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摘要:數學這一學科具有抽象性、邏輯性、探究性等特點,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高要求,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時間短,一節課能容納的知識范圍窄小,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遭到限制。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更新,新的教育資源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中微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獲得一眾教育者的好評,引入微課,為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夜,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本文主要就微課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幫助及應用作主要探究。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幫助及應用
前言:
微課最早出現在美國,何謂微課?所謂微課就是把課程內容變成一個一個的小知識點借以視頻等展現形式幫助學生進行對知識點的消化與吸收,有人把他稱作“一分鐘課程”。微課的應用把教材中分散冗雜的知識點逐個分解,讓學生各個擊破,針對性強,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短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幫助推動教學的高質量開展,輔助教師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一、巧妙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的學習抽象且難于理解,對于才智還沒有得到完善發展的小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是一大難題。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教師講啊講,學生沒有參與感,覺得課堂枯燥無味,這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微課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微課教學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借助視頻等呈現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的視頻教學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數學難題,從而引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起來也有了動力,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不斷的學習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把微課應用于數學課堂中來,這時候的小學生對一切陌生事物充滿著好奇,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另外,借助微課,學生更加明晰教學要點。如教師在講解兩位數的加減法時,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覺大厭煩,采用微課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可愛的動畫視頻:一棵郁郁蔥蔥的大樹上長滿了紅彤彤的大蘋果共50個,這是一只蹦蹦跶跶的小松鼠來到蘋果樹旁采走了13個蘋果,后又來了一只小白兔拿走了5個紅蘋果,問大樹上還有幾個蘋果?通過視頻生動的展現方式,學生會很樂于思考從而快速給出答案,相比于傳統數學教學方式讓學生直接計算50-13-5,動畫播放的形式更能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探究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并將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升數學綜合素養。
二、創設課堂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以教師口授為主,對于一些簡單易懂的知識點來說還好,但是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點來說,教師講解也困難,學生理解也困難,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挑戰,但是借助微課能夠利用形象生動的動畫為學生創設有趣的課堂情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以感知抽象的知識點并進行理解與消化,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點,也掌握了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活躍起來了,學生就會不斷地進行思考和探索,這樣一來數學的學習就不再是棘手的問題,反而能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愛上數學。
例如,在進行簡單圖形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他們沒有概念,這是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一些簡短的小動畫,如:小熊的家是正方形的,小狗的家是長方形的,小貓的家是三角形的,小白兔的家是圓形的,幫助這些小動物回家吧!通過這樣的情景引導,學生對圖形有了基本的認知對簡單的幾何圖形進行了解,隨后教師可以借助視頻為學生展示兩個面積相同的正方形與長方形,讓學生得以形象地觀察兩個簡單圖形之間的區別,從而引出面積與周長的相關概念,最后利用動畫為學生展示兩種基本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形象生動,學生邊觀察邊學習,記憶也就更加深刻了,為今后更復雜的圖形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利用課堂提問啟發學生思維
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只知道一味地向學生講述知識,時間長了數學課堂變得單調乏味,學生被動學習,思維收到了局限,不利于學生開展長期的學習。利用微課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手里,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度,課堂也會變得更加生動不死板,課堂提問也能很好地避免學生在課堂上走神的問題,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輕松的同時學生也能學到知識,一舉兩得。
例如,在學習兩位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先為學生播放相關動畫,如:桌上有一個漂亮的盤子,里面有36條美味的魚,饑腸轆轆的小貓來到房間從盤子中拿出5條魚大快朵頤,這時他的朋友另一只小貓進入房間,小貓給了朋友8條小魚帶著,過程中不小心掉了1條小魚,問這時盤子中還剩下幾條小魚。動畫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方式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如:盤子里一開始有幾條魚?小貓吃了幾條魚?朋友帶走幾條魚?掉了幾條魚?通過這種互動式的問答幫助學生進行思路的梳理,很快就能列出式子解出答案,解決了數學教學應用題中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有效打開學生思維。在遇到同樣的數學問題之后,學生不會再感到迷茫,將這種思維的方式遷移到數學問題上,很快就有了解題的思路,快速得出答案,學生也有了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便能學好數學。
總結:
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基礎非常重要,小學階段的數學基礎的知識需要打得牢,并且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邏輯能力的關鍵時期,將微課應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抽象難懂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學習方法,養成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將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有趣,教師的教學壓力減輕的同時學生能夠真正學到知識,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何龍.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2021,18(2):141.
[2]宋艷美.以微課輔助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考試周刊,2021,(5):73-74.
浦江縣檀溪鎮中心小學 ?浙江省金華市?32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