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教育對于提高中職學生綜合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中職學生思政教育應當不斷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設置中職學生思政教育內容,優化教育課堂。本文從分析現階段中職學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中職學生思想政治特點。進而提出了中職學生思政教育問題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生;思政教育;面臨問題;解決策略
引言: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發展,思政教育不應當只停留在課本的理論教育,而應當結合社會實際,以及其他學科內容,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不斷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內容的創新,不斷優化課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現階段中職學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思政教育整合程度低。中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當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技能提升,所以在整個教學目標當中,學生的專業課程和技能課程會受到重視,而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由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共同完成。在日常的校園生活當中,輔導員需要兼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許多方面,所以在進行思政教育過程的當中,勢必缺乏精力,輔導員的思政教學與思政課程也很難配合。同時,思政教育課程在教學過程當中也與其他課程脫節嚴重。機械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讓學生感覺到乏味,學生無法認識到思政課程的重要性。認為思政課程對今后就業或提高職業素養沒有用處,思政課程教學成果十分不理想[1]。
(二)思想教育模式單一。中職院校的學生通常年紀較小且在以往學習過程當中,學習基礎較差,所以對學習的興趣也并非十分濃厚。而現階段的中職思政教育課程仍然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以教師為主體,單方面的向學生輸出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增加了教學的枯燥程度,讓學生逐漸對思政學習失去興趣,學生在課堂之中的參與度十分低。被動學習讓學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而且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容易忽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千篇一律的理論知識傳輸,不能夠有針對性處理學生產生的思政問題,這無疑是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收中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應當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2]。
(三)重視程度低。中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無法認識到思政教學的重要性,更注重其他學科的學習,或一注重些職業技能的提升,所以思政課堂的學習興趣也較低,教師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重視程度也較低。中職院校是根據市場需求,為市場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所以中職院校校方在開展教育活動當中,更注重的是學生技能和知識的提升,往往很容易忽略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現階段的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在停留在理論知識和技能上,而是要求學生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其中良好的思想品質,政治素養,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成為了人才考核的全新標準,所以無論是學生和學校都應當更加重視中職思政教育工作。
二、中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特點
(一)尚未形成成熟的價值觀。中職院校的學生通常還未形成成熟的價值觀。由于學生還未踏入過社會,因此社會經驗不足,對于人生的認識十分有限,所以中職學院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不成熟。但是,中職學校學生的這一年齡階段,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的階段,學生極其容易在生活當中發現新的角度,新的事物,從而進行思考。當然,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在情感方面也十分不穩定。特別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其他事物的干擾。所以中職教育階段,思政教育十分重要,只有對其進行良好的引導,才能避免學生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價值觀念。
(二)自我意識強。中職階段的學生通常是在初中畢業之后直接進入中職學校。而現在的學生家庭結構多為獨生子女,在迎接全新的集體生活的過程當中,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議事和交往能力,甚至不主動關心他人,不愿和他人交流。自我意識過強會阻礙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所以思政教育開展,對于學生融入集體生活,建立集體榮譽感十分重要。
(三)容易產生自卑感。中職學生在進入中職校園之前,往往由于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成績差等問題,在以往的學習生活當中很難建立自信。特別是部分學習教育活動當中,會把學生分為學優生和學困生,這無疑給中職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所以中職學生當中普遍存在害羞膽怯不愿與人交往的現象。嚴重的自卑,會阻礙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所以一定要通過正確的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幫助中職學生重新建立信心,才能夠促進中職學生的長遠發展,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3]。
三、中職學生思政教育問題解決策略
(一)提高中職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視性。在新的教學理念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中職學生的思政教育不僅僅在停留在書本和理論層面,而是要將思政教育與其他學科充分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都應當提高對中職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視性。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力也逐漸增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高知識理論水平和高技能人才身上,而是要求人才具備更高的綜合素養,包括良好的思想品質,團結合作精神,集體意識,心理抗壓能力等諸多方面。所以中職學生思政教育教學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在中職學生思政日常教學活動當中應當不斷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引導者,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將思政教學內容與現在人才培養方向相結合,提高自身對教學活動的重視程度,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優質的中職學生思政課堂[4]。同時,學校也應當引導教師勇于創新教學方式。只有學校真正的重視起中職學生思政教學,學生和老師才能夠提高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學校應當鼓勵老師創新教學方式,將思政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教學充分結合,以此來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真正發揮中職學生思政教學的作用。
(二)健全中職學生思政教育教學體制。要想解決現階段中職學生思政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就一定要進行教學體制改革。現階段中職學生思政教育教學體制,未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的主體性。所以,教學體制改革下的思政教育,在學習課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應當增加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形成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性強的全新思政教學課堂。同時也應當建立全新的教學評價體系。不能再一味的以試卷的方式考察學生思政教學的理論知識,而是應當結合教學實踐,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對其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進行綜合評分,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思政學習的重視程度,這樣的考核體制也能夠促進思政教學的實踐發展[5]。
(三)豐富中職學生思政教育教學內容。為了更好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應當不斷豐富中職學生思政教學內容,摒棄傳統的一味遵從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在課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要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創新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辦學理念,結合市場需求和其他學科的學習,綜合崗位需求和工作能力,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要加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職業道德教育,讓思政教育真正能夠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該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思政課堂的教學內容應當貼近社會實踐,也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中職學生思政教育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通過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解決學生在生活當中的實際困惑,提高中職學生思政教育的實踐性,同時也真正的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做出努力。
結語:綜上所述,中職學生思政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職業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無論是校方還是教師以及學生,都應當足夠重視中職學生思政教育。
參考文獻:
[1]陸丹麗.生命化課堂在中職思政教育中的構建策略[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1):166+168.
[2]于斌.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南方農機,2020,51(01):203.
[3]李君慧.中職學生思政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16):260-261.
作者簡介:彭文彥(1982.02-),女,無職稱,漢,本科在讀,深圳,研究方向:國際標準舞;單位:深圳藝術學校。
(深圳藝術學校 廣東深圳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