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
摘要:創新是民族之魂,創業是發展之基。堅持“以生為本”,必須扎實做好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本課程圍繞“翻轉課堂”形成了以意識教育為根本,能力本位為目標,職業情境為路徑,學生中心為突破,多元評價為杠桿,雙創活動為載體的人才培養理念,通識教育-孵化教育-實戰教育三階段遞進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創新創業 翻轉課堂 課程特色
本課程是在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背景下,于2018年開設的公共必修課,旨在貫徹落實新形勢下黨中央以及省教育廳關于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就業工作的各項文件精神,促進我院學生的創業與就業。
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本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師資來源比較復雜,由于專業特殊性,國內有創新創業相關學科、專業的高校少之又少,有專業背景幾乎不可能,所以目前本校的創新創業教師主要來源于行政人員、輔導員。全部上是兼職教師,且流動性大。由于行政人員本身事務性事情比較多,對于創新創業課以應付為主,備課時間少,思考時間少,無法深入研究,教學上無法做到得心應手,更無法做到因材施教。且大部分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沒有社會、企業工作經驗,職業實戰經驗缺乏。以至于在上課時無法做到理論聯系實踐,讓學生無法得到真正具有社會適用性的知識。
(二)教學實效性差
1、教學內容針對性差
全校所有專業學生使用同一本教材,且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去甚遠,教學內容跟創新創業大賽也毫無關聯,只單純的教授課本知識,忽視了創新思維等的培養,同時也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2、教學形式枯燥單一
本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仍讓以講授為主,停留在灌輸式的教學形式上,課堂缺乏互動體驗,教學形式枯燥單一。
二、課程改革思路與舉措
(一)優化師資結構
1、根據創新創業任教老師的特征,采取線下面談的方式,將有些無固定時間或者無法長期代課的老師進行剔除,相對穩定了教師隊伍,并對穩定后的教師隊伍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基本每位教師固定在一個或者兩個專業任教,后期教師的培訓也具有針對性,便于教師結合所教專業開展教學。
2、針對校內教師實踐方面的短板,除了安排教師利用寒暑假下企業實踐鍛煉外,我們會定時請一些優秀的校友、企業家、人力資源專家等給學生上課。
(二)向課堂要質量
1、情景為魂,打造興趣課堂
杜威認為,學生要有一個真實的經驗的情景,要有一個對于活動本省感興趣的連續的活動,在這個情景內部生產一個真實的問題,作為思維的刺激物他要占有知識資料,從事必要的觀察,對付這個問題,他必須負責一步一步展開他所想出來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要有機會通過應用來檢驗他的想法,使這些想法定義明確并讓他自己去發現他們是否有用。因此,我們要求老師在授課時就要為學生創造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學生必須經歷從確定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實施計劃、進行質量控制與檢測,評估反饋的整個工作過程的機會。便于更好的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從而增強學生適應實際工作環境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學生為根,落實學生中心地位
(1)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通過診改發現,我們的課堂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導,因此我們通過教研會的形式一直在研究如何讓學生從被動變主動,成為學生的主人,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與技能,從而達到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的目標。
經過我們教研會的談論確立了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倡導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是讓學生進行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指導學生研究解決各種問題,讓他們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講授的內容,提前放在各班的云課堂或QQ群里,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學生自主規劃學習時間、學習節奏和學習風格,并與老師同學交流討論。
(2)因材施教,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互聯網+”融合各種教學方法,努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取得更大突破。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并將“互聯網+教育”與“分類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并運用互聯網平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和服務,使學生的學習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主要有以下方法:
面向全體學生:
(1)以三大目標為導向,項目化教學。
(2)以項目為主導,提供學習視頻、案例以及組織課堂活動,采用任務驅動法及遞進式教學任務,將學生師自主學習與小組協作相結合,將原理探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將教師講授與同學分享結合,創建三維一體的教學模式。提供重點培養創新精神和意識的教育。
面向具有創業潛質的部分學生:
以翻轉課堂為主體,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提供重點培養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微課學習。
面向具有創業意愿的少數學生:
以線下創業基地和創業實訓室為載體,為學生提供面對面的創業指導課程服務,旨在培養學生創業技能。
(三)考核評價多元化
基于診改問題中評價形式單一的問題,我們改變了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采用平時表現和期末成績相結合,理論考試(創業計劃書撰寫)與實踐(路演)相結合,教師考評和學生考評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室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評價更有意義。
四、課程診改的成效
(一)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據就業指導中心數據反饋,創新創業課程開設以來我院畢業生創業的比例2019年比2018年明顯提高,2020年因疫情影響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我們創業孵化基地孵化的項目仍在增加。
(二)其他成果
2020年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校級精品課申報成功,將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建立了一個創新創業實訓平臺,為學生創業實踐提供了實訓平臺。發表論文數10篇,開展課題研究2項,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使我們的教學更加具有社會適用性。通過學生訪談了解到,學生更加喜歡現在的學習方式,認為上創新創業課比打王者榮耀還有意思,還可以學習知識,很不錯。
五、總結
經過多輪教學診改我們創新創業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雖說沒有很多走在前面的高校成效那么突出,但是我們一直都是立足于自身實際情況在穩步前進,不斷診改,螺旋上升,未來我們仍然會繼續前行。希望我們的一些做法能給跟我們同樣起步比較晚的學校一些借鑒。
六、參考文獻
[1]姜瑩. 美國大學就業指導課的研究及啟示[D].復旦大學,2010.
[2]姜瑩. 美國大學就業指導課的研究及啟示[D].復旦大學,2010.
[3]樊琦.高等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9,6(41):25-28.
[4]姜瑩. 美國大學就業指導課的研究及啟示[D].復旦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