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
摘 要:隨著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物質文明的高度豐富,當下的孩子似乎離傳統文化愈來愈遠,所以國家愈來愈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希望每一位中國公民都可以不辜負血液中流淌著的華夏文明血液。基于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引起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不妨通過經典誦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滲透傳統文化,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化氣質,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經典誦讀 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2.009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懂得以“灌輸式”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根本無法將傳統文化教育有效滲透其中,實現傳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目標純屬天方夜譚。因此,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對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經典誦讀的實施可以令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如此必然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綻放出精彩的小學語文課堂。下面,本文將依據自身從事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進行探究。
一、聯系文化背景展開誦讀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廣大教師已經深刻認識到了實施“灌輸式”教學策略的弊端,懂得了飲水思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道理。為此,作為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可以通過聯系文化背景展開誦讀活動,將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以有聲地傾訴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將經典誦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目標。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為例。首先,為學生介紹“宋詞”的概念,使學生了解到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通過將課題進行板書,使學生了解到“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然后,對學生介紹辛棄疾,幫助學生了解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并向學生提出反復誦讀的要求,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初步體會到作者在詞中所融入的思想感情。之后,再引導學生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令學生充分領略到詩歌意境。最后,引導學生整理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總結學習宋詞的方法,組織學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共同誦讀這首詞,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收獲。這樣,通過聯系文化背景展開誦讀,使學生融入了自己的豐富想象,在理解詞句內容的基礎上,令學生深深感悟到作者熱愛大自然、期盼豐年的思想感情,使學生了解了宋詞這一傳統文化,切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了經典誦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目標。
二、古詩新韻滲透傳統文化
古詩屬于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古詩詞在現實生活中仍舊有較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其學習難度并不低。因此,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妨通過古詩新韻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趣味性,即以古詩內容為歌詞,以現代音樂進行譜曲,在文化上做進一步的創新,以求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再引導學生進行誦讀,讓學生從誦讀中進一步感受到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達到滲透傳統文化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當中,優化學生古詩學習能力的目的。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迢迢牽牛星》這首詩為例,在教學初始環節,為學生介紹《古詩十九首》,在課件上展示《迢迢牽牛星》這首詩的具體內容,并體現了古詩的停頓和節奏,讓學生合作誦讀,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掃清了生字障礙。然后,通過播放古詩新韻式的歌曲,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引導學生對詩句內容做了具體的賞析,幫助學生了解到《古詩十九首》取法于漢樂府與《詩經》,但也有其獨特的魅力。之后,引導學生學習了這首詩的吟誦,使學生對這首詩的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最后,再次播放古詩新韻式的歌曲,幫助學生整理重點學習內容,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心得。這樣,通過以古詩新韻的方式刺激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展開誦讀教學活動,于學生學習動力充足的基礎上滲透傳統文化,增強了學生對古詩內容以及內涵的理解,切實達到了優化小學語文古詩學習能力的目的,做到了經典誦讀與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
三、師生合作交流傳統文化
教師與學生都是組成課堂環境的關鍵人物,缺一不可。但是在傳統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持有師本教育理念的錯誤教學思想,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導致了較低的課堂教學效率,經典誦讀的開展更是天方夜譚。基于此,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保證自身擁有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拿出高度尊重學生的教學態度,師生合作誦讀所學內容,共同交流傳統文化,在師生關系融洽的氛圍當中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實現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為例。首先,對學生說:“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中的精髓內容,特點是語言凝練,卻不失形象生動,我們上節課已經學習了《學弈》,今天大家能不能用上節課的方法學習新的文章呢?”于是為學生分發導學案,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相關常識。然后,與學生共同誦讀文章內容,在誦讀過程中增強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情感體驗。之后,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幫助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最后,引領學生歸納學習內容,與學生一同總結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向學生反復強調文言文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師生合作交流學習收獲。這樣,通過實施師生合作的教學策略,創建了融洽的課堂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課堂參與熱情,從而在學生學習狀態積極主動的前提下滲透了傳統文化,鍛煉了學生誦讀文言文的能力,使學生明白了課文的寓意,充分實現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將經典誦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目標。
四、加強拓展融入傳統文化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僅僅是滄海一粟,所以拓展教學內容、融入傳統文化勢在必行?;诖?,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要牢牢把握住當下優質的教育資源,以有效的教學策略節約課堂時間,從而加強經典誦讀的拓展,將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當中,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內在品質,綻放出精彩的小學語文課堂。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為例。首先,板書詩題,為學生介紹中華民族有許多重要的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著重引出重陽節,在與學生交流對重陽節的認識過程中介紹詩人王維和寫作背景,進而示范性誦讀這首詩。然后,對學生說:“初讀古詩時講究讀到正確、流利,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按照平長仄短來吟詩?!庇谑窃俅螌W生示范誦讀,使學生從這次誦讀中感受到該詩的孤獨感和思鄉之情。之后,引導學生賞析古詩內容,通過合理的誦讀指導使學生感受到詩人獨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感情。最后,拓展一些與傳統文化節日相關的古詩詞,并播放誦讀音頻,希望可以通過聲音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而要求學生做相關積累,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收獲。這樣,通過加強拓展,不斷進行經典誦讀,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詩詞知識儲備的不足,使學生產生更為強烈的學習動力,有效融入了傳統文化,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切實綻放出了精彩的小學語文課堂,將經典誦讀與傳統文化結合在了一起。
綜上所述,經典誦讀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是民族文化性格的教育,對學生的進步與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讓自身的教學思想融入時代發展過程,以有效策略將經典誦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以求實現理想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淑琴《中華文化經典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誦讀研究》,《語文建設》2018年第11期。
[2] 王悅《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發與實施》,《品位經典》2018年第3期。
[3] 聶群英《誦讀法在優秀傳統文化教學中的運用》,《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年第8期。
[4] 徐佳《尋快樂之跡 ?拓誦讀之法——基于校園文化建設整合思想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誦讀方法指導》,《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