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浩然
【摘? ? 要】如何提升核心素養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研究課題的焦點,德育教育作為核心素養提升中的首要任務,將其加以分析與實踐,提高其有效性,對于處在人生關鍵時期的高中生來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當前社會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提高青少年學生的人文素養與道德水平,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建設社會,是教師需要密切關注與深入探討的重要議題。因此,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展開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 德育?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153
德育教育是我國社會與教育事業的重要發展基礎,高中德育教育又是培養青少年的基本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一步,青少年是社會建設的希望,其綜合素養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素質面貌,甚至會在未來的幾十年仍有影響。高中生的德育可塑性十分強,教師應該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期,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質、人格情操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良好發展。
一、順應時代發展,改進德育觀念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向多元化、全能化、包容化方向靠近,人才所具有能力的基礎來源于德育,德育培養了他們的榮辱觀、責任感、頑強精神、自立意識、隨機應變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學校和教師應具有高瞻遠矚與發展變通的目光,站在時代變革的歷史節點上,重新審視與評估當代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明確德育教育的真正作用。以教師職業道德為中心出發點,切實將學生與當代社會緊密結合,輔以德育觀念和德育責任,真正為學生去思考德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能夠耳濡目染地受到教育。教師需要明確,德育工作不只是學校的事情,而是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共同育化。家庭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長久的,幼年時期的教育可能會伴隨其一生,為了學生發展成長能夠奠定良好基礎,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家庭生活情況,與其父母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做好必要的引導,同時教師也需要注重家長的價值觀傾向,多與他們進行德育的探討,提高家長的個人文化素養,使其能夠為孩子進行價值導引;而學校是學生價值觀形成時期所處時間最長的場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家庭與社會無法相比的,學校要明確不同教育階段對學生的培養方向,科學地通過學生不同時期身心特點與知識水平規劃德育內容,形成有跡可循的、實際的、富有科學性質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時學校需要培養專門的德育教師,對其他科目教師也需適當培養,形成統一的良好學校德育風氣;社會對于學生的影響巨大,在社會中一步走錯可能滿盤皆輸,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教師要注意使學生漸漸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如進行志愿者實踐項目,做社會調查,逐步提高學生對社會的分析與判斷能力。
二、全方位、立體化、多途徑地構建德育網絡
首先,學校可以在重大事件紀念日舉辦專題活動,邀請著名人物就歷史事件進行講演,或者號召學生制作板報,使學生切身領悟重大事件背后的精神內涵、人文底蘊、深刻價值,在節日時可舉辦主題班會,主要宣傳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其次,德育所覆蓋的內涵應該進一步得到擴充,德育教育應不僅僅局限于道德教育這一小部分,對于其中的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也應該不斷被提及,同道德教育一樣,形成一定的制度與規范,有條理地教育給學生,教師由于自身經歷與學識的限制、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觀的不同,對于德育方法必然有所不同,有所側重,但教師可以定期互相探討授課方法,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將自己所擅長的與其他人所擅長的有效結合,構建德育網絡,將德育工作做得更好;第三,德育的培養方法有許多途徑,不僅專門的德育教師可以進行教育,其他科目的教師也可在自己的學科知識中進行滲透,德育工作也應該落實到方方面面,如班里的班規、學校的校訓,應該讓學生牢牢記在心中,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可進行禮儀與行為規范化訓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應在其中進行組織和引導,協同配合,創建良好的德育環境。
三、注重德育方法,堅持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這方面,身教重于言傳,空洞的說教會使學生感到被動受教,本是培養品行的學習內容卻變成反復說的“死教條”,學生容易陷入“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游離狀態,德育效果當然收效甚微。所以教師應弱化“死教條”,強化耳濡目染的影響,隱形教育對于學生具有規范、激勵、引導的巨大作用,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行為規范和衣著服飾,課堂上要創建良好的班級秩序,使班集體整體體現出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富有活力、團結友愛,將無形的德育道理轉化為有形的物質,通過更容易理解與接受的物化存在來達成教師的德育目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創設情景,邀請學生上臺進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形成誠信友愛、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無差別交往與互動,使學生感受到參與感與尊重感,體驗道德情緒的感染,從而精神得到振奮,形成道德需要。德育教育需要不斷地進行,其必要條件是形成積極向上、和諧友善的校園良好道德氣氛,其有著很強的感染性,能夠在道德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有效且成功的德育教育一定是在開放和諧的氣氛環境中進行的,這是多年來德育實踐所得出的結論。持續的德育教育,良好的校園德育氣氛熏陶,對于高中生的影響力才足夠持久,在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才能時時提升道德素養。
四、結束語
高中德育教育至關重要,除了要培養知識才能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學生,學校還需要培養符合新時代價值觀念、素質水平達到標準的高水平人才,因而,不斷深入推進高中德育教育,深化德育素質理念,構建德育立體架構網絡,積極探究德育有效方法,長足發展德育教育,是有效推動高中德育工作充分展開的重要內容。同時,在德育工作中也要及時總結經驗,發現不足,然后進一步進行優化、完善,只有系統性、科學性、全方位地進行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地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光恒.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J].科技信息,2008(28).
[2]亢靜靜.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探討[J].女人坊:新時代教育,2020(4).
[3]張忠強.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認識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