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春艷
摘要:游戲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源泉,它創造著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在游戲活動中包含了下一階段發展的可能性,為幼兒下一階段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游戲不僅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活動,對幼兒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而且對幼兒的智力、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本研究探討在游戲中,幼兒把過去的經驗和當前的游戲情景相結合,形成了對某一角色、事物的概念,解決游戲中所面臨的問題,以確保游戲順利開展。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游戲;心理發展;游戲環境
一、游戲-幼兒天性的歸宿
幼兒有游戲的需求,不論是身體成長、增進幼兒身心發展及學習的成效。游戲是 童年生活的核心經驗(黃瑞琴,2011)。游戲是兒童的天賦,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中清楚指出:「幼兒有權利獲得充分的游戲和娛樂活動的機會 」。兒童的生活大多游戲 為主,若說成人的生活重心是工作的話,那麼幼兒的中心就是游戲了(滕德政,2007)。 透過游戲,不僅可以可助于幼兒身體、知覺能力發展,亦有紓解情緒之功能(吳麗云, 2005)。游戲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在兒童時期是最主要的一種學習途徑,認知、生理、 社會感情等方面的發展都來自于游戲活動(Frost 與 Klein,1997),綜上述可知游戲對于幼兒的重要性。兒童游戲場提供了幼兒獲得充分游戲和娛樂活動的機會,對于兒 童的生活與學習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簡美宜,1998),所以幼兒園建置時幾乎都將 幼兒游戲場作為必要的規畫項目之一。謝弘哲(2010)研究指出游戲場的重要性為促 進兒童生理發展、健康與游戲機會,對其生理發展與健康有極大的影響,幼兒使用游 戲設備的時候,能從中學習到較為復雜的動作技能,例如攀爬及平衡動作等等,并訓練幼兒認知發展透過多種不同游戲設備的組合,使幼兒在游戲的同時能夠訓練習認知 與思考能力。游戲場就是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所設置的。Bredekamp 與 Copple(2000) 指出游戲讓孩子有機會去了解世界、在群體中與人互動、表達與控制情緒。從孩子的游戲中,成人可以看出孩子的發展狀況,并從中發展新的教育策略。因此不論是私立或公立的幼兒園內幾乎都設置有幼兒游戲場。然而園所本身經 費的多寡、經營(管理)者的理念、場地現況…等限制,影響著游戲場設置的大小、 游具數量與種類、安全性、有無完善的管理與維護…等;設置方式直接影響使用者的行為,而使用者的行為也影響著游戲場,為游戲場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幼兒游戲場的設置除了滿足使用幼生的需求,同時也為學校帶來更多的使用者, 雖然對學校整體運作有正面的影響,但也造成了不少的問題。在環境使用上幼生與我國小學童產生使用行為的干擾,學童與社區民眾不當使用之行為也對幼生游戲空間造成影響,以及因設置地點造成環境上的變化而產生使用安全的疑慮…等。
二、游戲環境建設中的啟示
(一)、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到如何與人互動并探索意義(Leff 與 Lakin, 2005)。 幼兒游戲及學習的行為不僅發生在室內,也可以延伸至室外,在幼兒園的戶外游戲場 提供了幼兒不同于室內的學習機會(Kern 與 Wakeford, 2007),許多教師亦認為,戶 外是室內學習的延伸(Dighe, 1993 ; Henniger, 1993)。因此為滿足及促進幼兒發展的 需求,在建園時就在幼兒園前方空地做了游戲場的規劃與設置。在《幼兒園及其分班 基本設施設備標準》27第二十三條更明確規定室外活動空間地面,應避免有障礙物, 除得設置下列空間外,并應有空間供幼兒活動:一、非游戲空間:包括種植區、飼養 區及庭園等。二、游戲空間:包括游戲空地、游戲設備區、沙坑或沙桌及戲水池等。 前項第二款游戲空間之游戲設備應適合各年齡層幼兒之需求,其安全及衛生應符合中 華民國國家標準及相關法規之規定(教育部,2012)。因此幼兒游戲場不論是在規范 與需求上都確實有其存在之必要性,更是每次幼兒園公共安全聯合查核必查驗之項目。
(二)、豐富游具種類及建立游戲場特色為了讓幼兒有良好的游戲環境,就要想辦法克服經費及人力的問題。我們可以把 這樣的游戲場先訂出來,范圍區分出來,游具需要做完的先做完,然后其他的部份,賦予它其他的可能性。設計師不需要把游戲場填滿,游戲場也不一定要有游具,它可以有些自然的元素,像樹、水、河流、石頭等,讓孩子去探索,這樣的經驗鼓勵孩子身體觸覺的呼喚與記憶,讓孩子跟環境互動,提供探索感,強調與大自然保持連結,進而拓展身體能力進行創造性游戲,將兒童發展的需求融入游具設計中,更要在游具的選擇上考量兒童創造力、想像力與美感教育,以及在地的文化特色,并增加自然鋪面的使用,提高對孩子與環境的友善度。在符合安全規范的前提下,目前已經有些縣市學校讓游戲場從規劃需求、設計階段到施作,都讓校內師生共同參與,讓孩子設計出真正想要的、符合他們發展需求、富創造力及有趣的游戲場。這樣的游戲設施 才具多元性,也可刺激多種感官,讓孩子能透過各種嘗試與挑戰,快樂學習與成長。
三、結論與建議
(一)、加強巡邏及門禁管制 開放校園對于社區民眾的健康、社交、休閒有實質的幫助,也對于學校宣傳有幫助,雖然有時會少數人惡意破壞或是因自身習慣不佳,沒有公德心的行為造成了學校臟亂,但不應因少數人而損害了多數人的權益。因此確實要求相關人員加強門禁管制及巡邏以阻嚇有意破壞或是孩子貪玩的意圖。
(二)、游具及告示牌配置及區位方位考量 好的游具需要依方位、坐向、地形、地貌及需求等綜合考量,因此應一次且整體進行考量設置內容、位置、空間分配、鋪面選擇…等因素。就以游具配置而言,其配置方位就會影響使用。
(三)、游戲場管理是每個人的責任,幼兒園園教保服務人員要兼顧行政及課務,無暇一直去看游戲場的使用狀況,因此應該建立游戲場管理是大家共同的責任之觀念,每個教師都是校園的管理者,看到幼生或學童不當之使用行為就要介入,學校教師共同要求學童及幼生遵守使用適 齡游具及正確使用游具的方法,將會有助于使用規范之建立。
參考文獻:
[1]馬麗蘭.戶外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應用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2):157+164.
[2]辜國敏.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策略[J].華夏教師,2013(06):53-54.
[3]婁小韻.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6,16(01):25-29.
[4]劉利紅.“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教育實踐探討[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7(04):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