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 楊春梅
成都市行知小學校一直致力于培養有情懷有溫度、有智慧有辦法的班主任。近年來,學校結合校辦學特色通過科學規劃、梯隊建設、輻射引領等方式創新推進班主任建設,引領全體班主任老師向善向美,從而帶動全體老師陽光和諧發展,打造學校核心發展力。
一、砥礪不變,從“新”出發
1.遵新時代背景,做好現狀分析,提高育人站位。
我校因逐年擴班,特別是近三年共擴班10個,由于教師編制緊張,臨聘班主任共18名,占全校班主任總數1/2,臨聘教師流動性較大,導致我校班主任工作年限不足3年的共12名,達全校1/3,目前我校班主任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整體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二是心理不平衡,隊伍不穩定;三是培訓跟不上,知識難更新。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對教師個人素質能力、師德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班主任作為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在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中肩負了重要作用。因此我校以“加強班主任梯隊建設打造學校核心發展力”為創新項目,通過促進班主任素養的發展和提高,形成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梯隊,提升學校德育工作整體水平,同時“以點帶面”,輻射所有學科教師,打造全體教師隊伍發展的良好態勢。
2.組建項目中心,推動“老帶新”建設。
為了推進此項工作,學校組建項目中心,統一規劃和部署,制定了項目方案;將班主任教師分為了四個梯隊:第一梯隊是市級優秀班主任組成的班主任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第二梯隊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成熟型班主任,第三梯隊是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準成熟班主任,第四梯隊是3年內班主任工作經驗及班主任工作有待提高的班主任,并建立四個梯隊班主任臺賬;通過師徒結對、薪火相傳、一日跟崗、以賽促培等形式引領班主任隊伍建設。
3.創新培訓方式,激發學習動力。
(1)“線上+線下”聯動,構建科學系統的專業發展課程體系。
2019年4月底開始延時服務,班主任較難集中培訓學習。我校采用了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卓越教師成長計劃”線上平臺,讓班主任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提升。通過“線上名師大講堂”打開了班主任的專業化視野,學校結合“線下”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培訓,開展了豐富的活動,并編撰了《架起心橋與愛同行》班主任論壇成果集。
(2)開展“班主任一日工作觀察”校內跟崗活動。
學校積極組織第四梯隊的班主任抽出一整天的時間,一對一跟隨學校名師工作室的領銜人,深入觀察優秀班主任日常工作。激活了我校新班主任發展力。
二、結合特色,知“心”而行
作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學校始終秉持“以人為本,從心出發,全人教育”理念,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班主任梯隊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實施途徑。
1.以“心”為本,打造陽光心態班主任隊伍。
學校依托健心俱樂部,以活動的形式,積極探索“以心為本”的心理指導措施,分三個階段陸續以活動、培訓、問卷調查等方式促進班主任教師心理品質的提升和自身心靈的成長。
2.持續開展“德心結合”主題教育。
學校將德育工作與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按照習總書記做“四有”好老師中“仁愛之心”要求,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和新時代德育主題,從學校到班級,舉行了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以此提高班主任老師的德育水平,促進了心理相容的新型師生關系。
3.實施心理班會課,創新班級心理輔導新模式。
學校班主任老師在專職心理老師的幫助下,將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班隊課活動來推動開展。學校還將班主任心育管理與班級管理結合,常態化開展“心理班會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維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建設文明和諧班級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學校將班主任老師的心理班會課進行整理完善,編撰了《心心相“會”》成果集,同時帶動了學科老師的思考,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自身的課堂中,編撰了《心心相“聯”》成果集。
三、總結提升,化“辛”為“欣”
班主任工作看似辛苦繁瑣,但通過創新與實施,有效的將班主任隊伍中的“辛苦”轉化為了“歡欣”。
1.擁有了一支“和悅”的班主任團隊。
近年來,學校開展了班主任技能大賽共評出成績斐然,多個項目榮獲區級一、二等獎;多名班主任教師獲得了成都市學校心理輔導員資格B證培訓;加入了金牛區“和悅教師”團隊。
2.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和雅”班級建設。
通過班主任梯隊建設的推進,促使了我校各具特色的班級建設變化,營造了班級優良的班風與人際關系;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班級建設邁入“和雅”發展的新臺階。
3.培養一批“和美”的行知學子。
近年來,我校學生在文化藝術體育等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展演成績明顯進步,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成長、家長滿意。
我校從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需求出發,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以班主任技能培訓為主要抓手,互聯網靈活培訓為突破口,校內跟崗培訓為實踐方式,探索一條培養愛學習、能帶班、會生活、陽光心態班主任的路徑,打造一支充滿戰斗力和發展力的班主任梯隊,讓班主任隊伍切實成為學校的核心動力。
(作者單位:成都市行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