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張炎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1-012-03
摘? 要? 本文在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追溯動商研究的歷史,界定動商核心概念,并從構建原則、指標類型、等級劃分、內容選擇、方法應用、評分賦值、量表制定、權重劃分、公式構建等方面進行梳理,構建個體動商測評公式,以期為同仁更好地開展動商評價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動商? 測評體系? 指標? 公式? 構建
隨著本土動商概念的誕生,國內眾多學者投身動商研究,于是從理論到實踐出現了一批研究成果。就此,學校、省市、國家級課題不斷介入,媒體關注度不斷提高。然而對于動商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目前嚴重缺乏,為填補這一短板,筆者對構建動商測評體系的諸多維度進行梳理,以期為同仁研究構建動商測評體系提供借鑒。
一、動商溯源與界定
早在1934年,MeCloy進行的綜合運動能力測驗研究試圖研制一種可以有效測量個體綜合運動潛能和運動能力的測試系統,該測試系統包括四個獨立的分測驗。后來Allred將這種測試結果用動商(Motor Quotient,MQ)表示,認為動商反映了個體固有的運動潛能,動商分數反映了個體在與同齡人相比時自己的運動潛能所處的水平[1]。
對于嬰幼兒動商研究最早出現在Peabody運動發育領域,它是以嬰幼兒運動發育商數的形式出現的[2]。
在青少年體育運動領域中“Motor Quotient”的研究非常匱乏。最早出現在體育教學中的文獻是Anderson(1948)發表在“Research Quarterly”上,使用“Motor Quotient”等級來分配學生體育課學習檔次。直到1985年Capute等提出了運動商數(Motor Quotient,MQ)”這一概念,并且應用于評估兒童動作能力的發育與發展趨勢,才標志著青少年動商研究的開始[3]。
2011年我國學者王宗平首提動商,他認為動商分為狹義和廣義。廣義的動商是指一切通過人的身體或身體某一部分活動所表現出來的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狹義的動商是指個體的運動商數,是人的運動天賦水平和運動潛能[4]。
張紅兵認為動商可以用來表示個體綜合運動能力的高低。常金棟認為動商是個體綜合運動指數。祝大鵬認為動商反映的是個體綜合運動能力水平。筆者認為界定動商是反映個體綜合運動能力水平高低的綜合運動能力指數更為合理。
二、動商測評體系的構建原則
構建評價個體動商高低的測評體系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體現動商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具有客觀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能夠較全面地、綜合地反映個體的綜合運動特征。
2.動商測評指標應該能夠反映年齡、性別、地域、人種的特點。
3.動商測評指標應該能夠被較準確的測定,并且可以做定量或定性描述,便于記錄與統計。
4.動商測評指標應該簡便易行,并且部分指標能夠與國家通用指標體系相銜接,具備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動商測試群體的選擇與分類
動商測評體系的構建應該針對不同群體,按照不同分類方法進行差異構建。構建群體可以分為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性別按男女,職業按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環境按平原、丘陵,人種按白、黑、黃,地域按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區分。只有這樣綜合考究,才能構建相對科學的動商測評體系,對不同群體的動商作出合理評價。
四、動商測評指標的類型
學者祝大鵬認為研究動商理論和測量時需要從競技體育、全民健身和學校體育等方面全面系統分析,避免將動商僅局限于體育鍛煉或體育教育領域。筆者認為動商測評指標的類型應該從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體育學視角確定,包括社會測量、物理測量、生理測量和心理測量的指標類型。
五、動商測評指標等級的劃分
