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聲樂曲《梅蘭芳》是作曲家吳小平先生的一部力作,這部作品把民族聲樂元素和京劇元素完美融合,是戲歌中一部優秀的作品。在筆者演唱的戲歌當中,本首作品是筆者最喜歡的。筆者從作品概述和演唱處理兩個大的方面對這部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在演唱處理方面,又分別從咬字、氣息、潤腔、身段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這些分析研究,為其他演唱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歌曲;梅蘭芳;演唱分析
一、作品概述
這首作品是吳小平在梅蘭芳先生誕辰100周年為紀念先生而創作的作品,這首歌獨具匠心地植入具有影響力的中國傳統戲曲元素--京劇元素,給了聽眾更直接的聽覺沖擊,直擊心靈,勾起中國人血液里流淌著的中國魂。
曲作者吳小平與梅蘭芳先生是泰州老鄉,由于父親喜歡京劇,所以吳小平自小耳濡目染,特別敬仰梅蘭芳先生,為后來的作曲生涯打下了基礎。這次創作借鑒了“梅派”唱腔的精華,也對傳統的京劇板式、力度和色彩都做了處理,使京劇與現代音樂完美的融會貫通,賦予了《梅蘭芳》這首歌獨特的風格和民族色彩。
《梅蘭芳》的詞作者劉鵬春,江蘇泰興人,長期致力于戲劇和文學創作的研究,有著超高的文筆能力。歌曲中的歌詞雖短,但卻集中的體現了梅蘭芳先生的藝術人生,生動的刻畫了梅蘭芳先生的風骨與氣節,并且精心的將梅蘭芳先生著名的代表作《蘇三起解》和《霸王別姬》滲透在歌詞里,整首歌詞既寫出了梅蘭芳作為旦角的柔美嬌艷,又寫出了他作為中華男兒的剛烈不屈。
《梅蘭芳》這首歌曲的曲式結構為復段式,全曲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運用了大量的京劇元素,借鑒了《貴妃醉酒》中的特性音調,采用了京劇的四平調,通過旋律與歌詞的完美融合,展現了人物角色的魅力。通過間奏的轉變,音樂風格突變,第二部分速度較快,由之前的柔美婉轉變為豪放激昂,運用散板和搖板把歌曲推向高潮。這首歌由引子、慢板、中板、快板四個部分組成,各段之間完美銜接,形成了這首柔美又不失大氣的經典。
二、《梅蘭芳》的演唱處理
《梅蘭芳》借鑒了京劇的基本曲調,是一首京味十足的戲歌,要想唱出味道更得學習京劇的一些演唱技巧。
(一)咬字
京劇講究“以字帶聲,字正腔圓”,對咬字極其重視,咬字清晰、流暢、又不死板,并且出來的聲音要有韻律感。漢語是聲母加韻母拼起來的,京劇極其注重字的“歸韻”。所以這首戲歌要格外注意歸韻的問題。例如這首歌的第一句“那一輪女兒的如水明月”,這句里的“水”字,先發出“shu”音,再歸韻到“ei”上,歸韻力度要適度,再比如“月”字,必須是用“yi”“yu”“yue”才能拼出來,先出“yi”由“yu”過渡到“yue”,這樣完整的把字咬出來。還有第二段的“源自于男兒的心火剛烈”里的“源”,我們要先把前半部分拖長,最后歸韻的時候再把“an”唱出來,但是在前半部分拖長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高位置,也不要拖的過于長,否則會顯得聲音干扁死板。這一點在很多歌里都適用。
(二)氣息
京劇特別注重“氣沉丹田”,京劇里也一直有“氣乃聲之源”的說法。在歌唱中,需要深吸氣來迫使隔膜下沉,用腹部來控制呼吸,講究保持氣的均勻,關鍵不在于一口氣憋多久,而是看你呼吸的平穩度。而在我們學習聲樂的時候也是特別注重氣息的運用,因為呼吸的支持也是歌唱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對于氣息的要求貫穿始終?!睹诽m芳》這首歌的前半段速度較慢,需要氣息平穩綿長,才能經得起拖腔的考驗,而后半段的速度加快,運用了京劇中經典的緊拉慢唱手法,則需要氣深深扎根,穩得住,才能唱的精彩,達到歌曲的高潮。
(三)潤腔
