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群英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周圍學習、生活環境等,隨之培養起來的觀察能力對學生而言具有積極的幫助作用,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學習,其幫助優勢盡顯。因為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耐心、細心、熱愛思考等可貴學習品質培養的必要路徑。教師明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意義,并在日常教學中將觀察能力培養納入教育目標并進行科學實踐。
關鍵詞:小學語文;觀察能力;培養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觀察類文章,不同作者的創作風格、寫作細節及情感表達等都將觀察這一能力體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語文教材內容等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培養,使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善于觀察與發現的良好習慣,并積極探索觀察內容,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語文學科有效學習與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積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于語文教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語文閱讀內容出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有助于對相關文章的深入理解。學生跟隨作者的寫作視角進行觀察能力鍛煉,能夠將文章脈絡理清,同時強化文章情感傳遞認知,以觀察深化學生語文知識理解,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有效學習與理解。
(二)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品質
小學是學生各項能力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尤其學習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之受益一生;樹立學生優秀的學習品質能激發其學科學習思維,提高整體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因為觀察往往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心到”。學生不再忽視學習細節,通過認真觀察促進思考,以有效思考達到對知識的有效學習,整個過程因為學生有意識觀察、善于觀察、熱愛觀察,并在觀察后有思考結果,進而達到學習品質的有效培養與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策略
(一)從教材優秀文章出發,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方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豐富的觀察類文章,學生學習此類文章能夠從作者的觀察方式、觀察后的語言描述等方面出發學習觀察方法,以觀察促進語文知識有效學習與理解,通過觀察能力培養建立語文學習與生活的巧妙聯系。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中關于《爬山虎的腳》為例,葉圣陶先生便是通過其耐心、細致地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植物——爬山虎,發現爬山虎原來是有腳的而展開寫作,創作出了這篇精彩的文章。因為爬山虎的腳巴著墻一步一步向上爬,才會爬滿墻,占一大塊地方。教師從本課出發,引導學生跟隨作者的觀察描寫進行學習與理解。爬山虎生活的地方、爬山虎最顯眼的葉子的特點、藏在葉子后面爬山虎的腳,作者按照這樣的觀察順序進行描寫,突出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以及重要作用。學生閱讀學習后發現,爬山虎的腳其實就是爬山虎莖上面的卷須,我們可不能小瞧爬山虎的腳,它能“觸”著墻、“巴”住墻、“緊貼” 在墻上,小小的觸角就像蛟龍的爪子般,而且很有力量,巴在墻上非常牢固。如果爬山虎的腳沒有巴住墻向上爬,那么很快就會枯萎,失去了生機。教師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注重挖掘教材內趣味、生動的觀察類文章,引導學生進行認真學習與思考,通過作者的細致觀察引發學生的反思: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值得我們駐足認真觀察的,再看見爬山虎,我也要認真觀察一番!除了爬山虎,還有很多值得觀察事物,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嘗試寫作,以觀察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二)結合語文教育目標進行觀察實踐,強化學生觀察能力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語文教育目標出發,教師積極帶領學生進行觀察實踐,以實踐強化學生觀察能力,并帶動語文其他綜合能力有效提升。建議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明確觀察主題,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觀察實踐中,并通過認真觀察掌握觀察方法,提升觀察能力。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中《記金華雙龍洞》為例,本課作者將去金華雙龍洞旅行的所見、所聞進行記敘描寫,我們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作者的觀察順序便是其游玩觀看美景的順序,所見即所寫,隨性自然卻又滿懷深情與熱愛,從作者細致的描寫中能感受到對祖國美景的無限熱愛與憧憬向往。教師結合游記類文章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踐,如開展語文戶外活動,去到公園、科技館、博物館等地,引導學生按照自己所見將觀察內容進行記錄,并用語言進行描述。用好自己的一雙眼,讓它去發現周圍的美,同時注重觀察的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目的。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進行培養,在日常教學中將觀察培養貫徹始終,采用豐富、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學生善于觀察,以觀察提升綜合技能。
參考文獻:
[1]李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24):110-111.
[2]阮愛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J].天津教育,2020(32):78-79.
遂寧市安居區安居鎮護村小學校 四川 遂寧 62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