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數字經濟標準化經濟學理論框架,從數字經濟創新驅動的角度出發,梳理了近年來相關文獻,形成一個綜述。
關鍵詞:數字經濟;標準化;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產教融合
一、有關數字經濟標準化的文獻與研究前沿。
科學技術創新作為高等學校產教融合過程中一個樞紐環節,我們有必要了解關于標準化與科學技術創新的關系及其作用機理。而其中,尤其是ISO標準化可以作為新時代數字經濟背景下高等學校產教融合創新驅動模式和路徑研究的另外一個切合點。國外學者普遍認同的觀點是,ISO類標準化,作為一種基于國際營銷手段的技術型服務輸出,實際上可以加速相關服務技術的擴散與科學技術的創新。國內外學者對數字經濟標準化展開研究,如有一些學者從數字經濟背景下,互聯網+產業具體特征和企業自身特征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認為企業是否參與產教融合的創新驅動力以及如何借助最新的技術如數據挖掘、互聯網等參與產教融合的模式,是與該企業所在行業或相關產業(鏈)的特征以及企業自身的特質密切相關,而這些特質,一定程度上與標準化有著密切關系(Ankrah et al,2013; Bowman et al,2013)。近年來有學者進一步深入研究指出,并非所有的產教融合都對企業的發展有益,只有那些與企業的創新知識基礎相適應的產教融合才能起到促進企業發展的作用(Antoniou Stratos et al,2016; Roy et al,2017)。
二、有關創新驅動與數字經濟標準化的文獻與研究前沿。
關于數字經濟與創新驅動效應這一話題近年來是國內外學界的一個新時代研究熱點。國外學者普遍認為,數字經濟作為一種創新驅動模式的新經濟表征,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其中不僅僅是因為其主要涉及互聯網數字技術覆蓋,數據數字保護和數字共享平臺的互操作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內部的標準化鏈接使得接口可以標準對接實現數字經濟數據共享與挖據(Ebinimi Tebepah,2020)。而數字經濟在進行標準化整體評估時,必須由國家部署進行評估框架,工具和流程設計。數字標準化診斷目標的優先級,涉及確保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和伙伴關系,區域經濟的數字化標準化轉型戰略是國家標準化發展戰略和數字經濟戰略的一個部分,因此與數字經濟創新驅動和數字思維的企業家創新精神在新技術、新業態層面有密切聯系和新時代市場需求(Hanna Nagy K.,2020)。國內研究主要從服務外包和價值鏈效應進行研究,國內學者認為,在新時代數字經濟背景下,全球范圍內價值鏈的重構呈現出一個主要特征,即以近岸外包為主,輔以再外包;并在治理結構層面出現了變化,體現為數字平臺和即時制供應鏈作為其自身的核心驅動力(郭周明和裘瑩,2020)。數字經濟創新技術縮小了全球范圍內勞動力成本的差異,從而進一步加速了區域層面上價值鏈的逐漸形成;而“平臺驅動”成為全球價值鏈治理的全新驅動力,微笑曲線向“淺笑曲線”轉型。新時代數字經濟5G、AI、云計算和區塊鏈等技術通過降低服務貿易成本達到提升“重新外包”的可行性與可能性(李向陽,2019; 范恒山,2019)。
三、有關高等學校產教融合模式的文獻與研究前沿。
國內學術界對產教融合模式研究則呈多樣化,有學者如林潤慧(2012)從實際操作本位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認為現有的產教融合模式可以劃分為企業本位合作和學校本位合作兩個大類。近年來有學者從案例入手進行研究,根據實踐探索對產教融合模式進行個案分析,得出結論指出,產教融合的運行模式的選擇恰當與否和產教融合的深度有顯著關系(吳葦等,2015;戴勇,2016;朱少英,2016;齊二石,2016)。DV Gaines(2013)在研究高等學校產教融合模式時,從影響技術在教育和商業與工業中整合出發,研究影響高等學校產教融合模式的因素,其研究結論指出,將高等學校教師在高等學校教育中面臨的挑戰與產、企業公司員工在商業社會和工業產業中所面臨的挑戰進行“隱喻式”比較。了解高等學校教師和產、企業公司員工在類似的工作環境中每天所實施的技術時面臨的限制是至關重要的,主要是因為技術的變革通常會導致所有工作環境發生快速變化。
主要參考文獻
[1] H Li,Y Ao,T Yu.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Path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January 2020;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tudies: Experience and Innovation (ICESEI 2020)
[2]Ebinimi Tebepah. Digital Economy: The Role of the Telecoms Regulator in Nige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Economy. 2020
[3]Hanna Nagy K. Assessing the digital economy: aims, frameworks, pilots, results, and lessons.[J]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2020
[4朱少英,齊二石.校企聯盟關系品質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
[5]莊濤,吳洪,胡春。高技術產業產教融合創新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一一基于三螺旋視角[J].財貿研究,2015.
[6]戴勇,胡明溥.校企伙伴異質性對合作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組織學習視角[J].高教探索,2016.
【基金項目】本研究受到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高等教育研究專項課題“新時代高等學校產教融合創新驅動路徑研究” (項目編號20GYB71)的資助。
作者簡介:尤彧聰(1981-),男,籍貫:廣東汕頭,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經濟;經濟隱喻;國際貿易環境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