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利
摘要: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確立。廣大一線教師從傳統的教師課堂為主的教學觀念中逐漸轉變過來,不斷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改進教學方式。最終發現以學生為主體,還要從學生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通過合作探究,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學生為主;合作探究;教學實踐
英語作為學生學習階段的一個重要科目,其對新課程標準的貫徹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感知力。所以英語教師要緊跟新課程標準的實踐腳步,從日常課堂教學出發,通過合作探究的模式,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主體地位的轉變。本文以China’s most famous "farmer"一課的教學為例,對學生為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進行探索。
一、聯系實際,注意建立情感共鳴
由于中國幾千年來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農民”的認識存在偏差,有些甚至會歧視農民。這種固有的陳舊錯誤思想顯然是錯誤的,教師要注意防止學生被這樣的思想意識侵蝕。所以在學習China’s most famous "farmer"一課時,可以通過復習上節Einstein這一內容,激起學生對偉大人物的崇拜,繼而出示一幅農民圖片,產生討論,形成心理反差,在學生熱議不解之時,引出China’s most famous "farmer"這一課題,引起他們探究的極大興趣,接著通過任務型教學途徑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袁隆平這一“農民”身上所體現出的偉大形象,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通過這些偉人的學習,引起學生對這一話題的深入思考:What's the meaning of life?通過閱讀對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事跡介紹,是他們充分認識到平凡的崗位上照樣可以干出大事來,激起學生對人生的思考,產生積極向上的奮斗熱情。
二、明確目標,追求高效課堂效果
只有能夠促進學生發展,同時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完成教師對課堂目標的預設的課堂,才是一節高效課堂。英語學科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尤其自身的特殊性,作為一門外語,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文化壁壘,所以教師在追求英語高效課堂的同時,要注意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把握,不能搞“一言堂”。例如在學習China’s most famous "farmer",就可以制定以下學習目標,循序漸進。
1、知識目標:掌握下列詞匯和詞:farmer,research,honor,technology,graduate from,come up with,in one's spare time,It is said that 等 ;
2、技能目標:發展學生的聽、說及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一些偉大人物的故事,使學生從中體會生命的意義,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大膽表述,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4、過程與方法
﹙1﹚倡導學生預習,并閱讀相關資料去了解袁隆平的事跡。
﹙2﹚采用聽、提問、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整體接受教材內容,理解閱讀內容。
﹙3﹚采用啟發、討論和歸納地教法,使學生學習并掌握本課的重點。
﹙4﹚采用復述課文及寫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5﹚小組合作,增強學生合作能力。
通過這些教學目標的逐步達成,可以使學生對科學家袁隆平的了解更加清楚,從而樂意去閱讀。現時代的學生,大多怕吃苦,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對于未來缺少思考、規劃。通過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切實腳踏實地,從刻苦學習、努力奮斗做起,盡力去實現人生的意義。
三、把握難點,融入課堂合作探究
對于本課來說,除了so that,graduate from,come up with,devote to,be honored with,in one's spare time,It is said that等基礎新字詞的把握,還要注意情感的升華,讓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平凡“農民”的偉大,產生對英雄的敬仰之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巧妙設問:讓學生帶問題有目的的聽,既利于聽力能力的培養,又可對文章大意有所了解.且很好地培養了學生捕捉瞬間信息的能力;同時采用搶答的方式增強了他們的競爭意識。例如:本課可以進行如下設問:
Q1: What's the famous farmer's name?
Q2: Which university did he graduate from?
Q3: What was he honored with?
2、重視閱讀:例如導入階段中略讀是一種快速閱讀法.在進行略讀時,學生不需要將文章全部看完也不要徹底理解文章.要求學生瀏覽所讀材料,了解文章的主要信息,是閱讀技巧之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運用閱讀策略,學會受益終身的方法。
3、注意合作:倡導合作探究,通過思辨,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有意培養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這種師生合作互動,符合新課程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要求。設計小組合作,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結語
打破傳統教學觀念,對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篩檢,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英語學科也是如此,所以在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的同時,教師要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相長,實現教師和學生學習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祖康飛. 活力課堂——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追求的新方向[J]. 校園英語,2020,(22):240.
[2]費娟. 把更多“說”的機會留給學生——構建以學生表達為主的英語課堂[J]. 小學教學參考,2017,(36):79.
[3]姜燕. 互動課堂,學生為主 求索之道,勤奮創新——英語優質課觀課有感[J]. 山東教育,2016,(3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