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教育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而《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因此,文章從《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特點出發,分析了目前中職《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 《市場調查與預測》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4;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4-210-02
市場調查與預測是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系統地、全面地搜集、整理、分析市場情況,了解市場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目的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能否正確捕捉市場信息和及時了解市場的變化,直接決定著企業能否在激烈地市場競爭中占領有利地位。因此,大中型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對市場調查尤為重視。這也決定著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特別是市場調查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否符合企業需求。
一、中職《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特點
《市場調查與預測》是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必修課,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學生是在學習了《商務禮儀》《經濟法》《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等相關專業課程后進行的。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學生學會市場調查方案的設計,學會問卷的設計,學會市場調查的方式與方法,學會市場調查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以及學會市場調查報告的撰寫等核心技能,也體現崗位技能要求。因此可以看出,本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注重技能的培養。
二、中職《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理論,輕實踐,教學與實踐脫節
目前中職學校在教學過程,絕大部分采用“填鴨式”滿堂灌,主要講授市場調查的基本原則、市場調查的方法、市場調查資料的整理分析以及調查報告的撰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然側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側重理論體系的系統性,而實踐教學環節很少,甚至沒有,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從而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方法過于傳統
在《市場調查與預測》的課程教學中,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與傳統。大多數在教學中主要以講授法為主,以案例教學法輔助。即老師一邊在講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生一邊聽、做筆記,這種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使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不高。教師在教學中缺乏以行動導向為主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鍛煉,實踐能力尤為缺乏,使所學知識無法運用到實際中。
(三)考核方式過于單一
從目前學校的成績考核機制來看,期末總評成績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兩部分構成。期末考試以一張試卷為主,主要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簡答題等,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以記憶類為主,很難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實踐能力。平時成績主要以出勤、平時作業構成,也基本是理論知識。整個考核方式都側重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技能的培養,過于側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這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養,特別是中職學生技能的培養,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性。
三、中職《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以實踐為中心,增加實訓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必須掌握市場調查方案的設計、市場調查方式與方法的運用、問卷的設計、資料整理分析以及調查報告的撰寫,這些都是學生需要學會的技能,僅僅通過課堂老師的講授是無法達到的,必須通過實訓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體驗,讓理論知識聯系實際。本課程的教學縮短理論教學時數,加大實訓課時。實訓可通過三個層次實現:第一層次課堂實訓,結合課堂的知識,采用案例、角色扮演進行實訓;第二層次課后實訓,在校園內組織進行模擬調查,由學生自選調查內容,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組隊形成團隊,每個團隊6~8人,由組長負責整個活動,組員根據團隊要求進行分工與配合,分別完成市場調查方案的設計、調查問卷的設計與制作、調查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和市場調查報告的撰寫等四項技能;第三層次實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業,由合作企業分發任務書,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可考慮利用兩個周末,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商場、超市等機構,進行實戰,最終形成完整的一份市場調查報告。通過三個層次實訓,學生能夠很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達到預期的職業崗位能力目標。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提升教學效果
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能力水平,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融入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等行動導向教學法,改變“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的教學過程,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變為課堂的主體,從而使學生能夠達到“做中學”的效果,提升教學效果。
(三)設計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形成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考核方式
依據現代職業教育的目標和《市場調查與預測》的課程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市場調查與預測的相應職業崗位技能,因此,要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倡考核方式要注重過程,要突出實踐模塊,讓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結合實踐內容進行全過程考核,而不是通過最終紙質考試。具體操作可以如下:考核分為平時考核(30%)和期末考核(70%)。其中平時考核主要有出勤、課堂提問和小組討論。而期末考核突出實踐。首先在本學期上課初就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期初就根據老師要求選定好調查主題,然后根據教學內容配合相應的實踐內容,完成《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所要掌握地市場調查方案設計、問卷設計、調查資料整理與分析和調查報告的撰寫等四項技能,每一項技能的完成老師都會根據各組完成情況給予評價和考核;同時各組的組長根據組員在組里的表現給出組員的評價與考核,最終形成每個學生的期末考核。這種考核方式重過程,重實踐,形成多元化考核,有利于調動學生整個學期的積極有效地學習,而不是期末臨時抱佛腳就行了。同時,考核主體不僅有老師還有學生代表,甚至可以讓企業人員加入,改變由老師一人說了算,形成考核主體多元化。這種考核內容全面化、考核側重過程化、考核主體多元化,能有效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蔡俊.關于《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新西部(理論版),2017(6)
[2] 賀韌.高職《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時代農機,2017(9)
[3] 王利娟.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21)
(作者單位:福建商貿學校 福建福州 350007)
[作者簡介:施秀民(1978—),女,福建商貿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專業教學。]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