京劇中的潤腔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潤腔是獨具特色的可以美化、裝飾和潤色唱腔的技法,最能體現出京劇的味道,不但是京劇中的重要技巧,對民族聲樂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潤腔中包括倚音、顫音、波音、甩音、頓音、實阻音等等。本首作品中有非常多的潤腔,光是第一句的前五個小節就有三個倚音。 “輪”字用了一個上單倚音,“月”字連續用了兩個倚音,一個復倚音一個單倚音,復倚音的總時值與單倚音相同,所以在唱的時候要靈巧,不能喧賓奪主,把倚音唱的比主音還明顯。“源自于男兒的”歌詞所對應的短短兩個小節就運用到了三次波音。但是這三次波音的時值是不同的,要根據波音所對應的音符長短來定。第一個波音對應的是八分音符,時值相對較長一點,但是后兩個波音,則都是對應的十六分音符,時值相對較短,唱起來速度要快,在提高靈敏度的同時要注意主音和節奏,要在唱好波音的同時也要把握此句的整體節奏和速度。第一句里的“女”就需要用到甩音,使韻味更濃。第二段的“泣淚泣血”后面是一段很長的拖腔,就可以使用頓音,加上一點哭腔,可以更好地表現出本首歌曲的意境。除去這些,潤腔還有好許多種,也有很多潤腔技巧并不會在譜面上標記出來,要靠演唱者根據自身對于作品的理解適度進行創編,但是要注意,多了就會太花哨,少了就會死板,體現不出該有的韻味,要靈活多變。
(四)身段
京劇是一門綜合性表演藝術,集音樂、文學、唱腔、表演、化妝、臉譜、鑼鼓等為一體,傳統的京劇表演要求演員在表演時除了必須掌握“唱念做打”,還要同時掌握“手、眼、身、法、步”,也就是京劇表演者的形體神態方面。兩者緊密配合,相輔相成。
本作品的表演者除了在唱腔上的仔細斟酌,在肢體上的也不能隨意。雖然不至于像京劇表演時一舉一動都具有程式化,但也要采用一些京劇的肢體、身段、表情管理等對聲樂進行輔助,盡量給欣賞者最強烈的感官感受,所以需要把演唱中的唱腔、肢體、表情等融為一體,根據歌詞和唱腔來編排動作。但是要注意的是,這是一首現代民族聲樂曲,在表演時一定要注意力度,不能為了追求京劇表演的效果而太過夸張。
比如在歌曲第一句“那一輪女兒的如水明月”,這一句非常的有意蘊,也非常婉約,這個時候的表情和動作也要柔和一些,可以用蘭花指慢慢指向明月,深情望月。唱到“半是崇公道,半是蘇三迢迢”的時候可以稍微模仿一下京劇的名段《蘇三起解》里的動作形態。唱到“半是楚霸王,半是虞姬”的時候中間可以稍微頓一下,模仿京劇中楚霸王和虞姬的身段,前半句表現出楚霸王的偉岸魁梧,后半句表現出虞姬的柔美嬌艷,也從側面體現出了梅蘭芳先生臺上風情萬種,臺下男兒氣概的真實的樣子。
三、結語
歌曲《梅蘭芳》的創作在當代民族聲樂作品中是成功的,無論是曲調、旋律、節奏還是歌詞,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首歌是現代唱法和傳統戲曲唱法的碰撞、交匯、融合的典范,演唱者需要靈活準確的把握意境,才能更好的展現這首歌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胡洋洋.淺析民族聲樂中戲歌的藝術特色——以歌曲《梅蘭芳》為例[J].北方音樂,2018年14期.
[2]劉燕.現代民族聲樂唱法對戲曲唱腔的借鑒研究——以京歌《梅蘭芳》為例.[J]北方音樂,2017年第18期.
[3]王蜀霞.聲樂作品《梅蘭芳》的審美意蘊探究.[J]大舞臺,2015年03期.
[4]肖豆豆.民族聲樂作品《梅蘭芳》的藝術特色及演唱詮釋.[J]北方音樂,2016年14期.
[5]王曉熒.現代民族聲樂對傳統京劇元素的借鑒—以聲樂作品《貴妃醉酒》《梅蘭芳》為例.[D]江西財經大學,2017.
[6]徐乙瑋.聲樂作品《梅蘭芳》的分析及演唱處理.[D]四川師范大學,2017.
個人簡介:
李倩,女,漢族,1996年1月30日出生于山東菏澤,在讀研究生,目前就讀于齊魯工業大學體育與音樂學院音樂表演方向。
(齊魯工業大學 ?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