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悅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兩個相互聯結的環節,在閱讀中有寫作,在寫作中有閱讀,兩者相輔相成。將讀寫相結合的模式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將有效促進閱讀與寫作兩種能力的提升。文章從讀寫相結合的角度探究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讀寫結合
引言
閱讀是語文學科的重點內容,在新時代教育體系發展改革背景下,閱讀已經逐漸凸顯了它的重要地位,源自于內心的文化自信就是依賴于閱讀的促進。閱讀是文化的吸收,而寫作是文化吸收后的表現,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是當前語文學科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讀寫結合,是思想與情感的結合,更是文化與認知的結合,小學階段是閱讀和寫作教學的起步階段,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模式,是帶領小學階段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文化、提升學科素養的關鍵。
一、讀寫結合模式的應用價值
讀寫結合模式在促進拓展閱讀廣度的同時,還能發展閱讀的深度。閱讀是外在知識文化轉化為內在思想的過程,而寫作是內心思想的整理與表達,將讀寫結合,學生需要在讀的同時進行思想整理,這促進了學生去拓展閱讀的廣度,拓寬閱讀范圍,以期獲得更多的思想能量,同時,學生也需要在閱讀后將內心的思想表達出來,這也促進了學生去深入挖掘閱讀的內容,從而更深層次地探索閱讀的深度。
讀寫結合模式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能促進寫作思維的發展。讀寫結合是視覺等感官與思想有效結合的過程,在視覺中感受文本內容,在視覺中通過筆尖流露思想,通過各種感官與思想的互動,學生能夠逐漸提升閱讀能力,逐步學會用眼睛、耳朵等抓住關鍵閱讀內容,而通過閱讀時的寫作活動,將抽象的思想落實到真實可見的筆尖上來,學生能夠逐步感受到如何寫作、如何表達,從而促進寫作思維的發展。
讀寫結合模式在引導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能觸發閱讀思想的升華。讀寫結合過程中寫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閱讀提升思想,通過寫作表達思想,而不斷進步的思想又不斷引導著寫作表達的能力,在寫作能力獲得提高的同時,學生又能夠激起更多更廣更深層次的閱讀探索意識,繼而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將閱讀內容透徹吸收,從而更加清晰地理解文本的思想,繼而觸發自己思想的升華。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的應用
小學語文閱讀是培養學生文字理解能力的重要環節,而在閱讀教學中融入讀寫結合模式,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文字的理解能力,更能夠使得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繼而增強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能力,這充分符合新時代語文教學發展的新方向。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充分探究讀寫結合的有效方法,帶領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1.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與表達有效協同的重要表現。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思維活躍,但語言表達還未形成良好的協同能力,繼而在閱讀中往往表現為能夠閱讀卻不能完整闡述自己的思想,落實到書面語言則更加困難。而讀寫結合是克服這一困難的有效方式,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方式積累語言素材,使得學生在表達或寫作時能夠有詞可用、有話可寫。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首先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盡可能多的閱讀文本故事等,在閱讀時采取摘抄、記錄等方式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的提升打好基礎。
以小學語文一年級《烏鴉喝水》教學為例,這篇故事改編自伊索寓言,具有十分深刻的教學意義。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該篇閱讀基礎上拓展閱讀,比如閱讀《伊索寓言》中的《狐貍和葡萄》《徒勞的寒鴉》等小故事,組織學生開展多形式的閱讀,可以是圖畫故事的閱讀也可以是文字閱讀,還可以是音頻的閱讀,通過拓展各種形式的閱讀方式,拓寬學生閱讀的渠道,并在閱讀時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的理解以及他們閱讀過的有趣的故事,在不斷的閱讀與講述中,學生能夠形成有效的記憶,增進語言的表達,繼而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2.有效仿寫,促進閱讀動力
仿寫是寫作教學初期的手段,而仿寫的基礎是有效的閱讀,在閱讀的基礎上開展仿寫,學生能夠激發分析閱讀的動力,在閱讀過程中主動去抓住閱讀要點,為仿寫做準備。因而仿寫在一定的形式下也能夠促進閱讀動力的提升。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開展仿寫,通過有目的、有結構但又開放式的仿寫,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去發揮想象,還能夠促進學生深入閱讀的動力,增強閱讀效果。
例如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閱讀教學中,以“棉花”的擬人視角構寫了它的遭遇。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寫作角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文章的基礎上進行仿寫,將自己想象成各種植物或者動物,去構想不同的植物會遭遇的事情,會遇到的動物抑或是環境。這種擬人化的方式是小學低段學生十分喜歡的方式,他們能夠“化身自然事物”,真切的在思維中感受真正的旅程。在學生仿寫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發揮想象,而學生在仿寫時必然會去仔細研讀文本詞句,深入探究文章的寫作形式及詞句用法,繼而開展仿寫,讓自己的寫作內容與閱讀的文章內容相契合,最終不斷促進學生閱讀的動力。
3.綜合閱讀,深化寫作理念
讀寫結合是讀與寫的相互作用過程,讀與寫往往是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具有較強的協同作用。在基礎閱讀能力及仿寫能力發展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綜合閱讀,以整本書閱讀或群文閱讀等綜合性的閱讀手段,能夠拓寬學生的語言思維,提升他們的思想高度,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形成全局觀、整體觀,學會從整體的角度分析事物、把握事物和表達事物,繼而深化寫作理念,使得他們在寫作時也能夠從全局統觀的角度開展,逐漸提升寫作的深度和高度。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小毛蟲》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及活躍的思維,引導他們開展神奇自然的探索之旅,比如可以帶領學生閱讀《十萬個為什么》《自然圖鑒》等揭秘自然神奇現象的書籍,通過一個個有趣引人的故事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深刻感受到不一樣的閱讀內容,拓寬對于自然現象的認知和思維,從而形成更加廣闊的思想。有了豐富全面的自然知識認知,學生在思考和寫作時則能夠更加全面綜合地表達,繼而提升寫作的深度,深化寫作思想和能力。
4.合理創寫,激發閱讀想象
暢想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最突出的特點,他們思維跳躍性強,想象力豐富,這個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有著很大的優勢,教師需要合理分析并抓住他們的思維特點,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合理的創寫引導,激發他們對于閱讀內容的暢想,繼而激發學生開闊的思維,促使他們升華想象力,讓想象進一步拓展,激發出更加有內容、有內涵、有深度的閱讀想象,使得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閱讀,樂于閱讀。
以《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學為例,太空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吸引著無數科學家的探索。同樣,太空也吸引著學生的目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渠道的了解和挖掘,更深刻地了解太空,從而開展暢想和想象,在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合理創寫,以自己的獨特觀點表達內心的思想,讓學生的思想更加深刻,從而激發出更加有創意、有新意的想象力,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享受想象的樂趣,充盈的想象力促使更深層次的閱讀動力,從而不斷提升閱讀能力。
結語
讀與寫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它們不是獨立的模塊,而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模塊,讀與寫應當是層層遞進、相互推動的有機結合體。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讀寫結合模式的相互協同關系,幫助學生積累充足的語言素材,在寫作的有效推動下增強閱讀能力,并開展合理想象,從而激發閱讀興趣,提升閱讀積極性,讓學生的寫作與閱讀能力能夠獲得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苗杰.語文教學中讀寫有效結合策略[J].文學教育,2020(06):108-109.
[2]王永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20(06):53-54.
[3]桑艷輝.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20(06):203-204.
[4]洪福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導入實踐研究[J].課堂經緯,2019(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