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晨雨
摘 ?要:實踐育人是高校育人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實現大學生步入社會,利用自身知識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必須經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夠發揮自身最大的作用。因此,在當前高等院校引入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有效的實踐教育,從而推動大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等院校;實踐育人
中圖分類號:G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9-0079-02
大學生是我國重要的人才儲備,大學生本身具備較高的知識素養,同時在某個行業之中經受了專業的教育。高校作為我國主要的人才儲備基地,對我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當前大學生本身知識儲備足夠強,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即學生本身的實踐機會不足,導致大學生創新能力不足,缺乏足夠的創新手段。為了解決這種情況,在教育過程中,高校必須讓大學生認識到在創新創業背景下進行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同時也需要對實踐育人的重要意義進行探索,這樣才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促進大學生的進步發展 [1-5]。
一、高校實施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的背景
(一)時代的要求
當前時代,我國產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同時,經濟和社會其他部分也需要同步發展,在這種需求之下,大學生知識儲備較強,在社會建設過程中十分重要。為保證社會的發展,必須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整體素質,進而保證我國階段性目標能夠有效實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必須立足于全人類的發展,用獨特的魅力以及布局意識,彰顯中國特色文化力量,并且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以及中國理念,為實現這樣的創舉,必須重視大學生的作用。所以,大學生育人體系建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當前創新的需求。
(二)國家創新驅動的剛需
新時代背景下,國家競爭力中大部分是在高精尖產業方面的發展,只有掌握足夠的高端產業,才能夠在世界競爭之中擁有足夠的優勢。這就對我國高端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必須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是國家發展的剛性需求,因此,在當前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對人才創新方面的培養。由于我國長期處于應試教育,在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隨著我國教育普及率的提升,當前教育方式需要改革,逐漸開始重視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實施的時間比較短,大學生已經處于教育的晚期階段,導致當前大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提升不足。針對這樣的情況,高校應在大學教育中,引入實踐育人模式,通過實踐,讓大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體系,從而能對自身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對當前大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充分對自身的知識進行吸收、轉化、發散,最終實現創新能力的增長。
(三)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教育現代化,主要是使用更高效、高質量的方式培養學生,讓學生能夠具備更高的綜合素養。當前高校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高校學生無法有效進行實踐工作,對自身知識體系進行檢查,進而發揮自身的作用,推動自身發展。因此提倡高校利用創新創業的方式,可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對學生而言,也是檢驗自身學識、提升自身對知識掌握度的有效途徑,進而大力推進育人實踐的有效進行,完善高校實踐育人體系,加快高校轉型工作,更好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進行。
二、地方高等院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自然地理位置的限制
地方高校在地理位置方面,一般會選擇遠離市區的偏遠地區,這樣學校的建設成本更低。然而,這導致在教育過程中,學校與企業距離比較遠,學生相當于處于一個封閉的小環境,而且在當前的高校之中,為了保證學校安全,一些學校會設置一定的門禁,這種情況更是導致了當前學校處于一種封閉的環境,缺少創新創業的條件。
其次就是在創新創業之中,需要一定的場地用于基地建設,但是學校對場地的利用已經趨于飽和,這就導致很多學校缺乏相關的場地,難以保證實施相關的學生創業政策。
(二)創新創業基地資金來源不足
在當前的創新創業形勢之中,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全校配合,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創新創業有效進行。但是當前高校中,很多學校雖然對創新創業有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在硬件以及政策方面做得不夠完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學校在硬件方面的支持不足,導致很多創新創業在開展過程中無法有效深入。對學生來說,缺乏硬件的支持,學生本身又很少有能夠直接購置所有硬件的能力,在這樣的條件限制下,很多學生雖然有創業的想法,但是也難以實施。
同時,創業的過程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整個過程需要學生有足夠的經驗以應對種種意外,否則就會導致創業失敗,一方面會使學生經濟方面出現問題,另一方面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甚至對學生后續的生活也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這種情況不利于學生主動創新創業的想法形成。因此創新創業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模擬設備,主要功能是幫助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能夠主動對創新創業的情況進行模擬。然而,模擬設備在當前的創新創業中,有著非常強的資金需求,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學校的經費只能夠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然而經費不足是經常會遇到的情況,這樣不利于創業基地的建設。
(三)創新創業基地制度不完善
任何設施的可靠運行,必須依靠制度保證,當前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建設也是如此。因此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建設,需要很多部門通力合作,同時與校外的企業聯系,這樣才可以保證創業基地的有效實施。然而,這種模式剛剛起步,很多學校沒有建立完善的創業基地制度,導致整體運行較為隨意,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并且與校外的合作也不夠緊密,導致校外的經驗無法全方位覆蓋到當前的創業基地之中,無法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參考,這導致當前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缺乏自信心,自然在自主創新方面存在不足的現象。
三、地方高等院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以專業實習促進校企合作
當前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主要方式是參與社會實踐,進入企業,成為社會成員的一部分。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企業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提升,所以學校方面需要加強校企合作,讓當前大學生有一個將自身知識轉變為內在能力的平臺,而企業就是這樣的平臺。因此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為當前學校提供一個固定的實習平臺,幫助大學生進行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升學生對自身的認知水平,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轉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鞏固和豐富實踐的途徑
社會實踐是高校實踐育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形式。在當前教育要求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實踐路徑是提升學生能力的有效方式,所以高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建設:首先是學校方面需要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其次就是組織學生參觀相關的企業,對企業的運作、專業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等進行充分觀察,讓學生對當前的企業、社會情況等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增強學生見識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尋找到機遇,從而產生創業的想法;最后就是加強學生創業基地的建設,讓學生在創業基地中可以做到不出學校,就能夠有效進行實踐活動,這對學生的能力提升非常有利。
(三)完善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培養機制
為了保證創新創業工作能夠有效實施,在創新創業中,學校需要建立完善的體系,支撐當前學生的創新創業。在實際進行過程中,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學校應該予以大力支持,但是不能放松標準,在學校各個部門的審核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審核,一方面可提升創新創業的質量,一方面也能夠避免一些濫竽充數的現象發生。其次就是在審核通過之后,學校要在允許的范圍內,最大程度地予以資金、設施的支持,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更好的條件下進行創業。最后,學校應大力宣傳,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動力,讓大學生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更好地進行實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大學生教育中,創新創業是堅持學校的育人機制、提升學校實踐育人效果的重要措施手段,因此,當前高校需要積極加強校企合作,完善校內制度,增強對創業的支持力度,只有這樣,才可以充分推動實踐育人工作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渝妍,何俊,王亞寧,等. 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J]. 福建電腦,2021,37(02):37-41.
[2] 孟凡爽,呼亮,單冬冬. 地方師范院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探究[J]. 現代交際,2019(20):34+33.
[3] 張高煜,鄭微. 應用型院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科技資訊,2018(03):53-55.
[4] 謝瀏銘,李延德,陳萍,等. 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 大學教育,2021(03):68-70.
[5] 郭麗華. 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優化探析[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01):31-33.
(薦稿人:楊明順,渭南師范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劉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