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婷婷
摘要:整個幼兒園的時期都是展開德育的最關鍵的時期,同時也是幼兒接受能力最強的時期。園內的老師可以依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幼兒園內開展一日生活勞動教育,這樣可以提升幼兒的勞動意識以及勞動能力,也能讓幼兒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這就為幼兒以后的生活打好了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一日生活;勞動教育;方法策略
引言:
如果老師想要在幼兒園內開展一日勞動教育,首先要讓幼兒體驗到勞動的意義,以此來讓幼兒進行自我的服務以及集體的服務,這讓也能促進幼兒養成熱愛生活的好習慣。幼師可以帶領學生體驗辛苦的勞動,以此讓幼兒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辛苦,激發了幼兒對勞動人民的感恩志強,此外,還培養了學生對勞動成果的更加珍惜。
一、幼兒園中,帶領幼兒感受勞動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本身,幼兒的勞動方面的教育和幼兒的一日生活密切相關,老師可以依據制定的主題板塊,對學生展開指導,采用兒歌以及故事的模式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加強幼兒親自動手的能力,實現這一過程,主要是通過自我服務以及集體服務的模式來實現的。在幼兒園,老師在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感受服務勞動,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同時幼兒對自己的勞動能力會越加了解,幼兒也可以在勞動中感受到成績感,以此來激發幼兒對勞動的興趣。比如說在進入到幼兒園之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獨立的進行書包的擺放、水杯的放置以及自己衣服的擺放,在這些事情做好了之后,老師可以向幼兒描述: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1]。并且帶領幼兒對這句話進行理解。接下來,老師會向幼兒們發起提問:你自己的事情做完了之后,發現你的小伙伴還沒有完成,你會幫助他來完成嗎?這樣的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并且讓幼兒明白自我服務與集體服務的區別。在午飯過后,老師在收拾桌椅以及椅子的時候,可以讓幼兒跟著模仿,有的需要抬桌子的時候,還可以讓幼兒之間進行合作,以此來互相幫助。在這一系列的任務完成之后,老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表揚與認可。這一環節結束之后,老師引導學生,在午飯過后,我們需要做什么了?幼兒回答道,該進行勞動了。在勞動的環節中,老師要對學生的實時表現進行監督,有做的好的地方,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表揚與認可,這樣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的勞動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幼兒對自身的勞動能力有所了解,對激發幼兒的興趣也是有利的。
二、在勞動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
在幼兒園開展一日勞動的環節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勞動中,感受勞動所帶來的樂趣,以此來提升幼兒在勞動方面的能力,此外還可以激發幼兒自身的勞動意識,以此讓幼兒奠定了良好的勞動習慣。比如在教學中,展開“整理書包”這個環節,老師可以先向學生拋出問題,比如:書包是什么用的?進入到幼兒園,都需要拿一些什么?在書包里要放一些什么?等,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整理書包的能力。然后,老師還要對幼兒展開提問:這些物品,如何有效的放進書包里?如果隨便放進書包里可以嗎?然后帶領幼兒展開實際操作,這一過程中,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書包內物品擺放的重要性。然后,老師可以開展一個整理書包的小比賽,以此來提升幼兒的整理書包的能力,對于表現的好的幼兒,老師可以對其進行表揚和認可,對于表現的一般的學生,要正確的指引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式,最后,老師要向幼兒展開提問:現在,你們可以自己整理書包了嗎?還要留下家庭作業,在第二天的書包整理中,幼兒要獨立的完成這一任務。老師以這樣的方式展開的勞動教育,一方面可以激發幼兒的熱情與積極性;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幼兒的操作能力,為幼兒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
勞動對于幼兒積極健康的人生是非常中重要的,在展開以勞動為主題的活動時,老師要引導幼兒構建正確的勞動觀,不斷的給幼兒表揚與認可,以此來保護幼兒的勞動本能,這樣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在勞動中的積極性,以此來產生正向的勞動意識。
1.集中教育活動
在幼兒園展開的整理書包的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明白書包的各個構造以及每個部分的具體作用,以此來學會整理書包。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用具做一個統計,看看自己都用到了哪些物品,并且要養成對自己的物品愛護的習慣,這對于幼兒的分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同時為小學生的生活做好了準備;在中班的練習中,可以設置聚餐會,老師在制作水果沙拉以及水果罐頭[2],幼兒可以效仿,并且自己進行制作,以此來體驗制作美食的快樂,在制作完畢之后,幼兒之間可以互相分享美食,以此來增進幼兒的關系。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兒的分享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動手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2.區域游戲式的活動
區域游戲式的活動是幼兒開展勞動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徑。老師要依據教育主題的不同,在區域內放置不同的材料,在對材料進行擺放、整理、拿取的過程都是幼兒來進行的,老師給幼兒先做示范,或者讓幼兒之間互相學習等方式來促進幼兒進行學習。老師可以鼓勵幼兒積極的參加勞動,并且對積極性高的學生進行表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在實際的區域游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創設不同的游戲來激發幼兒的熱情,在游戲的過程中要對幼兒展開正向的引導。比如說在“美工區”學生們在進行串珠、折紙等游戲時,老師一方面要讓幼兒明白各個材料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讓幼兒學會制作的技巧,這樣幼兒就能感受到創作的樂趣;在“建構區”的活動中,可以進行使用積木、撲克、紙盒子等讓幼兒感受到搭建的快樂,并且體會搭建的不容易以及搭建成功后的喜悅感;在“娃娃家”的區域,可以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幼兒可以扮演售貨員或者是醫生等,去感受每一個角色的責任與義務,體會其中的不容易,以此來讓幼兒更清楚勞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總結語:
以上就是幼兒園在一日生活中所開展的勞動教育。首先帶領幼兒感受服務勞動,包括幼兒對自身的服務勞動以及對集體的服務勞動,在服務勞動中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勞動的過程中,讓幼兒體會到勞動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培養了幼兒獨立的性格,這對幼兒以后的發展都是有利的;在勞動中,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在集體的教育活動中,幼兒可以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提升了自身的合作能力,在游戲式的活動中,幼兒明白了勞動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廣艷.幼兒園如何在一日生活中開展勞動教育[J].遼寧教育,2020(22):44-45.
[2]陳嬌.如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對幼兒開展初步性教育[J].科普童話,2019(48):127.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福全街道勝利幼兒園 3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