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仙

摘要:目的:研究肝病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肝病患者,依據不同護理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實施人性化會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心理狀態。結果:護理后實驗組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肝病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值得推廣。
關鍵詞:肝病;人性化護理;心理狀態;應用價值
肝病患者一般病程與治療時間比較長,并且對日常的飲食應該尤為注意,疾病在治療的初期應該從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上開始入手,來控制病情的發展,但是由于患者本身對疾病認知程度的不足,就會導致疾病逐漸加重,且遵醫囑治療依從性比較差,所以,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尤為重要[1]。常規的護理只是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調整飲食護理,而人性化護理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以及病情發展的速度,為其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增加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繼而提高護理滿意度[2]。基于此,本文中針對人性化護理方式的實施效果展開研究,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肝病患者,依據不同護理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3例。對照組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齡(58.73±8.13)歲,實驗組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齡(58.67±8.07)歲。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為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病情監測以及飲食指導等。
1.2.2實驗組:
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具體為:(1)心理護理:患者受到病情的影響,其心理狀態會發生一些不良變化,產生緊張、恐懼、焦慮甚至抑郁等情況,對疾病的治療產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評估,并針對不同情況的患者進行人性化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促使其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2)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對疾病的了解程度、文化程度以及自身病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以及治療的認知,使患者明白治療的方式以及治療優勢,糾正患者的錯誤想法,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有心理準備。(3)日常護理:鼓勵患者經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根據患者的喜好幫助患者選擇適合的娛樂項目,組織病友之間的交流活動,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期間護理人員以樂觀的情緒帶動患者進行愉快的交流,轉移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飲食喜好制定適合患者的飲食方案,要保證飲食的合理多樣化,營養全面,避免單一飲食引起患者的抵觸情緒,叮囑患者按照計劃執行。指導患者多喝水,多食用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避免便秘發生。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選擇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程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復制到excel表格中,SPSS22.0軟件進行t、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對比
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肝臟是人體比較重要的一個代謝器官,不但可以為人體分泌膽汁、儲存糖原,還具有較好的解毒、造血、凝血等功效。肝臟發生病變之后人體就會逐漸出現代謝紊亂情況,降低了人體對毒素的降解效果,在臨床上經常見到的有脂肪肝、乙肝、肝硬化等。肝病患者在治療期間,還應該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搭配合理的飲食計劃來提高治療效果[3]。
常規的護理方式只是針對患者出現的病情進行護理,缺乏對患者心理狀態與認知程度的護理,導致患者對治療的配合程度比較低。本文中采用的是人性化護理干預,除了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心態。積極與患者溝通,對患者的身體以及心理狀態進行有效評估,采用有效的方式對患者的進行心理疏導,為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4]。本文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實驗組優于對照組,且實驗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針對肝病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朱麗晶.探究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肝病聯合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0):157-159.
[2]李榮艷,李紅衛.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肝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9):99-100.
[3]代卓.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肝病聯合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2):237-238.
[4]張暹.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肝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