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闊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技術革命,在今天的中國乃至世界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就,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但是,這項新的技術在為人類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這一問題為當下人們思考的重點問題。是機遇還是威脅?這取決于人類如何運用它來認知自我以及發展自我。因此,只有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偉大思想的指導意義上,充分理解和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對人的影響,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發展,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類,促進人的而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
在當下社會,機器人、無人超市、無人賓館等高科技產品的出現,都是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的卓越成就。并且,這一技術所開創的智能產品已經覆蓋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技術革命,它一方面使得人們從自己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豐富了人們的認知能力和生活方式,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得人們的認知方式和生活模式或多或少的發生偏離,對這項技術日漸產生依賴,甚至阻礙了人自身的健康發展。
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加深了人的延伸
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種新興力量,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對未知領域探索的結果,它凝結了人類的智慧。這項技術的深入發展是人類進行無數次實踐的結果,實踐、認識、在實踐的結果。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反映了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不斷確證自己本質力量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也是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深入而逐漸加強的。因此,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加深了社會實踐主體的延伸,即“人”的延伸。
首先,人工智能技術彰顯了人的價值。人的價值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核心問題,這也是馬克思考察的一個重點問題。馬克思指出:“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已懂得怎樣處處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1]“價值”這一概念正是從人類和他們所需要的外界物的對待關系中產生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產生和應用無不是處理人類的需要和外界物的這樣一種關系中產生的。人之所以有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貢獻,即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極大地為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因此,當人們應用這一技術的時候,他們自身的價值也就得到了實現。
其次,人工智能技術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人學思想的核心,它為人類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是人之為人本質的最高體現。這也是未來社會的對人的必然要求,它要求解放人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正是人類發揮其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體功能,積極投身于社會建設的結果。在這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人類的認識能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等被充分挖掘出來,并且不斷深化。這也使得人類的各項能力得到提升,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展現了人的本質力量,更加體現了人之為人的本質。人類實現其本質力量的過程,也就是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過程。因此,人類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不僅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這一技術不斷服務人類、服務社會,同時,在此基礎上也促進了其全面發展。
最后,人工智能技術促進了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相處。馬克思沒有單純地從純自然的角度考量“人”,而是從人的社會性角度來考察人的本質問題,他明確指出:“人的本質,即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這就表明,真正的人從來都不是單個的獨立個體,他是生活在一定社會群體之中的個人。人工智能技術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在一定條件上也是人類不斷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不斷對自我進行改造以及對自然、社會改造的結果。
二、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威脅人的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種新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理論和新方法。那么,這一理論和方法能否經得起實踐的考量,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這一新技術的應用是否威脅到人類的社會實踐、社會參與以及人的健康發展,也應當是我們在應用這一技術的過程中重點思考的問題。顯然,在日常生活中,隨著這一技術的不斷提升,它為人類的生活方面帶來了一些威脅。
首先,人工智能技術弱化了人的參與能力。人工智能技術為人類社會帶來了許多高科技的智能產品,在某種程度上促使社會的某些環節、某些部分向半自動化甚至自動化的方向轉變。乍一看,這些高技術產品促進了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但是,社會的主體是“人”,如果進行深層次的考慮,這些技術無疑弱化了人們參與社會的能力。畢竟人工智能技術不是普羅大眾開創的,是一些社會上的精英團體所開創。但是,它卻對社會上的普多大眾影響甚大。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一些能夠代替人類行為的某些產品,而這些產品甚至比人的大腦更高效、簡潔。因此,這一技術雖然被用來更好地服務人類、服務社會。但是,它可能使社會上的一些普羅大眾僅僅只依靠技術,而忽視了自身的能力,從而弱化其參與能力。
第二,人類對人工智能技術產生依賴。當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推進,并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時,我們實際上也對它產生了某種依賴性。這種依賴性突出地表現在我們對于這項技術的過分渴求。在某種程度上,人們會以一種盲目的、非理性的價值取向來使用它。在此時,人工智能技術被用來無休止地滿足人類的欲望。基因編輯、延長壽命等不良行為。這實際上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消極影響,它違背了傳統意義上自然人的生老病死,這也必然導致這種自然系統的紊亂。此外,還有一些所謂的“新”產品層出不窮。而人類對于這些所謂的“新”產品,更是沒有底線的追逐。因此,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推進,也越發加大了人們對于這項技術的過分依賴。
第三,人類被自己所開創的技術所奴役,而自身僅僅只是作為一種工具性的存在而已。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種新的力量奴役人,最直接的就表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中。雖然人們明知有些技術的使用會給人類和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誘發犯罪活動,傷害他人甚至自己。但是人們還是會因為一己私利而去使用這項技術。這也就很大程度上引發了一種功利主義思潮。
三、完善技術本身與馬克思主義指導相統一
當人工智能技術為人類和社會的發展帶來新的問題時,我們就必須盡可能地讓這樣的損失和危害最小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不斷完善我們的技術,并且以馬克思主義作為這項技術的指導方針。在實踐的過程中讓技術本身和馬克思主義相統一,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首先,我們應該完善技術本身。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完善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人工智能技術是一個歷史性的范疇,是在歷史中生成的,也是在歷史中不斷發展進步的。它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要求、內容和方向。人工智能技術要為人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就必須在這種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來把握這項技術。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應該指向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的核心主題。因此,在這項技術的不斷應用與實踐過程中,我們應嚴格地把握這項技術,通過完善技術本身,不斷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其次,在這項技術的應用過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為人工智能技術發揮作用提供了一種內在的規定性。它規定了這項技術發揮作用的限度以及應該在什么樣的狀況下使用這項技術等現實問題。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目的在于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協調和諧。以此為目標,馬克思主義就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方向,即人工智能技術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最終,技術本身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統一,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完善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這項技術的高度統一。即,在現實的活動中,盡可能地加強理論指導,統合各種要素強化技術本身,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3]吳海江,武亞運.人工智能與人的發展—基于馬克思人學理論的考察[J]學術界,2019(03):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