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竹英
摘要:和雅人格養成教育是學生自身心理發展、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一項新的“希望工程”。“和雅人格”是由雅言、雅行、雅體、雅趣、雅懷、雅思有機統一構成的“六雅”人格素養模型,其內涵實現了本土化、校本化和素養化的突破。如何實施和雅人格養成教育?校本轉化,建構素養模型;系統思考,設計實踐模型;立足課堂,建構教學模式;多元推進,實現系統整合。
關鍵詞:立德樹人;和雅人格;養成教育;探索
前言:教育是社會進步與變革的基石,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價值和意義。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培養什么人”以及“怎樣培養人”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一、“和雅人格”養成教育的意義
人格教育就是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健康人格是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基礎,是個體身心順利發展的重要保證。科技越發達進步,社會對個體的人格要求也就越高。初中學生正處在人格發展的塑造和形成期,我校實施“和雅人格”養成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第一,“和雅人格”養成教育是初中學生自身心理發展的迫切需要。初中學生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其思想意識、人格素養正處于形成的過程中。他們思想單純,思維敏捷,好奇心強,勇于探索,其人格的發展潛力和可塑性大。但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他們身上也存在著情緒易于波動,意志較為脆弱,認知易于“扭曲”,思想易于消沉,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校學習期間,他們又面臨著理想和現實、生理超前發育和心理滯后發展、升學壓力增大、課業負擔過重等矛盾。如果缺乏具有針對性的人格教育,這些人格弱點就會逐步“放大”,甚至導致錯誤的人生定向。這就迫切需要學校開展人格養成教育。
第二,重視初中學生“和雅人格”養成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塑造健全人格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共同主題。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素質的人,創造性與競爭性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征。這就要求學校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獻身科學、獻身人類事業的內在動力和堅強意志,具備敢闖、敢為、敢冒風險、敢于懷疑的精神,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素質。只有培養和造就大批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能夠經受困難與挫折考驗、人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未來社會的發展才有可靠的保證。重視初中學生人格塑造,正是新時代學校順應現代教育潮流,面向未來社會所作出的必然選擇。
第三,面向初中學生的“和雅人格”養成教育是一項新的“希望工程”。人格缺陷是存在于當前我國青少年中一個應當引起重視的現象。部分學生在強大的升學壓力下,形成了人格的分裂與畸形,主要表現為厭學、脆弱、焦慮、自私、虛榮、嫉妒、狂妄、冷漠、自我中心、內心孤僻、報復心強等不良心理,他們一旦遭遇挫折或失敗,就會在日常行為中出現或多或少的失常表現:有些學生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由社會取向的價值觀念轉變為自我取向的價值觀念,學習動機趨于個人主義;一些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在道德行為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如不講社會公德、吸煙、喝酒、鬧事等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出現違法犯罪現象。
二、基于立德樹人的"和雅人格"養成的路徑探索
1.校本轉化,建構素養模型
從六個方面指向實現“和雅少年”生命價值的終極目標。一是以品德敦雅為核心素養,聚焦“必備品格”,致力實現“和雅少年”的道德生命價值。二是以言語溫雅為核心素養,聚焦“人文底蘊”,致力實現“和雅少年”的人文生命價值。三是以學識慧雅為核心素養,聚焦“理性思維”,致力實現“和雅少年”的科學生命價值。四是以美趣高雅為核心素養,聚焦“審美情懷”,致力實現“和雅少年”的審美生命價值。五是以體魄健雅為核心素養,聚焦“健康第一”,致力實現“和雅少年”的健康生命價值。六是以舉止文雅為核心素養,聚焦“社會參與”,致力實現“和雅少年”的社會生命價值。“和雅人格”核心素養統整模式系統而完備,實現了中國學生核心素養與學校文化深度整合,具有特色性和創新性。
2.系統思考,設計實踐模型
遵循建模原理,系統聚焦,遵循自主性、特色性、補充性、適應性、科學性、實踐性六大原則,堅持歷史思維,采取文獻研究法,堅持證據思維,堅持校本思維,采取行動研究法,堅持范式思維,采取建模研究法,堅持實踐思維,采取經驗總結法系統推進研究,深入解讀了“和潤文化”的校本核心理念,建構了“雅懷”“雅言”“雅思”“雅趣”“雅體”“雅行”六維“和雅人格”素養目標;實施了“知曉水準”“理解水準”“運用水準”“活動水準”“四維”評價機制。系統整合的實踐模型有效促進了學校創新性地走文化育人的特色化發展之路,有效促進了學校特色化、個性化的校本課程建設,有效促進了學生“和雅人格”素養的發展,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作為其他學校研究人格培養策略提供參考借鑒,可為其他學校立足學校文化特色發展提供參考。
3.立足課堂,建構教學模式
立足教師實踐,提煉了13種“和雅人格”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包括道德經典課程的“五環節體驗式”教學模式,德育故事課程的“五演講”流程模式,經典閱讀課程的“三環目標導學式”教學模式,古詩古韻課程的“四環情景式”教學模式,英語繪本閱讀課程的“五步”教學模式,趣味數學校本課程的“四環思維”教學模式,科技小達人課程的“五環探究式”教學模式,水墨國畫社團課程的“四環”教學模式,音樂校本課程“三環節欣賞式”教學模式,“和潤網球”課程的“敢學”教學模式,“快樂足球”課程的“三階程序”教學模式,行為教育課程的“三環節體驗式”教學模式,心理游戲課程的“四環體驗式”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集群可以有效指導教師實施“和雅人格”養成教育,具有可操作性和創新性,為其他學校教師實施校本課程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4.多元推進,實現系統整合
立足學校課程輔助課程和社團活動課程,聚焦“雅懷”“雅言”“雅思”“雅趣”“雅體”“雅行”六維“和雅人格”素養目標,系統整合開發了六類十三種“和雅人格”養成教育校本課程教材綱要及實施方案,為學校加強校本課程探索了文化整合、目標整合、資源整合、課程整合、理念整合、管理整合、實踐整合的新路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審視當今基礎教育現狀,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育人的現象還較為普遍;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習慣和能力很差,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實施“和雅”教育,培養既有國際視野,又有家國情懷,更有中國智慧的“和雅少年”的經驗,從實踐和理論上對“和雅人格”養成教育校本課程建設與實踐進行探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吳葉萍.滲透德育,讓語文課堂更有魅力[J].學語文,2021(04):37-38.
[2]李要喜.讓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7):264-265.
[3]周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7):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