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雨
摘要:小學低段學生識字不多,認知力、想象力不強,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不斷創新低段閱讀教學策略,激發低段學生閱讀興趣,提升低段學生閱讀素養。鑒于此,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以確定教學目標、創設直觀情境以增強情感體驗、借助圖畫閱讀以提升閱讀實效、豐富課堂活動以加深閱讀理解、重視課外閱讀以養成閱讀習慣,從而提升低段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方法
在當前,低年級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關鍵性的時期,不僅要求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同時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習慣。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要通過開展合理以及科學閱讀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知識視野得到開闊,同時進一步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當中獲得大量語文知識,同時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理論性基礎,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以及語文成績。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模式創新性不足。目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還依然存在創新力度不足的情況,傳統的教學方式特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學習枯燥乏味,難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以及課堂教學效果,很容易上是讓學生喪失閱讀興趣,不利于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小學語文在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創新閱讀教學模式,這不僅僅是學生發展必然需求,同時也是符合素質教育的一項重大舉效果,教師這種認知偏差迫切需要得到糾正。
2、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在目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大部分的語文教師缺乏對語文教學活動的高度重視,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之下,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關鍵性的階段,只有抓住關鍵性階段才能夠有助于學生未來健康發展。
二、認真研讀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語文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學科,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十分重視閱讀教學,較其他版本的教材而言,其更適合低段學生閱讀學習。首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排版和設計方面,緊緊圍繞學生心理特點和學情特點,使用了許多深受學生喜歡的圖畫,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內容選擇方面,注重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素材,觸發學生情感,引起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在備課環節必須認真研讀教材,熟悉文本,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教學內容和目標,然后有計劃地實施閱讀教學。例如,在開展一年級下冊《小公雞和小鴨子》閱讀教學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可將本節閱讀課堂教學目標設定為識字寫字;通過朗讀比較,聯系上下文,了解“偷偷地、飛快地”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角色體驗指導讀好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對話。在確定教學目標后,教師再有目標、有計劃地實施閱讀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聯系上文,因為小公雞不會游泳,小鴨子擔心它掉到河里淹死,所以“偷偷地”跟在小公雞后面,當小鴨子聽到小公雞落水后喊救命時,十分擔心,所以“飛快地”跑過去,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中“偷偷地”“飛快地”等詞語的意思。接著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小公雞和小鴨子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同伴間互相幫助的事,通過閱讀文本啟發心靈,從而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三、借助圖畫閱讀,提升閱讀實效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為課文設計了色彩鮮艷、類型不同的插圖,除了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外,還可以幫助學生借助圖畫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開展低段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圖畫的作用,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提升閱讀實效。例如,在開展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的閱讀教學時,由于許多學生對葫蘆并不熟悉,這就對閱讀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生展示葫蘆的圖片,讓學生對葫蘆的樣子有直觀的認識。接著提問:“葫蘆可以用來做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利用多媒體設備出示不同形態的“葫蘆”的圖片,讓學生了解葫蘆嫩時可以用來做菜,老了掏空內部可以作為容器裝東西,還可以制作成為工藝品、樂器等,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葫蘆,從而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熱情,獲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四、豐富課堂活動,加深閱讀理解
小學低段學生自控力普遍不強,如果總是使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難以集中注意力,而且容易喪失參與興趣,難以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小學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豐富課堂教學活動,以活動促進閱讀,在讀中做、在做中思,從而幫助學生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例如,教師在開展一年級下冊《狐假虎威》閱讀教學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閱讀理解。如在教學第七、八自然段時,可以讓五位學生分別戴上狐貍、老虎、野豬、小鹿、兔子的頭飾進行角色扮演,然后讓班級其他學生對他們的表演進行點評。引導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語言描述,還可以運用神情、動作等表演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讓學生在表演活動中更深刻地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等詞語的意思以及狐貍和老虎的形象,加深閱讀體會。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合理運用小朋友們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在開展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閱讀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播放動畫片《揠苗助長》片段,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在學生觀看完動畫片之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如下問題:“為什么禾苗全部蔫了?農夫希望禾苗快快長大不對嗎?”學生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深入閱讀文本,再回答這兩個問題,從而提升閱讀學習效果。
結束語:
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全面推廣使用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吃透教材,對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不斷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實效性。促使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時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林曉真.部編本小學語文低年段課外閱讀板塊教學研究[D].廣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