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暉
馬云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
我和不少班主任一樣,在管理班級上會時時冒出一些小想法,可一旦要去做,就以各種理由推延,最后不了了之,宛如小水花一閃即逝。
接手新的班集體,開始也只是完成了學校的“規(guī)定動作”。直到班級有了“青青翠竹”的班名,在和學生朝夕相處中,又冒出一些小閃念,像小星星那樣時隱時現(xiàn)。這次去做做吧,就這樣一路摸索著走來。現(xiàn)在的翠竹班,班級文化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這一路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旦有了小想法,就要趕快去做,實踐會讓點點閃念匯聚成光。
“青青翠竹”青蔥挺俊,可除了跑操時喊班呼,“竹”的作用并沒有發(fā)揮我所期望的那樣浸潤心靈,鼓舞精神的力量。選擇“竹”的初心:學習“竹”挺拔、筆直的身姿,學習竹堅強、高潔、虛心的品質(zhì),可如何內(nèi)化于心,常常困擾著我。我常常覺得愧對“竹”這高俊的形象,愧對這美好的雅稱。
某天看到孩子的校徽,校徽是一個學生身份的體現(xiàn),是一個人的另一種身份證。一個念想一閃:制定個班徽怎么樣?這個念頭就在心頭閃爍了多日,要不先讓同學們畫畫試試吧。同學們積極地攛掇著,課下、周末探討、交流著。孩子們高昂熱情感染了我,于是就組織了一個小團隊,開始正兒八經(jīng)地商討此事——設計班徽。
二班、班呼、學校、綠色、“竹”的意象,這些關鍵要素必須呈現(xiàn)在方寸之間。百忙的學業(yè)中,幾次碰頭商討,同學們畫畫改改,交流后再改改修修,班徽終于定稿了——丑小鴨一般。畫作出來后,給了我一點點光亮。事情終于有點眉目了。星星般的小念頭又一亮。
初稿后,我聯(lián)系了以前的美術(shù)生學生敏同學,讓她從專業(yè)的角度加以修改、規(guī)范。天天晚上在微信里你言我語,切磋、磨合、磕磕絆絆溝通了多日,終于達成共識,越修改越好看,越修越像一枚正規(guī)的班徽。那份喜悅急于分享,也感慨真心不容易!
待到時機成熟,在班會課上,班徽隆重出場,正式亮相在二班的舞臺。同學們很開心,鼓掌通過。于是,在所有班級活動上傳群相冊時,我都把它作為封面,以此突出“翠竹”的班級形象、“翠竹”的班級特色。讓班徽照亮班級吧,哪怕像星星般微小,它也有自己的光芒!
進入八年級,隨著學校和班級的活動日益豐富,我又萌生了一個更大的念頭——班旗和印章。無論是班級等校內(nèi)活動,還是志愿者等校外活動,讓“青青翠竹”閃耀在更大的舞臺上,引領學生,召喚學生,凝聚力量,形成向心力,彰顯翠竹精神,使班級特色更鮮明,讓“竹”文化滲透在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意既定,立即尋求家委會的幫助。家委會爽快應答,很快地尋找到了制作團隊。團隊負責人強先生,從專業(yè)角度對班徽加以修改、潤色。一連設計出好幾種漸變色,令我耳目一新,極富新意。最后,終于選定由嫩黃漸變到綠的色調(diào)。正如初萌的小幼芽,嫩黃色的萌芽逐漸成長,漸變成翠綠色,再漸變到綠色、深綠色,恰符合竹子的生長規(guī)律,顏色美觀協(xié)調(diào),又富有意蘊。
在班委會的大力協(xié)助下,終于趕在9月底的運動會來臨前夕,兩面大旗,43面小旗,順利送抵我班。同學們拿到小旗的那一刻,驚呼翠竹旗的亮麗漂亮,不停地揮舞,喊著班級口號。班級洋溢著驕傲喜悅的氣氛,像過節(jié)一樣。
“翠竹旗”在金秋十月的運動會上,正式亮相!我班的“翠竹旗”成為一道光,成為運動會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同學們搖旗吶喊,舞動小旗,鼓舞著運動員的氣勢。
有了小閃念,不要害怕麻煩,不要拒絕辛苦,去做!去實踐!把想法落到班級的土壤中,空中樓閣才會落地。點點的閃念匯聚起來,就會成為一道道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照亮學生的成長道路,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