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追
摘要: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學困生心理障礙厭學心理現象成因錯綜復雜,除了學生自身原因,也有外在客觀因素的影響。只有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才能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進入有規劃的學習。轉變教學和學習方式,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培養學困生空間抽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核心素養,克服恐懼心理。營造和諧人際關系,滿足學困生歸宿安全感的需求。在數學教學中,以數學核心素養為引領,養成學困生有意識的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數學學困生;心理障礙;對策
日常數學教學中,我們在關注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核心素養時,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心理障礙問題不容忽視,消極的心理狀況直接影響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成。在優化教學對策同時,數學教師要及時準確地掌握學困生的思想狀況,基于科學的態度與社會責任 ,有計劃的進行規劃指導學困生自覺消除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學困生的現狀
核心素養下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位學生在數學上有所發展。當前,學困生厭學所凸顯出的心理障礙問題尤為嚴重。學困生表現以抵觸畏難心理反感學習,對學習毫無興趣,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以逆反心理反感父母和老師的教誨,或學習焦慮無力感等心理障礙不能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學困生以不良心理情緒對待學習有呈增長之勢,甚至因嚴重厭學情緒所致輟學。而在數學學困生中,他們往往也因抽象思維能力差等因素懼怕學習數學,缺乏學習能動性,不能進行有效數學學習。只有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解決厭學等心理障礙問題,才能全面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二、排除心理障礙,優化教學對策
學困生厭學心理現象成因錯綜復雜,除了學生自身原因,也有外在客觀因素的影響。只有化解了他們的心理障礙,才能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進入有規劃的學習。
1.轉變教學和學習方式,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心理。調查顯示,部分學生會因某學科教師不當教育放式而厭學。因此,教師對因厭師而厭學的學生應認真反思自我,積極改進教育方法,洞悉學生心理,排除他們心里障礙。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讓學生有強烈的親近感。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打造魅力課堂,轉變教學和學習方法,大膽探索學習模式,讓學生熱愛課堂,喜歡老師的課,激發厭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扭轉厭學傾向,使學生樂學、愿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一味枯燥講解,唯恐他們不懂。恰恰相反,學生不領情,厭煩不想聽,不愿學。他們需要幽默風趣數學課堂。應根據學科特點激發學生有興趣學。如在黃金比例分割點教學時,針對熱門照片C位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激發求知興趣,從而對黃金比的0.618而產生深刻印象。在課堂的基礎題訓練中,多給學困生成功成步的機會,引導他們說出解題思路,利用“費曼學習法″進行自我提問或同等基礎的同學互相講題,或針對有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小測,讓他們體會被重視和會學習的喜悅感。如在銷售中的利潤實際問題講授中,用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買文具問題舉例理解售價,進價,利潤,利潤率等幾個數量關系,把復雜難懂的問題簡單化理解。讓學困生樂意去學,建立信心去挑戰有難度的問題。賞識興趣教育帶來的喜悅比教訓教育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培養空間抽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核心素養,克服恐懼心理
我們知道,數學是通過抽象建立發展起來的。?學困生懼怕數學之一會因數學過于抽象,空間抽象想象差而導致思維邏輯知識點關聯混亂不清。
(1)善于發現生活素材,有意識鍛煉抽象思維能力。如數學中幾何“點”“線”“面”問題,必須發揮空間想象力才能理解,我借助幾何畫板或教具模型讓學生直觀理解點動成線,線動面,面動成體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圖形,讓他們觀察這些圖形的特點,用生活中的素材來理解數學的知識點。
(2)重視知識基礎的落實。在講解基礎知識內容的時候滲透邏輯思維推理的方法,把理論基礎教學和邏輯推理能力結合起來。在完全平方公式教學設計中,我“放手”給學生,利用優生帶學困生小組討論方式,用面積計算對公式推導、公式結構特點進行探索。在邏輯思維推理和有條理表達能力學習中,學困生體會探究帶來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在習題訓練中,我設置判斷對錯、填空題等不同題型讓學生在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基礎上熟練運用。又如在《垂徑定理》新課學習中,結合圖形分析命題的題設和結論,要求學生動手畫圖,并用幾何語言表達出來,針對基礎典型題型求半徑,弦長,弓高進行總結應用方法。消除學困生對幾何題的恐懼感。
(3)大膽推理與猜想,推理和猜想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過程。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教師的數學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通過考試,更是讓他們在學習邏輯推理能力過程中培養創造性思維。數學學困生往往在數學方面創造性思維比較弱,在解答題講授中,耐心引導他們如何用綜合分析法分析問題,鼓勵學困生大膽推理與猜想可以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再通過已知條件的排除選擇適當解題方法。如:在《圓》的弧、弦、圓心角的教學證明題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解題猜想方案,用數形結合的思路找條件靠近解題的目的。
三、營造和諧人際關系,滿足學生歸宿安全感的需求
中學學業繁重及家長壓力導致了學困生的學業不良外,嚴重者引發了心理障礙,影響身心健康發展和良好個性養成。如班中小銘同學因沉迷手機導致學習成績差被父母指責,因此自暴自棄,經常逃學。自卑,獨來獨往,在同學中沒有朋友。在心理疏導中,家長方面:要轉變傳統親子教育觀,對孩子多點理解,給予日常的關注和愛護,不要一味的批評與指責。學生方面: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多站在父母的立場看問題?,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在與同伴學習活動中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他人。感染班級積極向上的學風,良好的學習態度,回歸集體學習生活,發揮自己優點,體會自己在集體的認可價值。和諧人際關系,使學困生感受班級歸屬感,家庭的溫暖感。心理顧忌的減輕,學生身心愉悅就會把更多的興趣、精力投入學習中。
初中數學學困生心理障礙成因是復雜而又不穩定的,轉化他們的工作需要足夠的時間與耐心。因此,我們教師要及時準確地掌握學困生的思想狀況,多維度地引導他們自覺消除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在數學教學中,以數學核心素養為引領,養成學困生有意識的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參考文獻:
[1]《對話教育熱點2010》教育部新聞辦公室中央教育科學教研所組織編ISBN 978-7-5041-5151-3
[2]李笑群《中學生學習心理指導》2012.4 ISBN 978-7-206-08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