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婷婷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現代教育學家,他的教育觀念深深影響著現代教育事業的思想價值取向。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培養健全的人格”等重要的教育觀點與理論,在現代教育中影響深遠。本文對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學體育課堂構建方法進行了簡單的探析。
小學體育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極為重要的學科,對于小學生人格的培養、體魄的強健、形體的塑造、身心的發展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位學生在數載的求學過程中,學習了文化知識,加深了道德品質,增強了綜合素質,但這一切的基礎卻是——強壯健康的身體素養。在陶行知先生的理念下開展體育教育,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良好的運動氛圍,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
1 創設生活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他認為生活是教育重要源泉,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開展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拉近教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使同學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小學體育課堂中貫徹這一主張,就需要教師多多從現實生活入手,將生活中的活動融入到課堂之中。例如,在進行《基本跑的方法與游戲》這一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校園環境來為同學們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氛圍。首先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同學們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接著在跑道上設置一些障礙物,并在不同的地方掛上小彩旗,每一個旗子上都藏有一條“線索”。繼而讓不同組的同學以接力跑的方式來收獲旗子,根據旗子上的“線索”來尋找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寶物”。通過對生活情境的創設使得枯燥的跑步運動變成了有趣的“尋寶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同時,身臨其境的游戲活動不僅可以使他們熱情高漲,同時也對“生活即教育”這一理論進行了解釋與實踐,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在“尋寶”過程中得到良好的鍛煉與發展。此外,對于興趣的激發也是教學中最有力的手段與方法,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最便捷途徑,也是引導學生自主發展與學習的重要推動力。
2 開展多種活動,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養成健全的人格”是陶行知先生的又一重要教育理念。人格的健全是保障小學生健康發展、茁壯成長的重要前提。體育教育不僅是對兒童身體的鍛煉途徑,同時也是培養其優秀人格的重要途徑。健全的人格可以為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樹立提供良好的保障作用,提升他們的文化品質與道德素養。在小學體育運動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這些內容與形式的發展不僅是對他們身體素質的鍛煉,同時對他們的合作能力、技能運用、競技精神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提升作用,是其全面發展的重要助力。故而在進行小學體育運動的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對運動技能進行指導,同時也要多多開展有益的游戲活動,幫助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進行《小足球基本活動方法》這一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組織同學們開展“趣味傳球賽”活動,五名同學為一組,以其中四人站位為點,圍成一個正方形。最后一人站在正方形的中間。正方形點位上的同學負責用腳進行足球的傳遞,而中間一人負責用腳來搶球。傳球失敗者將于與正方形中心位的學生交換位置,承擔搶球的工作。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更加濃郁,同時對他們的運球水平也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讓他們在趣味性的活動中來鍛煉自己的足球知識,鞏固自己的體育素養。此外,這種學習方式也提高了同學們的團隊協作力,培養集體協作的意識,也使其感受到了對抗競爭的壓力,激發了他們對于競技類游戲的熱情,幫助他們樹立了良好的競爭意識與團隊協作意識,為其未來的學習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優化教學方法,強化學生技能水平
高效課堂的開展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教育不僅需要“教”,更要讓“教學做合一”。教師對于學生的指導作用有限,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教師所能做的是對知識的傳授,對運動技巧的指點,但并不能使同學們的能力在其中得到煉化。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承擔了教學的主要任務,一度成為課堂的主體,導致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強,獨立性不足。想要真正學會項目技巧,“教”“學”“做”缺一不可。故而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知識的講解時,應注意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為同學們提供更多的學習與發展的空間與平臺,促進其主動進行學習與探索,進而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例如,在進行《排球基本活動方法》這一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將所要講授的內容收錄到微課視頻之中,引導同學們跟隨視頻中的動作進行模仿學習。教師通過對同學們的動作、形體的觀察來進行及時的指導,并對出現頻率較高的問題進行總結與歸納,繼而通過親身示范的方式來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對自己的動作進行改正。這樣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而自由,一改傳統教學中的沉寂與死板,為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例如,在《跪跳起》一課中,我們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問題,讓學生在層層思考中掌握、學會、運用運動技能。通過改變教學方式,也使得同學們有了更多“思”與“行”的空間,學習不再僅是頭腦的記憶,肢體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法,使學生的技能掌握程度更上一層樓。
4 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啟發教學
由于學生的生長受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等諸多方面的影響,使得每一個處在發展中的學生都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導致他們在面對同樣的學情與教學時,常常表現出不同的接受能力,在整體中呈現較大的差異化現象。故而為有效改善整體的差異性發展,避免兩極化的發展傾向,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注意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曾說,對于學生的培養應像園丁一樣,先認識他們的特點,繼而給予他們適宜的肥料、水分、陽光,才能使他們欣欣向榮。故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讓教學更加有層次感與針對性。例如,在進行《體操類游戲和基本活動方法》這一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根據班級中同學們的具體學情,將他們分為基礎、一般、良好三個層級,面對不同層級的學生,教師應采取不同的目標制定方法。對于水平較低,能力較弱的學生,在教學時應以基礎性的教學為主,幫助他們掌握體操學習的基礎技巧;對于能力一般者,應在前者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其靈活程度與熟練程度,為熟練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注意對其潛力進行更加深入地挖掘,在前兩者的基礎之上對其提出更加嚴格的學習要求,培養其良好的體操運動能力,熟練掌握基本的體操技能。這樣的分層教學方式使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與發展大有裨益。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日常教育中滲透進體育培養,構建高效質量的小學體育課堂,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文化底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陶行知理論下開展小學體育教學,對于小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終身成長與發展都大有裨益。通過對生活情境的創建、多種教育活動的開展、對教學方法的優化以及對個體差異性的關注,為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創造了十分良好的生長空間,與其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十分配適,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與核心,對于小學生的未來成長與發展意義重大。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銀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