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提出為小學語文教學指引了明確的方向,教師圍繞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目標,在教學中積極突破傳統教學方式束縛,創新實踐新型語文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語文學習習慣。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不斷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實踐
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適應于小學生語文學習與發展,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教師當以核心素養理念為重要指導,不斷反思自身教學問題,語文教育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從而實現語文學科教育的更有效性,為學生語文未來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現狀
(一)語文教育方式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不強
核心素養理念下,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采取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展開語文教育,目的在于吸引學生語文學習注意力,打造更高效的語文課堂。但實際上,很多教師雖明確核心素養內容,卻在語文教育方法運用等方面持陳舊教育觀念,教學缺乏輔助,教師教學推進困難;教學過程單一、枯燥,學生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也正因為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缺乏,使得學生對語文課堂缺少期待,語文學習中無法投入有效、主動思考等,有礙于學生語文學科學習與發展。
(二)語文教育缺乏實踐,學生語文運用能力薄弱
語文學科重要的教育意義在于教育學生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且能以語文所學進行良好運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生語文教學是缺乏實踐訓練的。這會導致學生語文運用能力薄弱,只知語文知識為何,卻不知如何使用。學生的語文學習僅停留在表面化知識內容,當面對需要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情況,學生便會陷入迷茫。核心素養下,教師應結合語文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知識能有用武之地。以語文知識所學展開實踐應用,強化語文學科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二、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結合教學內容,注重語文拓展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的指導內容開展教學,應結合語文教材教學內容和目標,注重語文拓展教育。以有效的語文拓展教育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積累,拓寬學生閱讀學習視野,強化學生語文學習感知能力,在豐富、多元的語文拓展教育下,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目的。以《元日》、《清明》、《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為例,教師圍繞傳統節日主題展開古詩文拓展教學,豐富學生古詩文知識積累,強化學生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元日》是我們農歷春節,闔家歡樂,共享團圓;《清明》是清明節,懷念先人,寄托哀思;《九月九憶山東兄弟》則是重陽節,尊老、敬老、愛老。不同的傳統節日具有不同紀念意義和慶祝方式,也教育學生從傳統節日學習與了解中懂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升學生品德素養。教師搜集古代詩人創作的與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古詩詞,與學生一起交流探討與賞析。如學習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絕美古詞如今被廣為傳唱,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動聽的《明月幾時有》歌曲,加深學生情感體會。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夙愿。中秋佳節,親人團聚,共享美好家人相聚時光。學生拓展學習后,不但強化傳統節日學習,還能豐富古詩文知識,如“嬋娟”是月,月在古詩詞創作中是常用的意象,寄托作者創作情感等。
(二)豐富語文課堂實踐,提升學生語文技能
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豐富課堂活動,帶領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實踐參與中強化語文應用能力,達到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目的。以《四季之美》為例,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所學展開關于描寫四季景色的思維導圖,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如學生根據春季展開思維導圖,課文提到春季最美是黎明,除了從時間看季節的美,還可以從季節時令特點出發展開思維導圖,如春季美在迎春花、柳樹吐新芽、燕子歸來、天空中飛翔的風箏等,再將其串成完整的話,以語言來表達對春天的熱愛。除了從景象出發進行思維導圖構建,還可以結合不同季節里的特別活動展開思維導圖,如秋季,人們收獲的季節,農民臉上掛著收獲的喜悅;秋季還有重要的國慶節,觀看國慶盛典,是令人振奮、驚喜的事情等。或者結合個人生活回憶等,對不同季節寄托深刻情感,如夏季,雖然天氣很熱,但爸爸買回來冰鎮大西瓜,吃的很暢快,夏天不但景美,而且夏天的“味道”也像西瓜一樣甜甜的等。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對四季的不同感受進行個性化思維導圖構建。以思維導圖所展示的內容進行語文語言訓練及寫作拓展,從而以豐富的語文教育活動提升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達到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以核心素養為重要指導,積極創新實踐新型教育方式,帶領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提升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推動學生語文良好學習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文娟.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J]. 考試周刊, 2020, 000(033):22-23.
四川省成都彭州市博駿學校 四川 成都 6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