肉的耐力,以達到能夠長時間完美的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
(二)有助于舞蹈表演者對劇目的領會與掌握
舞蹈不僅要求表演者有較高的身體能力,也需要表演者領悟舞蹈劇目的情感色彩,才能更好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劇目表演中去。而節奏也舞蹈劇目的風格與情緒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大部分舞蹈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的節奏,舞者通過對舞蹈動作節奏及舞蹈音樂的對比感受,并通過掌握呵呵運用節奏的能力,將節奏感體現在肢體動作中。豐富并不斷變化的節奏類型,賦予各位舞蹈劇目個性十足的性格、生命和動律。因此,舞蹈訓練中,正確把握舞蹈節奏將對舞蹈表演整體效果產生深遠影響,在表演訓練中,我們通過動作與節奏的配合,培養舞蹈動作與情緒的結合。曲目節奏與舞蹈風格的配合,肢體動作與情緒情感的配合,思想情感的表達與客觀情緒的配合,都是舞蹈表演者應該深刻思考的問題。掌握好節奏,有利于我們在表演舞蹈時正確的領會和把握劇目,提升表演的綜合表現力。
綜上所述,節奏與舞蹈的關系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節奏貫穿于舞蹈表演與訓練過程中,影響著舞蹈的風格性和所表現的情緒,也對舞蹈創編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同時還對身體能力的訓練以及舞蹈作品情緒情感的表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節奏在舞蹈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舞蹈訓練中更加需要著重加強節奏性訓練。作為青年的舞蹈專業學生,基本的節奏訓練也將為我們的舞蹈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并將為我們日后的舞蹈表演與舞蹈教學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耿苗論舞蹈中節奏的重要性[J]時代教育2008(8).
[2]熊潔探析舞蹈之節奏性[J]大眾文藝2009(13).
[3]許堯解析中國民向舞中的音樂節奏[J]音樂創作2012(12).
[4]王曉杰淺談音樂節奏對舞蹈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4).
[5]高婧從節奏在舞蹈中的體現談節奏的重要性[J]東京文學2009(6).
作者簡介:任雪(1992.12-),女,漢族,山東青島人,講師,學士,主要從事舞蹈與形體教學研究。
(青島恒星科技學院旅游學院 山東省青島市 26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