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不僅能夠達到陶冶小學生的情操,還能夠讓學生認知到更多的生僻字體和優美語句,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開展讀寫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教學的重要作用進行概述分析,并從中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
引言:小學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通過讀寫教學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儲備,掌握語句詞匯的使用方法,促使小學生能夠累積豐富的語言,養成良好的語文讀寫習慣,以此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綜合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教學,首先需要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來累積詞匯儲備,并通過寫作方式來提升閱讀質量。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塑造良好的語文讀寫環境,讓學生能夠在讀寫訓練中加強自身語文綜合水平。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開展針對性教學,從學生學習特點、學習水平、認知能力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和寫作模式。只有小學生具備充足的閱讀量,才能夠為未來寫作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實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挑選豐富的閱讀素材,促使學生對閱讀內容具有濃厚的閱讀興趣,進而激發小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幫助學生養成閱讀寫作習慣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處于基礎階段,在寫作文章時會因為自身詞匯儲備和知識儲備較少導致文章內容過于片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通過閱讀寫作教學來幫助學生累積知識儲備,拓寬學生文章閱讀量,教授學生如何自覺累積詞匯,從中體會閱讀文章的樂趣。當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詞匯量后,會對寫作文章更具有興趣,教師可以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文章寫作能力,促使學生可以將閱讀文章作為寫作文章的首要任務,以此調動小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循環漸進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幫助學生累積詞匯儲備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并結合讀寫教學強化學生語文知識結構,讓學生能夠不斷提升閱讀效率和寫作質量。同時,與語文教師還應觀察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摘抄優美語句、段落,并將其背誦下來,促使學生更加理解文章讀寫的重要價值。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贊美周圍的環境、景物,通過修飾詞的方式促使小學生可以抒發自身情感,循環漸進的加強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未來語文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實基礎。
(二)利用讀后感教學提升學生讀寫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閱讀后的寫作是重要環節之一,也是學生表達自身想法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學生的讀后感來理解學生學習情況、身心變化,并采取針對性指導策略。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首先明確文章重點內容,并將其中的優美語句、詩詞進行記錄,鼓勵小學生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來發表對文章的看法,促使小學生能夠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養成寫作讀后感的良好習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教授學生語文讀寫的有效方法、經驗,促使學生實現高效化閱讀、高質量寫作。 例如,教師在教授小學語文三年級《秋天的雨》一課時,可以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來表達自己對秋天美妙場景的理解,并從中摘抄優美的語句,將日常生活中對秋天的景色進行記錄,從而培養學生基礎寫作能力。
(三)創設情景化讀寫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材集合大量優秀教師所編寫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小學生思維發展,加強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表達能力。對此,小學教師首先需要在備課階段分析文章中的重點內容,如創作背景、寫作手法等,帶領學生圍繞文章核心進行討論,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涵。例如,當教師在教授小學語文三年級《花的學校》一課時,可以概括該文章的大致內容,要求學生理解該文章內容所表達的內涵思想,并借助實際演練的方式為學生創設相應教學情境,結合文章內的語句、段落,在多媒體的作用下促使小學生能夠從中發現詞匯的對應部分,在逼真的情境下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主動想象,進而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教學,首先需要語文教師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利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其次,教師應從學生實際角度出發,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生活經驗、認知能力為其提供相應閱讀素材,加強小學生知識儲備,為學生語文學科未來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永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6):53-54.
[2]王莉. 讀寫結合方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才智,2020(16):188.
(作者單位:平頂山市魯山縣辛集第十一小學,河南 ? 平頂山 ? ?4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