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摘? 要:對待問題學生要運用現代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冷靜分析學生,進行診斷及治療,或者從個性特點出發,引導他們進步,做智慧型教師。
關鍵詞:問題學生;權利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
教學中,面對問題學生,我們教師感到無力的同時更多的是苦惱;面對那一個個屢教不改的學生我們有痛惜,更有恨鐵不成鋼的惱怒……為什么學生屢教不改,癥結在哪呢?問題學生,我們究竟該拿什么面對你?
一、問題學生的界定及教育的三種類型
思想品德、學習態度、心理等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的學生,即所謂的問題學生。這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重點,也是教師教育的一個大難題。教育專家分析了當前教育的大環境,從教育的大前提出發,提出了教師教育學生可以分成三種類型:權利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權力型教育即依賴教師的權力,道德型教育主要訴諸德育,而智慧型教育則寄希望于科學。前兩種類型的教育曾經在傳統的教學起過很大作用,但權力型教育在一個提倡民主的社會,“我說了算,我才敢管”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而道德型教育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惟獨要求教師做圣人也已窘態畢現。因此當前教師對問題學生的教育也必須從教育理念出發由權利型和道德型向智慧型轉變。既為了教師更好的保護自己,又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生的問題教育,要在教育時運用現代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冷靜分析學生,進行診斷及治療,或者從學生個性特點出發,用愛與智慧引導他們進步,成長。
二、對問題學生教育的常見錯誤思路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看,教師普遍認為: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課,是“不想學”;不完成作業,是學習態度差;不遵守校紀班規,是沒心學習;如果出現早戀情況,那就是思想復雜、早熟;成績下降,是因為放松,沒上進心了。總之,可能都會把一些問題習慣地、單一地歸因為學生的思想覺悟問題、道德品德問題、心理認知問題、是非辨別問題。其實,筆者認為面對問題,要去研究學生,學生的許多問題屬于心理問題或能力問題;遇到問題多進行探究分析,多方假設。簡單歸因;分析問題思維缺乏邏輯性;方法主觀化、情緒化;迷信權力,迷信管理,迷信說教,迷信懲罰等等都是不可取的錯誤思路。
三、問題學生診療的正確思路
其實許多學生的問題并不僅僅是這樣而已。如果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是足夠的,而成績一樣沒有辦法提高,那么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改變學生對學習的觀念。如果學生上課不聽講,而教師又只知道一味的訓斥卻不站在學生的立場關心學生的身體、心理和家庭情況,那么面對教師的訓斥,就只能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反感和對教師教育的反感。如果學生的不守紀律教師只能是批評、呵斥,而不考慮學生的自尊心是否會受到傷害,不考慮學生不守紀律的實際情況,那么,這樣的教育也會蒼白無力的。如果學生彼此之間的好感,教師不問就開始“慧劍斬情思”、“棒打鴛鴦鳥”,那么面對叛逆的學生,可能更加增強了學生之間情感的提升。
問題學生教育常見的錯誤思路,我們亦是如此,如果只是潛意識地按我們思維定勢的辦法去處理。如對待學生厭學問題,我們通常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告訴他學習的重要性,從不去深究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的厭學?面對違紀學生,我們通常會簡單地叮囑他一定要遵守,又有幾次會蹲下來問個為什么呢?工作的繁瑣使我們沒了熱情與耐心,多了幾分浮躁與簡單。我們應嘗試著理智地面對分析工作中的問題,按一定的程序診療問題學生,即遇到問題要保持冷靜,先穩住事態,而不要急于作出是非判斷,先問清“為什么”,而不是下結論,武斷的決定“怎么辦”?要多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搞清問題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思考有效解決問題的思路,才有可能在適當的地方切斷他出現問題的錯誤思路,避免其重犯錯誤。
比如班里的一個另類學生,上課總是不和老師的思維同步,你讓他做練習,一轉身你會發現他在看閱讀書,你在課堂上講得津津有味,眼睛的余光會發現他在傻呆著,一幅置若罔聞的樣子,你讓它誦讀古文,你會發現他始終閉著嘴;你讓他搞摘抄與積累,他從沒寫過一個字,還揚言讓我們觀望他期末的表現。這還不算,更氣人的是他總是會用大眼睛時不時地翻看著你,一幅滿不在乎的樣子。遇上你忍無可忍地把他叫出來你還會看到他惱怒的目光,甚至他還會和你激烈地頂嘴。遇到他,真讓人難受,他總會出其不意地和你當眾來上兩句刺話,讓你下不了臺。他是個棘手的刺子頭。我已經連續教了他兩年,我也曾納悶他怎會這樣呢?但想歸想也只是采取放任但不失提醒的態度。自從有了理智思考的意識后,我學會了觀察和分析。終于發現他最易在課堂上傻呆一陣后和老師發生偏激行為。那么我尋思他可能有幾個原因:1、生活中的問題家庭中的煩惱困擾他。2、他可能聽不懂了。還可能課堂上有什么意外,比如別人搗亂了他。經過對以上原因的排查后,又結合與他的談話我最終確定他屬于第二種原因。找到了病因,我終于能夠開方子了。我開始耐心地注意他上課的每個表情的轉變,及時幫他克服知識上的障礙。他嘗到了一些學習的甜頭,有了一些動力,心情不再煩躁和苦惱后,我開始第二步方案,細心指導他學會克服自己的偏激,遇事冷靜。現在他在慢慢轉變。看到他現在一臉平和的笑容,我慶幸我沒有簡單地對待,沒有再放任他的偏激,而是用一個教師的愛與智慧,幫他步入正軌。
總之,教師教育的對象是人,他們會有千差萬別,面對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我們作為教師,首先,需要轉變自己的做法,凡事多一點虛心、多一點服務意識、多一點反思意識、多一點研究意識。其次,讓教育走向科學、讓教育充滿愛與智慧。只有讓熱情與理智同行,用愛心與智慧去滋養,才能保證學生們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曉春.問題學生診療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曉春.今天怎樣做教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王兆英.班主任心理輔導[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