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往往因為粗心大意或學習水平不高頻頻出現錯題,學習效果不理想。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成績,更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诖耍疚膶πW數學計算錯題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改進小學數學計算錯題現象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錯題;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4-0050-02
引? 言
小學生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認知能力普遍不高,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錯,尤其是在應用題計算過程中常常出錯,甚至一些學生連續出現同一類型的錯誤。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這一現象,深入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計算錯題的成因,從多個方面加以改善,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減少計算錯題的出現。
一、小學數學計算錯題成因
(一)學生粗心大意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知識與能力的養成時期,在解答數學問題過程中常常因為粗心大意而看錯題或計算錯誤,導致學生在測驗中失分[1]。在課堂練習中,筆者發現,部分小學生在審題時難以集中注意力,沒有注意題目中小數點的位置、括號及其他計算條件,導致計算錯誤。例如,在“”這道四則運算計算題目中,許多學生會得出“”的結果。這是因為這道題目中兩個除法算式中都是“7”和“”這兩個數字,部分學生粗心大意,會認為這兩個除法算式的商是相等的,于是得到“0”這一計算結果。還有的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書寫潦草,在后續的計算中帶入錯誤的數據進行計算,從而導致計算結果錯誤。
(二)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
想要高效率、正確地計算,小學生就要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掌握得更扎實,能夠較好地根據四則運算等計算法則和題目的解題思路完成相應的計算[2]。例如,在“500÷25×4=”這一道計算題中,一些學生沒有認真分析題目,就亂套用簡便計算的定律,先計算了“25×4=100”,最終得出“500÷100=5”這一錯誤計算結果。此外,一些小學生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加之其文字理解能力不強,在審題過程中不能正確理解題目中的條件,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這一現象在小學高年級學生身上也較為普遍。再如,正比例與反比例相關的一題:“大圓半徑與小圓半徑比是3∶2,則大圓與小圓之間的直徑比是多少?如果大圓與小圓周長比為3∶2,則大圓、小圓之間面積比是多少?”部分學生在分析與計算這些問題時,對正比例與反比例的定義和其相關知識沒有很好地掌握,將題目中的兩個變量誤認為是底面積與體積,從而得出錯誤的答案。
(三)學生不能靈活運用知識與技巧
一些學生雖然課堂學習比較認真,也基本掌握了相應理論與基礎的計算方法,但在做計算題與應用題時常常會沒有解題思路。這是因為這些學生平常在課堂學習與課后復習過程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也沒有按照教科書或教師傳授的解題方法與思路去分析數學問題[3]。當遇到同一類型或相似類型更為復雜的題目時,這些學生就不會做了,甚至可能出現錯誤的解題思路。
二、改進小學數學計算錯題現象的策略
(一)加強引導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從小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問題的成因,再調整教學方法與內容,加強引導[4]。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粗心大意、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舉出一些班級學生常常出錯的題目,讓學生做題前認真審題,注意題干中的數字與計算符號,警惕題目中的“陷阱”。例如,在“一座鐘時針長4厘米,它的尖端走過一晝夜的路程是多少?”這道題目中,學生要運用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得出答案。學生如果對“一晝夜”這一概念不了解,或者沒有認真審題只計算了時針轉一圈的周長,就很容易得出錯誤的計算結果。在學生計算這道題目前,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圈出題目中的重要文字,并讓學生解釋“一晝夜”的意義,再讓學生談談基本的解題思路,從而減少錯題的出現。
在學生出現錯題后,教師也應積極引導學生分析錯題,讓學生了解自己在計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下一次遇到相同或類似的數學題時不會犯同一種錯誤,從而提高學習質量[5]。例如,在學生加減法計算過程中出現錯誤時,考慮到低年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可以運用動畫,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加法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采用討論、提問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錯誤,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與學習習慣,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錯誤,從而減少錯題的發生。
(二)建立錯題集
在學生計算錯誤后,教師直接糾正學生的計算錯誤,有針對性地總結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及典型題目,難以使學生認真對待自己的錯誤。部分教師為了趕課堂教學進度,沒有細致分析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而是讓學生自己分析,這就很容易使學生敷衍對待錯誤題目。部分學生雖然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認真分析自己出錯的原因,但時間一長,還是容易忘記,導致在后續的學習中再次犯錯。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尤其是中、高年級小學生,整理自己的錯題,如按錯誤類型整理、按知識點整理等。這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反復回顧錯題,使其發揮警示作用,還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整理與歸納能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二次錯誤發生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定期讓學生上交錯題本,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生容易犯錯的題目類型,以調整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錯題交流、找錯誤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趣味活動中交流與分析各類錯題,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取長補短,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三)積極與學生家長合作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學校相比,學生與父母及其他監護人所處的時間更長。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與學生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向學生家長發送當天給學生布置的作業,讓家長監督學生完成作業,以保證學生認真寫作業,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四)培養學生自信心
部分學生在考試或課堂練習過程中存在畏難情緒,還有的學生做題時優柔寡斷、不夠自信。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解題思路,更影響了學生的解題效率與正確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還應在教學中分析影響學生做題的心理因素,多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如在學生做題前對學生說:“靜下心來,爭取一遍就做好?!薄袄蠋熛嘈拍銈兛梢哉_做出來!”或者讓學生在做題前多鼓勵自己,克服急躁、緊張的情緒,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減少錯題的出現。
結? 語
人無完人,更何況是成長中的小學生。小學生在課堂練習、課后練習與考試中出現數學錯題是不可避免的正?,F象。小學數學教師要客觀、寬容地看待學生錯題,思考學生產生錯題的原因,研究如何讓“壞事變好事”,利用錯題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運用錯題集、錯題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發揮錯題的警示作用,讓學生積極改進并加強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
[參考文獻]
鄭英.數學典型錯題分析及教學改進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594(02):67.
陳勛剛.小學數學錯題成因及改進策略[J].電腦樂園·信息化教學,2018(06):261.
林鳳翔.試析小學數學計算錯題成因分析及對策[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08):77.
詹仕文.錯例分析,從這里起飛:試析小學數學計算錯題成因分析及對策[J].學周刊,2019,401(17):92.
王明艷.小學低段學生計算過程中出現“反復性錯誤”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陳曉霞(1985.3-),女,廣東茂名人, 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