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發展取得了質的飛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新媒體平臺獲取自身需求的資訊信息,并進行線上的實時交流互動。新媒體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有效開拓了大學生的學習視野。但是,如果大學生對新媒體使用不當,也會對他們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引導工作。本文就對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及引導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引導措施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2-0057-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視角下的大學生從眾行為的網絡輿情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SJBFDY207
一、引言
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在各種新媒體技術的接觸使用上呈現出了鮮明的“沉浸式”特征。大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娛樂生活上都日益依賴新媒體,新媒體極大地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同時也給高校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和發展機遇。對此,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工作,結合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現狀,及時制定相對應的科學引導措施,確保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觀,能夠正確運用新媒體獲取和傳播正能量信息,全面提升大學生新媒體素養。
二、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調查
(一)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時間
隨著新媒體不斷創新完善,當代大學生新媒體的使用時間頻次也呈現出遞增的情況。首先,超過85%的大學生每天都會利用新媒體上網瀏覽各類信息內容,無論是觀看各類視頻、新聞信息內容,還是通過新媒體去與好友互動交流,他們都已經習慣利用新媒體完成這些行為;10%左右的大學生一個星期會有5~6天是在利用新媒體進行上網學習娛樂交流的,這也說明極少部分大學生能夠在那么一兩天完全脫離新媒體,他們或沉浸在學校實驗室中,抑或為了沖擊各項考試埋頭在圖書館中;只有5%的大學生在新媒體使用時間頻次上是保持在一個星期2~3天,他們的學習生活不會過多依賴新媒體,但是也不能完全脫離開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環境,也需要利用新媒體進行社交,了解最新資訊。
(二)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特點
當前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學生主體意識顯性化。在新媒體應用發展中,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有著結合自身需求和發展特點選擇信息的大量機會。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對象顯示,大學生新媒體使用過程的關注內容和上網時長都呈現出大學生主體意識顯性化特點,大學生會根據自身愛好需求有針對性地利用新媒體平臺。比如,基于新媒體平臺完成自我補充學習、使用新媒體網絡平臺了解最新時事、使用新媒體平臺休閑娛樂放松身心。主體意識的塑造關乎大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科學引導,使他們正確使用新媒體,避免誤入歧途。第二,新媒體使用關注內容快餐化和碎片化。大學生在使用新媒體過程中所關注的信息內容呈現出快餐化與碎片化的特征,他們無法有效接觸到各種類型的完整信息,這會影響到大學生正確判斷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的形成。在日常新媒體互動交往中,大學生所接觸到的新媒體網絡語言更多是以娛樂搞笑的形式呈現,致使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普遍出現娛樂化傾向[1]。
(三)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目的
根據相關部門的數據調查顯示,當今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大約有10%的大學生會利用新媒體平臺查閱收集對自身有幫助的學習資料。相對于去圖書館通過書籍查找資料信息,現代大學生更熱衷于在新媒體平臺上檢索獲取自身需要的信息,這樣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滿足學生足不出戶就達成相關學習任務的目的。第二,超過20%的大學生會利用新媒體工具與其親朋好友進行互動聯系。當前主流的網絡交流工具有微信、微博等,比如,大學生在微博平臺能隨時了解當前社會最熱門的相關話題,可以借助自身關注的博主和話題,瀏覽自己需要的信息,這是傳統教育所不具備的功能。第三,有20%的大學生會利用新媒體軟件觀看各種熱門視頻。現在流行的各種直播軟件、短視頻軟件都是大學生熱衷的手機軟件,比如,大學生喜歡在閑暇時間利用抖音觀看各種有趣的小視頻并分享給好友,或者利用該軟件拍攝自身想要拍攝的視頻內容,達到分享自身生活的目的。
三、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習慣與傾向
