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內容和特點,并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建構指向“閱讀理解”“閱讀方式”“積累運用”的低階導讀課堂和指向“理解”“統整”“評鑒”的高階導讀課堂,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基于文本特點和學生學情的導讀設計,引導學生在文本閱讀的學習中真正培養起閱讀能力,以提升綜合素養,實現閱讀課堂的生命效能。
關鍵詞:閱讀;理解;統整;評鑒;導讀課堂
一直以來,教材都是教師教學的直接內容和根本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和經典范例,如何深入發掘教材文本以增強閱讀課堂的生命力,并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真正提升,最有效的實現路徑便是建構指向閱讀素養的導讀課堂。
一、初階導讀課堂建構路徑
在對一篇課文進行導讀設計時,基于學生所處學段的學情,在低學段所進行的初階導讀,一是指向“閱讀理解”的導讀路徑;二是指向“閱讀方式”的導讀路徑;三是指向“積累運用”的導讀路徑。
(一)“閱讀理解”導讀點
初階“閱讀理解”導讀路徑:第一是整體感知,形成對文本內容、情感、結構的整體把握;第二是獲取信息,根據需要從文本中找出相關信息;第三是生成解釋,利用文本信息對關鍵詞句、重點語段等內容的思想感情、語言表達形式等進行合理解釋;第四是做出評價,對文本的內容和表達有自我的感受和理解,并能結合文本和生活體驗進行說明;第五是實際運用,借助所習得的文本語言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或利用文本信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閱讀方式”導讀點
初階“閱讀方式”導讀路徑主要通過以下三點建構:第一是朗讀,即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課文;第二是默讀,即有一定速度地默讀課文;第三是略讀和瀏覽,即通過略讀感知文章大意,通過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三)“積累運用”導讀點
初階“積累運用”導讀路徑主要通過以下三點建構:第一是擴展閱讀面,即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0萬字;第二是語言積累,即有意識地在閱讀和生活中積累新的語言;第三是語言運用,即根據需要嘗試運用積累的語言,尤其是運用課標中推薦的優秀詩文。
二、高階導讀課堂建構路徑
在對一篇或一組課文進行導讀設計時,基于學生所處學段的學情,在高學段所進行的高階導讀,一是指向閱讀行為進行時的“理解”導讀路徑;二是指向閱讀行為結束時的“統整”導讀路徑;三是指向閱讀行為完成后的“評鑒”導讀路徑。
(一)“理解”導讀點
1.基于文本提取信息:(1)找出文本中與主題相關的重點詞,幫助理解文章;(2)找出文中描寫主人公外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句子,體會其在刻畫人物上的好處;(3)找出文中運用比喻 、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初步體會其在表達上的作用;(4)畫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據此把握段落的主要意思。
2.基于文本推理信息:一是推理詞句信息,通過查字典、結合上下文、替換詞句、改寫句子等多種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二是推理文章信息,借助圖片、聯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詞語或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語句,進行換位思考,體會人物的想法。
(二)“統整”導讀點
1.基于文本理清情節:(1)讀完課文后,回憶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故事線路;(2)抓住課文主線,理清課文的故事情節;(3)根據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起因、經過、結果,找出文章中故事的因果聯系,了解故事情節。
2.基于文本把握內容:(1)通過朗讀抓重點詞、抓總述句等理解課文內容,用找總述句和串連關鍵詞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內容;(2)找到描寫主人公特點的詞句,并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等方法初步了解全文內容;(3)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借助重點詞、圖表,或者采用給畫面配音的方式練習復述。
3.基于文本鏈接生活:(1)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想象和聯想,體會課文中的主題和蘊藏的深刻道理;(2)從生活實際中找到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實例,加深對課文內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3)在理解寓言故事內容時,抓住重點詞句、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寓意。
(三)“評鑒”導讀點
1.基于文本比較分析:(1)通過比較的方法,欣賞文中典型的語句,體會其使用的巧妙;(2)通過對比事例與道理,初步了解舉事例說明道理的作用;(3)對于總分、分總、總分總等結構,能夠找出總述和分述的部分,并在比較中,體會總述和分述之間的關系,感受結構層次的清晰。
2.基于文本探究寫法:(1)通過閱讀文中對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描述,體會文章是如何將主要內容和人物的主要特點寫具體的;(2)用抓關鍵詞、轉折點等方法,大致理清記事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是時間、地點、發展順序);(3)初步感知說明文中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打比方、舉實例等)說明事物的好處。
參考文獻:
[1]溫儒敏.如何用好“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J].課程·教材·教法,2018(02)。
[2]崔巒.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十項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3]孫景華.《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各學段閱讀教學的要求[J].語文教學通訊,2004(31)。
作者簡介:楊興慧,(1969年11月—),女,彝族,四川省會東縣,本科學歷,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東方紅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理論和課堂教學研究,郵箱:25023810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