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
認同學生很簡單,轉變視角是關鍵
“認同教育”是學校為提升師生的認同水平,把不同性格特點、不同態度的個體引導到正確的道路、規范的準則、集體的意志、科學的發展上來,使之達成共識,并內化為自覺行動而開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群體認同是認同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包含有學生認同,教師認同以及師生之間的相互認同。學生要認同教師,認同學校,因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校的教育只有得到學生的認同,才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教師也要認同學生,因為教育應該育人為本,把人的發展本身作為目標和核心,只有老師從內心認同學生,愛學生才會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創造性、自主性、能動性。
在師生關系中,學生認同教師并不是難事,在孩子心中,因為教師這個角色在學生心中一旦確立,就會產生光環效應,這就使得師生關系剛開始建立時學生就會認同自己的老師,這種現象在小學階段更加明顯。反觀之,在我們的校園中,老師管理孩子的時候好像都挺兇的,孩子們很怕老師。每當批評完孩子時我自己也很苦惱,怎么就不能溫柔一點呢?可環顧四周,好像很多老師在孩子屢教不改時,都會忍不住發火。老師認同學生,好像并不容易。為什么會這樣呢?不知道。難道是自己雙重標準?也不是啊。
在我聽了好多次公開課后,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帶自己班的學生參加在校內舉辦的公開課,一位外省老師給他們上課,我在臺下聽課時終于頓悟了。上課時,孩子們的精彩回答讓人驚嘆不已,被表揚的孩子時不時會看看臺下聽課的老師們,當然也包括我,看見我為他們的回答而微笑點頭時,他們笑得更加燦爛了。那一刻我的心都要化了,沒想到我的孩子們居然這么可愛!
公開課后,當我帶著好心情回到自己班上上課時,突然發現剛才還很可愛的孩子們突然不那么可愛了。有人講話,還有人手上在玩東西?舉手的人也這么少!作業潦草,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一天之內,幾小時之間,在老師的眼里,孩子的可愛沒有了,都是缺點。為什么會這樣呢?
踐行認同教育,就要從“認同”與“教育”之間的內在關系出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我在一天中對同一批學生之所以會產生如此不同的感覺,根源其實是教育中的視角不同。教育中的視角決定了教育者的心態,教育者的心態決定了教育態度,而教育者的態度會影響甚至決定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教育方式。沒有教學目標也不用組織教學,維護課堂紀律,就是一位學習者而不是教育者,所以只會注意到學生好的一面,他們的不足在無意中都被我忽略掉了。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老師在觀摩名師課堂都感嘆名師課堂上孩子們的素質高,表達能力好,卻嘆息自己班上沒有這樣的孩子。其實我們每個老師的班上都有優秀的孩子,只不過我們在上課時角色變了,視角也變了。當我們在課堂上成為教育者時,需要組織課堂,督促孩子們掌握知識,于是,課堂上孩子們回答正確在我們眼中成了應該的,理所應當的,哪怕是很難的問題。如果回答不正確就會被認為是聽講不專心,開小差,出現了問題等。長此以往就會淡化學生表現好的一面,而總是在發現學生的問題,積累問題,形成對自己班上學生學習態度不好的刻板印象。這樣會讓老師認同學生變得更加艱難,不利于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發展,甚至會引發嚴重的師德問題。需要我們老師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這些現象產生的根源其實就是學習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差異,視角差異。
要讓家長認同孩子也要警惕學習者和教育者的視角差異。在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秀,待人禮貌。有的還會幫父母分擔家務,有時候在家長們聊天時談起別人的孩子他們總是一臉羨慕。這是學習者視角,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優點,小缺點是可以原諒的甚至是忽略不計。而從教育者視角看自己的孩子,則渾身都是缺點,優點是應該的,不必表揚。如果發現有新的缺點,就會很生氣,被認為是不應該的,必須馬上改正。
家庭教育中也有視角差異。比如和爺爺奶奶長大的孩子一般都不乖,因為爺爺奶奶不懂教育?恐怕不然,在爺爺奶奶眼中,他們的孫子(孫女)是最棒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疼愛自己的孫子孫女們,沒有邊界的鼓勵欣賞,爺爺奶奶是欣賞者,而非教育者。父母才是教育者,為人父母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不能簡單地責怪長輩帶不好孩子。
教育者經常以教育者視角而不是學習者視角對待學生。教育者視角下教師偏向于尋找缺點,不利于教師認同學生,態度自然嚴格;學習者、欣賞者視角下教師偏向于尋找優點,有利于教師認同學生,管教方式自然溫和。教育者視角下,管教嚴格,教師偏向于幫助學生糾正壞習慣而促使學生進步,卻因苛刻而讓學會心生畏懼;欣賞者視角下,教師因對待學生寬松,可能使學生滋長壞毛病,卻因為欣賞認同而鼓勵學生成長。
兩種視角各有利弊,如何理性的尋找一種平衡呢?美國學者簡·尼爾森的著作《正面管教》中所提到的一個觀點“溫和而堅定”,我認為是克服視角差異所產生的的弊端而可以采取的一個不錯的育人態度和教養方式。溫和是一種柔軟的姿態,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時的溫和態度,拉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離,促進雙方相互認同。堅定是教育過程中的堅持力,堅持相信學生能改過錯誤,喚起學生對錯誤的反思及改進決心,堅定地要求并督促學生改變錯誤態度和問題行為,直到學生學會自我克制,避免不良行為的再次發生。
我堅信:師者仁心。教育者只要端正自己的教育視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同學生并不困難,認同學生的教師能夠更加溫和而堅定地引領學生成長。
你若盛開,清風徐來;調整心態,認同花開。
(作者單位:武漢市光谷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