動商測評指標等級的劃分應該依據測評指標的類型結合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體育學等學科,構建多級多層測評指標。筆者構想動商測評指標等級按照三級三層次構建。一級指標包括身體指標(屬于體育學、生理學范疇的客觀指標)和精神指標(屬于社會學和心理學范疇的主觀指標);二極指標包括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運動智能、心理效能;三級指標是對每個二級指標的具體細化,如身體機能指標選擇主要包括體重指數、血壓指數、血脂指數;身體素質指標選擇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協調。
六、動商測評不同等級指標內容的選擇
動商測評不同等級指標內容的選擇應該根據測評指標的分類與等級,依據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體育學等學科特點,從不同維度,體現結果評價指標、過程評價指標和表現評價指標的多元組合。一級指標內容選擇應該從學科特點出發,分為體育學、生理學范疇的客觀身體指標和社會學和心理學范疇的主觀精神指標。二級指標內容主要選擇反映身體指標的主要內容: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選擇反映精神指標的主要內容:運動智能、心理效能。三級指標內容是對各個二級指標的具體細化。不同維度指標內容的選擇都要體現精準反映二級指標的內涵特征,具備客觀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還應該考慮到年齡、性別差異,兼顧顯性指標與隱形指標相結合。
七、動商測評指標內容的工具與方法
在確定動商測評指標內容以后,首先應該設計好測評工具與方法,以及測評工具與方法使用的環境和程序。例如,測評環境的溫度、濕度、風向、風速,室外還是室內,天氣的陰晴,場地條件等環境。對測評工具所用材料的質地、尺寸、規格、重量要詳細說明,并且注明計分方法。明確各項指標的測試程序,包括先后順序、時間間隔,測試對象個人或集體等相關信息。只有采用標準化的測試環境與程序才能便于動商測試在個體發展和社會實踐中廣泛推廣應用。
對測試指標內容的工具與方法的選擇上,可部分借鑒智商與情商的測試方法手段,同時結合動商的特點,如采用問卷、量表、儀器、體育器材等進行測試,充分體現測試工具與方法易行、便捷、實效、科學的特點。
八、動商測評指標的評分標準與賦值方法
動商測評指標的評分標準的制定應該依據問卷、量表、儀器、體育器材等方法獲得具體數據,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確定賦分區間與等級區間,再據賦分區間與等級區間確定評價標準。對可以通過分數成績和指數測定的指標,按照成績與指數值劃分五個等級區間,再將五個等級區間轉換為5分制成績。對于用量表與問卷測試的主觀指標可以通過問題答案賦分,先根據分數劃分區間,再把分數區間轉換為5分制成績,最后按照動商計算公式,通過5分制成績匯總計算,確定個體動商的五級評價等級(優、良、中、差、低)。
九、動商測評指標的各測評量表與問卷的制定
動商測評指標的各測評量表與問卷的制定應該遵循科學的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項。首先量表與問卷的制定針對不同的群體要所有不同,充分考慮到年齡、性別、地區、人種等差異。其次,初始樣本的選擇要有普適性和代表性,經過專業人士商定,經過信度與效度檢驗,結果便于統計和處理。對于一些客觀的身體素質等指標的測評,完全可以采用部分拿來主義,或對國家現行標準加以適當調整或搬用,這樣更加經得住信度與效度檢驗,更加趨于科學和實用。對運動智能、運動心理等指標量表與問卷的設計可以參考國內外一些成功的經驗,也可以在采取部分拿來主義進行調整、補充與完善,使量表和問卷更加科學合理。
十、動商測評指標權重的劃分
在動商測評指標體系中包括身體素質、身體機能、心理素質等多種指標,而各種指標權重如何劃分將直接影響動商的商數大小。學者常金棟綜合國內外文獻資料,借鑒智商、情商測量的基本原理,汲取Peabody運動發育研究的精髓,界定“動商”就是運動商數(Motor Quotient)的簡稱,其核心是個體運動能力、運動體驗、運動意愿各項測驗得分與身體機能得分的比值,比值越高動商越高。
筆者認為動商的核心概念界定應為個體綜合運動能力指數,反映個體綜合運動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個體綜合運動能力得分與個體綜合身體機能得分的比值,比值越大說明個體動商越高。構想個體綜合運動能力包括身體素質占60%、運動智能占30%,心理效能占10%。這些指標與學者常金棟提出的個體運動能力、運動體驗、運動意愿有共同之處。構想個體綜合身體機能包括體脂率占25%,體重指數占25%,血壓指數占25%,血脂指數占25%。體重指數、血壓指數、血脂指數也是國際上普遍關注的體質三大指數,它們均與個體的身體機能和體質健康密切相關。
