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羽珣
摘要:繪本教學被廣泛的運用至國內正在探索的很多領域,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是課時較短 ,難以系統,持續的實施繪本教學。在繪本和教材整合的過程中,根據課程設計的幾方面原則,從話題、語言、以及認知層面進行有效融合,以此優化繪本教學的實施條件。
關鍵詞:小學英文繪本;教材;課程開發
一、引言
學生的閱讀素養,是小學階段學習語言能力發展的內涵,因此,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習慣,繼而發現閱讀素養是小學英語教學階段的一大重要目標。因此,將教材內容與繪本課程相結合,需要基于學生的閱讀興趣,圖文并茂、想象豐富,是課外拓展的最佳方式,但教學與繪本的有效整合,如何建立一個基于小學生學習規律的課程體系,是需要結合學情而定的。
二、小學英語教材與繪本教學有機結合的舉措
(一)繪本創造語境,培養語言思維
英語作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開展,不僅僅只重視對英語單詞和英標的學習,還要考慮到英語情景的構造。假如只運用教自然拼讀法開展教學,會降低學生對知識的興趣,甚至讓學生對自然拼讀法產生抵觸心理。適當的情景融入,學生會認為自己是在跟著繪本進行故事,身臨其境的交流,把自己當成是故事的主人,進而進入到對話中去。另外結合英語自然拼讀法還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3]比如在清華版的《what shape is this?》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繪本的閱讀方式進行教學,shape和friendship進行對比。對其中重復的發音進行對比,并且讓學生之間進行聯系,找出學習過程中,同樣的例子,加深對英語單詞的學習。
(二)繪本故事閱讀,提高英語學習語感
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初級,不適合難度高的讀本。最好以簡單的繪本對話為主。繪本閱讀與教材教學,正是順應了學生的性格愛好。繪本的創作主要以故事性為主,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幫助學生培養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因此,對小學英語運用繪本故事進行對話,以此加強學生的語言以及對話的技巧。在繪本中融合教材情景對話模式,可以幫助小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創造能力,更有助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的表達能力。繪本的閱讀是幫助小學生塑造了一個良好的閱讀情景,讓學生在對話和實踐中學會運用知識,學會記憶。
(三)對繪本進行拓展閱讀,落實語言知識的運用
英語學習不僅要注重詞匯的積累,另外還要注重語感的運用。因此,在課本教材的過程中,對繪本知識加以適當的運用和拓展,便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理解,能夠加以實踐運用,對知識從而加以充分的理解和運用。比如在清華版的小學英語課文教學中,可以針對《why are you so sad,little duck?》教學時,可以和繪本《沒毛的猴子》一起結合起來,開展教學。首先當了解到,sad的原因,可以引導學生,對孩子講述,沒毛的猴子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此類問題時,不要悲傷,難過。并且可以借助沒毛的猴子的故事,引導學生不要有自卑的心理,要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不要放大自身或者生活中的缺點或者失意,要不斷的為自己尋找開心的源泉,以此鼓勵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三、課程整合的原則
(一)基于學生語言的發展規律
在繪本閱讀以及教材整合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的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運用,最為主要的就是,教師的操作與實踐。教師教學的設計,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規律以及話題的日常化,因為繪本閱讀以及學生語言的教學,需要更為重要的是,結合學生自身的需求,從學生的日常用語開始訓練,避免學生因漢語的表達都不夠嫻熟還要掌握生疏的英語語言水平,這對學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不僅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會加重教師的教學難度。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教師的語言規律以及教材的契合度,因此,基于熟悉的話題而言,比如,這個是什么形狀?你為什么高興或者不開心等常用的交流用語。甚至可以選用清華版中運用頻次較高的語言,進行運用。同時繪本結合課程的使用需要基于新課標的原則下,進行開展,選擇與教材契合度較高的繪本加以運用。
(二)繪本的語言時態與課文教學時態保持一致
小學課本教學的時態,決定了繪本選用的時態,不能任意的根據教師或者學生的喜好進行選用,在經過大量的繪本閱讀之后,時態也會逐步的進行習得。因繪本圖文并茂、學生比較容易讀懂,在教師的引導下,基于故事情節,學生會更加容易記住相應的知識點。
(三)語言匹配原則
當前,繪本中的用語會涉及到更多的短語、句子以及諺語,但是在學生繪本結合語言閱讀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對相應的語言形式,進行匹配,也就是語言的準確性應當與語言的兒童的語言風格相匹配,避免超過學生認知范圍的語言難度,這種是與學生的語言難度是不匹配的,因此,只要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恰當,不必過分關注語言碎片,比如詞匯等,可以讓學生更加多元化的關注文本意義,并且采用提問、閱讀、寫作的方式開展教學,對語言進行拓展,除此以外,聚焦的語言量應當是由學生與教學的時間而決定。
(四)教學的主題與繪本的主題相匹配
比如,在開展清華版“let’s sing”這篇主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繪本的選擇上,選擇與唱歌、跳舞等相關的主題,開展教學,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便于學生對對話進行擴展,讓語言的方式,更加的有趣,豐富,更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總結。更能深化對教學主題的學習和掌握,讓知識更加的多元化,這樣才能全面的助力小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升。
(五)認知情感對應的原則
對于學生而言,最主要的是通過教學、繪本閱讀、學生三維度之間學習,實現情感的共鳴。比如在英語教學中,繪本的閱讀需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也就是認知情感對應;比如,要實現對學生情感教育以及學習態度方面的教育,就需要選擇與學生的需求,相對應的書籍,進行匹配,讓學生開展學習,使得人文思想和道德情感的經典故事,充滿想象力,以及語言故事較長的繪本,能都實現對學生多維度的啟發。
結語:
英語繪本,自身具有助力小學生開發語言水平的潛質和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廣泛的借助繪本這一優秀的英語學習資源,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學生從多維度,掌握語言技巧。
參考文獻:
[1]唐波.小學英文繪本與教材融合的價值[J].校園英語,2019:162-162.
[2]王倩.整合繪本與教材,優化小學英語學習資源[J].學苑教育,2019:62-62.
(西安市鐵一中湖濱小學 陜西西安 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