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麗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小學教育也逐漸加入到改革創新的隊伍當中,探索出很多高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有力的推動了小學教育教學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單元整合的數學結構化教學模式就被廣泛的應用其中,展現出了強大的教學優勢,值得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借鑒和參考。所謂的基于單元整合的結構化教學,指的是教師立足單課時教學基礎之上,指導學生進行知識間的梳理,找出它們的關聯性,開展系統化的學習。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教師要整合單元知識或者是整本教材的知識,準確的掌握之間的聯系,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制定出知識間的網絡,促進他們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整合;結構化教學;途徑
前言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運用單課時的教學模式,不注重整體化教學設計。在課后的作業布置上,也只是針對當前教學內容的復習和鞏固,學生的思維只被局限在了當前的教學內容之中,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單元整合結構化教學,就是將有關聯性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合,將知識的架構創建出來,從整體上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培養出良好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整體化教學,認真對單元知識進行整合,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注重教學流程安排,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高效的開展單元整個結構化教學,教師首先要重視單元課程的教學,注重抓住課時之間的關聯性,將每個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的總結。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立足教材知識點,做好教學方案的設計和安排,盡量在新知識的學習中能夠融合舊知識的復習和關聯,讓學生初步建立起知識關聯的意識,逐漸培養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自學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帶領學生初步了解物體的長短知識,能夠對一般物體的長短進行比較,這就為今后的長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等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長度單位的觀察、比較、驗證、理解、掌握,掌握長度單位之前的換算規則。在單元課程學習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整個單元知識的回顧和復習,首先要求學生進行本單元知識點的講述,并在黑板上進行簡單的記錄。學生講述完成后,教師的板書也記錄完整了,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網,方便學生掌握它們之間的聯系,便于日后的復習。
二、將數學思想進行教學滲透,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認知,注重學生的未來成長和發展,理解單元結構化教學的內涵和重要價值,在實際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的傳授,讓學生真正的領會數學思想的真諦,并注重在學習中將數學思想運用其中,更快的掌握數學學習的技巧,并熟練的運用起來,幫助他們更深刻的理解所學數學知識內容。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科目之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復雜性、邏輯性以及連接性的特點。在小學數學學科中,主要的數學思想包括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類比思想、轉化思想等。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知識,進行數學思想的挖掘,促進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在學習乘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從之前學習的加減法知識入手,在此基礎上運用轉化思想,引導學生從幾個相同數的連加去認知兩個數的相乘,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內涵,真正的體會乘法的簡便性。這樣將轉化的思想滲透其中,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就比較的容易和簡單。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數學學習主要依靠的是形象思維,針對學生的這種成長特點,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引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和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的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而且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他們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意識。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3張圖片,圖片上是一個籠子,每個籠子內飼養著四只小兔子。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運用加法的形式,計算出三張圖片中總共有多少只兔子。學生列出加法算式進行計算。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觀察,找出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從而順理成章的引出乘法的概念,之后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和意義,并教授乘法口訣,要求學生能夠熟練的記憶,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數學乘法運算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逐步的對學生進行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白知識之間存在的關聯性,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鍛煉和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三、加強對學生的方法引導,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單元整合結構化的教學方法,一定要注重加強對學生的方法引導。這里的方法,不單單指解題的方法,還包括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技能等,讓學生能夠掌握知識的關聯性,做到融匯貫通,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能夠快速的找到切入點,并順利的實現問題的解答。例如在進行新單元知識的學習前,教師可以將本單元涉及到的知識點整體的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的心中有個大概的認知,知曉本章節重要學習的內容,會對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思考,一定程度上會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實際效果,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將單元整合結構化教學運用到實踐教學當中,做好實際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將零碎化的知識進行串聯,盡量構建起知識的整體架構,可以直觀的看出知識間的關聯性,對學生學生能力的提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和技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俊華,吳玉國.基于單元整體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09):60-63.
[2]何杰,席愛勇. 深度學習視野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設計維度與注意問題[J].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8(04):365-368.
[3]脫中菲,趙艷輝. 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單元設計的實踐研究——以三年級“面積”單元為例[J]. 課程.教材.教法,2014,34(01):67-71+78.
文成縣第三實驗小學 浙江溫州 3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