十一、動商測評計算公式的構建
根據目前國內外動商研究的相關資料,我國學者常金棟與張紅兵的動商計算評價方法值得借鑒。張紅兵借鑒離差計算量表得分的方法,根據動商的含義和相關測量,將動商的計算公式表達為:
其中,100為平均數,15為標準差,代表一個個體的動商水平偏離本年齡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Z代表個體的標準分;X代表個體測量得分(原始分數),代表相應年齡組平均分,S代表群體得分的標準差。
學者常金棟對個體動商高低的評價構建了“三動一能比”模型。明確個體綜合運動指數(Individual Motor Complex Index,IMCI)是個體運動能力(動能Motor Capability)、運動體驗(動感Motor Sensory)、運動意愿(動愿Motor Desire)各分測驗得分與身體機能(本體能Body Functions)得分的比值。
上式中IMCI代表動商(MQ)的得分,i代表第i個個體,n代表分測驗個數,KC、Ks、Kd分別對應代表MC、MS、MD的權重,MC、MS、MD、BF分別對應代表分測驗“動能、動感、動愿、本體能”的得分。
正如學者祝大鵬對上面兩位學者動商計算公式的分析評價。
張紅兵的研究為其他年齡階段個體動商測試提供科學參考。但應該搞清楚動商與智商雖然有密切聯系,但其所涵蓋的構成成分有明顯區別,其測量指標和方法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直接套用智商計算公式推導動商計算公式,更不能將智商計算公式中的標準差直接當作動商計算公式的標準差,這顯然違背了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其研究結果的實踐應用價值會大大降低。
學者常金棟基于動商這一商數的特點,認為動商應該是個體運動能力、運動體驗、運動意愿三個測驗得分和身體機能測驗得分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動商越高。這一思路值得今后的研究者借鑒。
筆者認為動商計算公式的確立應該借鑒常金棟的構建方法,并且在他的構想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完善。依據動商核心概念界定,構建動商計算公式為個體綜合運動能力得分與個體綜合身體機能得分的比值。比值越大說明個體動商越高。
動商(綜合運動能力指數)=綜合運動能力得分(身體素質得分+運動智能得分+心理效能得分)/綜合身體機能得分(身體形態得分+身體機能得分)
個體綜合運動能力得分包括身體素質占60%,運動智能占30%,心理效能占10%。個體綜合身體機能得分包括體脂率占25%,體重指數占25%,血壓指數占25%,血脂指數占25%。身體素質指標選擇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協調。運動智能指標主要選擇反映個體在運動情景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身體形態指標主要選擇體脂率,身體機能指標選擇主要包括體重指數、血壓指數、血脂指數,心理效能指標主要選擇反映個體在運動情景中的心理活動對運動效果的影響。
十二、結語
動商測評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為此可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根據動商的概念界定,采用多層多級的體系模式,運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對不同群體的個體綜合運動能力指標和綜合身體機能指標進行科學設計與測量,然后再運用統計學的方法,通過賦分比值法,實現評價個體動商的高低優劣。
參考文獻:
[1]祝大鵬,陳蔚.動商:概念界定、類型劃分與測量工具的再審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7,41(01):13-17.
[2]張紅兵,李海燕,崔成均,等.動商測試量表、動商公式和評價標準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02):13-17.
[3]常金棟.青少年動商研究的理論溯源與框架構建[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9(01):35-39.
[4]王宗平,張怡.動商--人類全面發展的主要支腳[J].體育學刊,2014,21(04):13-14.
★基金項目:南京理工大學校級課題,項目編號:南理工[2020]AE914019。
南京理工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