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兩種不同的教學內容,閱讀教學重在讀,寫作教學重在寫,兩者之間似乎是風牛馬不相及的事。我們在教學中也經常把它們割裂開來-----閱讀教學只是閱讀,作文教學只是作文,各自呈現單邊性。結果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培養學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卻不一定好。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整合起來,提高教學效率,就成了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閱讀;寫作;效率
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在寫作中的重要性盡顯其中。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如果能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進行持久的學習和訓練,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反之“書到用時方恨少”,學生在寫作時遇到困惑,會進一步激發閱讀的欲望。寫作水平提高的同時閱讀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可謂是事半功倍。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在閱讀教學中指導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指的是作者從現實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經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教師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經常碰到“學生咬住筆頭不放松,談寫色變”的現象,究其原因之一是學生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造成這種現象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學生在平時不懂得積累寫作素材。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就要注重培養學生“開源活水”,積累寫作素材。語文課本所選的文章都是一些精選文章,語言精煉,意蘊深刻,古今中外,涉及的知識面廣,是提供寫作素材的好載體。如我們在進行古詩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積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等富有哲理的名句;在進行寓言教學時可指導學生積累“亡羊補牢”、“鷸蚌相爭”、“畫蛇添足”等一個個富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在進行其它文體的閱讀教學時可指導學生積累“鶴發童顏”、“鳥語花香”、“神采奕奕”、“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等好詞佳句。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多了,寫起文章來就有內容可寫,寫出來的東西也能更充實,更具體,表達的情感也就能更真摯,更感人。如學生在寫《母愛》這篇文章時結尾一段這樣寫:“母愛是偉大的,偉大的母愛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坦然地反映出來;母愛是無私的,無私是因為母親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獻給了孩子;母愛是真摯的,真摯的母愛在母親的叮嚀和嘮叨中自然地流露出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但我還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母親濃濃的愛。”學生在文中恰當地運用了名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了“母親的恩情無以為報”的想法,使文章更有內涵,有韻味。
二、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習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就是寫作時運用的方法,是作者為表情達意而采取的有效藝術手段,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內容。許多寫作技巧就隱藏在課文中,只要教師善于從課內文章中找到寫作指導的切入點,循序漸進地從小處,如字、詞、句的角度去指導,再過渡到段落、篇章的模仿,最后綜合各種寫作技巧讓學生加以靈活運用,一定能夠讓學生寫出優秀的作文。例如S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有一篇課文《怒吼吧,黃河》,文中有一部分寫到:他的聲音時而鏗鏘有力 ,充滿激情,如同噴薄而出的朝陽;時而低回婉轉,無比哀傷,如同暴風雨中折翅的小鳥;時而行云流水,歡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過霧靄的林間小溪;時而氣勢雄渾,蒼涼悲壯,如同那濁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黃河……這部分作者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光未然朗誦《黃河大合唱》時不斷變化的聲音寫得形象、具體、生動。我讓學生細細品讀,體會寫法的精妙,然后仿寫一段話,有一學生這樣寫:大廳里傳來的笑聲時而雄渾激昂,粗狂豪放,如同奔騰的小溪;時而婉轉動聽,清脆悅耳,如同百靈鳥天籟般的歌聲;時而溫文爾雅,蘊意廣袤,如同一首精妙的哲理詩。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把笑聲寫得形象、具體、生動,如果學生掌握了各種修辭手法并把它運用到寫作中去,寫出來的文章定會更加精彩。
三、在閱讀教學中相機進行作文訓練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的一大難點就在于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我們將平時的閱讀教學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以課文內容為素材進行練筆,就為學生寫作提供了現成的“米”。課堂練筆的形式可以有多種:1、改寫?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重新表達。這種形式一般適用于古詩教學——譬如將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2.縮寫?要求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采用一定的語言組織結構形式,概括提煉課文的內容,字數一般為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這種形式的練筆可以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3.仿寫?我們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數是名篇佳作,文章的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表達方式等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因此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仿寫。4、續寫?即以課文內容為基礎續上事情的過程和文章結尾。續寫能培養學生根據所給條件想象事情發展的能力,提高寫人敘事的寫作能力。
我們應立足于課本,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不斷指導積累寫作素材,滲透寫作技巧,穿插寫作訓練,爭取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把閱讀與寫作有機地整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再把這種能力延伸至課外,讓學生從廣泛的閱讀中“吸取”,再從寫作中“傾吐”。長此以往,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提高,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寧玉仙.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實踐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08):32-33.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張云栽實驗小學?曹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