高校大學生是當今新媒體平臺最為活躍的用戶群體之一,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利用新媒體獲取和傳播各種類型信息。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習慣和傾向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第一,碎片化閱讀方式。在新媒體技術應用輔助下,大學生越來越習慣利用碎片化時間去檢索獲取自身需要的信息,這種快速瀏覽的碎片化信息閱讀方式是當代高校學生接觸了解社會發展最新信息最為普遍的方式。高校要想實現利用新媒體平臺精準傳播大學生用戶群體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就必須深入了解掌握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習慣特點,確保官方平臺推送的信息不會淹沒在各種新媒體平臺推廣的海量信息中。第二,個性化選擇。與傳統媒介信息傳播方式相比較,新媒體能夠利用文字、圖片、視頻以及聲音等多元方式進行信息傳播[2],這無疑給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內容選擇。絕大多數大學生更傾向于多種形式融合在一起的媒體內容,這樣能夠增強信息閱讀瀏覽的生動趣味性,微博、抖音以及微信朋友圈等都是大學生青睞的新媒體平臺,在這些平臺上,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相關信息內容閱讀,并將自身想要表達的想法呈現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上。
四、大學生新媒體使用引導策略
(一)重視新媒體教育,提升新媒體使用能力
大學生是當下使用新媒體最為廣泛的用戶群體之一,高校需要采取相對應的科學引導措施,強化對大學生的新媒體宣傳教育工作,確保他們具備良好的新媒體運用能力和綜合素養。比如,高校可以運用校園網絡、短視頻以及廣播等多種方式向學生介紹最新的新媒體應用知識,讓學生能夠通過不同渠道了解和掌握新媒體的性質、用途以及特點,并熟知各項有關新媒體運用的法律法規,以免大學生在使用新媒體時出現違法違規行為。此外,高校還可以引導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新媒體知識競賽課外活動,通過設置一定激勵的方式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新媒體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升大學生新媒體學習的綜合能力和媒介素養?;谛旅襟w環境,任何一個大學生都可以使用新媒體編輯并傳播信息,若是一些大學生利用新媒體傳播負面輿論思想和表達個人錯誤觀點,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其他學生對社會輿論事件的判斷[3]。對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培養大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的能力,高校教師要通過各種新媒體傳播事件案例指導學生如何鑒別信息真偽,正確解讀信息,幫助他們提升科學鑒別信息與批判信息的能力,使他們積極在新媒體平臺傳播正能量的信息。
(二)提升自律意識,適度使用新媒體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觀,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該如何發揮新媒體的價值,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而不是過度使用新媒體進行休閑娛樂,這樣不僅會耽誤學習,還會危害身體健康。高校思政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多元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讓學生認識到過度使用新媒體的危害,并嚴格要求自己的網絡言行,不隨意傳播各種不良信息[4]。一些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已經嚴重影響到自身正常的學習生活,無論是高校教師,還是社會和家長都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新媒體,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上。比如,利用新媒體拓寬自身學習視野,學習了解不同學科專業的知識文化,加強與優秀專家學者的互動交流,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制定未來生涯發展規劃目標等。
(三)建立管理體系,提升新媒體輿情管理能力
合理化、規范化的校園新媒體管理體制是現代高校新媒體建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高校要主動完善新媒體管理體系,制訂出臺關于新媒體使用的管理條例,明確校園公眾號與官方微博賬號的管理部門職責,督促他們起到監管校園輿情的作用,加強對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內容的監管。比如,當社會輿論事件在校園范圍內的輿論影響開始蔓延時,要督促各個官方媒體賬號積極響應學校宣傳口徑,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保障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五、結語
在新媒體大力發展背景下,高校要重視對學生新媒體使用能力和媒介素養的培養,使他們能合理使用新媒體進行學習和傳播正能量信息,杜絕傳播各種不良虛假信息的行為。高校教育管理者要組織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各項新媒體知識,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讓他們能夠對自身的新媒體使用行為負責。
參考文獻:
[1] 朱一超.高校大學生的新媒體使用習慣分析及引導策略探析[J].應用研究,2018(8):55-57.
[2] 朱彬嫻.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塑策略[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1):74-76.
[3] 許金葉,姚雅倩.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習慣分析及引導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8(05):24-26.
[4] 張金桐,景義新.當前大學生的新媒體使用、公共參與和素養認知——基于北方多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研究[J].社會科學論壇,2017(2):194-203.
作者簡介:劉文(1980—),女,江蘇連云港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