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過去的25年里,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外語,在中國教育中受到了相當的重視。此外,近年來隨著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發展,更多的理論和思想被引入中國。自主學習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例子。20世紀90年代初,自主學習理念被引入英語教學時,一些中國學者對其在中國語境中的應用缺乏批判性的思考,從而導致其邊界越來越模糊。本文首先概述了自主學習在中國的發展,然后提出了在中國語境下運用自主學習理論進行英語教學的模式。
關鍵詞:自主學習;大學英語;模式
一、學習自主的背景與定義
(一)背景
學習自主是20世紀90年代引入中國的一個創新概念。自治的定義最初是從政治學和道德哲學領域引入的,它是一個多方面的概念,其含義已經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簡而言之,學習者自主性是由Henri Holec和他的同事在1970年的一個歐洲語言項目中定義的。該項目的成果之一是在法國南希大學(CRAPEL)建立了ReChChices Edd'應用程序P.ddDuiGixC.1976,Holec發表的研討會報告被認為是自治領域的重要基礎。這份報告是關于自我導向的學習和自主性的,這是霍萊克和他的同事們的貢獻。此外,從1970年至今,《梅蘭日報》在自治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時期的許多早期重要著作都可以在《劍橋大學學報》和《劍橋大學》的論文中找到。為了促進終身學習,在CRAPEL為成年人提供了在資源中心學習外語的機會,不受教師指導。然而,這種注重自主學習的實際應用證明,參與者并不完全有能力在通常由機構、教師或教科書確定的所有領域中負責決策。
(二)定義
在20世紀70年代,許多研究人員在他們的文章中提到了這一點。迪爾登(1972)討論了教育的自主性,并將其定義如下:
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至少在他生活的重要領域,是由他自己決定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程度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不涉及他自己的思想活動,就無法解釋為什么這些是他的信仰和行動。決定一個人要想什么,做什么,就要在選擇、決定、考慮、思考、計劃和判斷等思想活動中考慮到有關的因素。
然而,也有人認為,沒有他人的幫助和支持,很難成為迪爾登定義的那種自主的人。劉易斯(1978)對自治的解釋如下:
認可“自主性”作為學生的理想是一回事:贊揚“自主性”的學習方法是另一回事,但“自主性”是有定義的。如果為了論證的目的,我們把它偽裝成獨立性,那么獨立的學習方法促進獨立性并不十分明顯,必須建立輔助性的因果關系。
二、中國自主學習的發展
盡管自主學習是西方國家引入并應用于中國英語課堂的一種理念,但中國的研究者對此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第一位涉足這一領域的中國學者闡述了發展學習自主性是促進終身學習的過程。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即:自我導向學習的定義、學習者的認同、自我導向學習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李開復在對Allwright(1988)的評論的基礎上,闡述了在中國語境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此后有專家重點研究了學習者在中國語境中可以擁有的自由度,以及影響中國大學自主學習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有人建議在大學里設立自主學習中心,因為這對提高中國的語言學習水平至關重要。進入21世紀,學習自主性的討論趨向于從簡單的概念介紹轉向一些小規模的實證實驗。重點從理論轉向實踐。最重要的改進是強調改變教師在外語教學中的角色。
三、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構建
(一)在SAC為學生和學術人員提供培訓
在中國,教學受到高度重視,集體導向的道德植根于中國學生和家庭,因此,最好為那些以前沒有被鼓勵獨立學習的學生以及沒有在SAC工作經驗的新教師提供支持。建議學生開設定向課程,為學生獲取學習資源提供指導,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此外,幫助學生選擇最合適的在線學習網站也需要考慮。目前,一些學生感到對SAC的困惑,因為大多數基于計算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獨自進行。面對自主學習,中國學生無法適應高科技將課堂教學方法轉移到在線學習系統的方式。有專家建議幫助學習者訪問網站和在線活動,以幫助他們避免盲目學習。因此,有人建議定向方案“需要增加一個介紹和幫助頁”。
教師也需要接受培訓:了解自主學習的目標,準備合適的學習和教學材料,與SAC管理人員一起管理SAC中的學生,成為解決學生問題的學習顧問。在我國大部分師范院校,新手教師的教學和培訓都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因此,這種小組教學方式使得一些新教師在進入SAC時,很難擺脫紀律觀念和控制學生的觀念。目前培訓的重點必須是幫助這些新員工將“控制點轉移給學習者,并在材料和活動中納入反映的選擇和機會”。
(二)解決在線學習系統中的技術問題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紙質教材正在被面向學習者的電子教材所取代。然而,在中國大多數大學里,學生和學術人員提出技術問題。由于缺乏YouTube、Facebook和其他國家流行的交流工具,中國學生感到在需要幫助時很難與其他英語教師聯系,也很難從其他國家的網站上尋找學習資源。此外,目前在網上系統中,只有上海外國語學院開發的“新視野英語網上教學系統”是教師能夠訪問的教學資源。新視野英語在線學習系統是高校購買的一個商業產品,安裝在每個SAC中,將自主學習融入課堂學習環境,因此,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發展學習自主性的最重要的部分;否則,向個別學習者提供教學材料、改變教師角色、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培訓似乎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四、結論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中國教育部在英語教學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特別是在自主學習中心方面。未來的研究應致力于探討如何管理SAC中的大量學生,如何在SAC管理者的作用下為SAC的發展提供空間和資金,以及如何處理校園內學生和員工的技術問題。學習自主性方面的研究空白意味著中國大陸未來的研究者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龐珺芯.計算機輔助中學英語教學的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8(05)
[2]林玉蓮.論電子書包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 2018(38)
作者簡介:盛雪瀅(1984.02),女,漢族,山東蓬萊,碩士,副教授,漢口學院,研究方向: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