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
摘要:新教育理念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有了革命性的改變,原有的教育思想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的人才培養需求,因此必須要對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進行重新的定位,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使學生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訓練,又樹立一種大體育觀,實現初中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作為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師要認識到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從中發現其現實意義,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改革
引言:
教師需要革新傳統的教育方式與教學思維,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與能力培養計劃,提升學生對學科的認知與應用程度。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與實踐能力,也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思維邏輯規律,體育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性的變革,為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知識講解,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這樣可以改變陳舊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得到運動能力的培養,從而強化體育學科教育的實效性。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堂有效教學內容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心理性格和身體機能飛速成長的重要時期,只有在這一時期的體育課程能夠做到科學化和高效性,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發展。初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與初中其他的學術性科目不同,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教學上更為自由,基于實踐活動而展開的體育教學基本都是在教室以外比如操場之類的地方進行,這對于學生放松身心、緩解壓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可以使學生正確的認識體育運動的價值,并且在老師的專業引導下進行鍛煉,學生能夠實現科學性的鍛煉,進而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對于學生以后的自主運動也產生了有利的影響。
二、有效提高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學生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主體,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有效。因此在進行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之上,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傾向和體育興趣愛好進行充分研究,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的設置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使其對體育活動產生充足的興趣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實現有效學習。老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進行研究,還需要不斷地接觸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利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機組合,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在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組合的過程中,還要將多媒體網絡技術充分融入,使體育課堂更加傾向于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內心潛在的運動熱情充分激發出來。
(二)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給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知識講解,培養學生的核心學科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學生學習和實踐體育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理念。研究指出,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與熱情,符合“以學生為本”思想理念的要求。在體育課堂中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收獲更高的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對學生開展籃球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需要改變陳舊的知識講解方式與能力培養目標,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認知特點,開展合作學習,打造創新性的知識探究平臺。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基礎與能力等,將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索教材知識,進而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例如,體育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籃球教學的特點,提出多個層面的探究任務,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課程知識:一是分析籃球運動的發展歷程,介紹一些優秀的籃球運動員;二是思考籃球運動的規則與學生需要掌握的運動技巧;三是探究籃球運動和學生身體素質之間的關系;四是討論怎樣在籃球比賽中獲得勝利。這樣,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對體育課程知識進行多個層面的探究,在提高班級學生對籃球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基礎上,強化他們的運動能力,以保障體育學科教育的創新性與成效性。
(三)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化的有機組合
在對初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設計時,老師應該充分結合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發展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安排與設置。要重點注意不能安排難度過大的運動項目和教學活動,難度較大的體育活動不止會對學生的自信心和好勝心造成不利的影響,還有可能傷害到學生的身體,對學生的身心都造成不利的影響。但是也不能全部設置成完全簡單的體育活動,這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厭煩的情緒。另外,老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安排時,還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運動特點和不同學生之間在個體上存在的差異,盡量使教學活動能夠滿足所有學生的運動需求。像是在對于男生和女生體能素質上的差異,可以將教學活動設置的比較差異化,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考核的標準完全統一的特點,從而增強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效性。
(四)立足運動游戲的方式,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與成效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不能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深度的探索與實踐運用,這限制了體育學科教育的實效性與靈活性。因此,體育教師應該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與培養理念,立足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更具有實用性的知識講解,這樣能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動力與興趣。基于體育學科的特色與學生的思維特點,筆者認為,體育教師需要立足運動游戲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運動能力,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成效性。
結論: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目標,探究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得到運動能力的培養。體育教師應該在“以學生為本”理念的指導下,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程知識,在確保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鮑芳琴.初中體育教學中優化課堂質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探討[J].學周刊,2020(22):155-156.
[2]何國寶.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運動能力提升的方法研究[J].名師在線,2020(17):71-72.
晴隆縣大廠鎮地久學校 56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