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場深刻革命,就經濟法課程而言,在二分法視角下找準切入點,從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制法兩方面來進行路徑分析,使經濟法課程思政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和時代性。
關鍵詞:經濟法體系;課程思政;二分法
習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對高校課程思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經濟法課程來說,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應該有獨特的路徑。
一、經濟法課程介紹
簡單來說,經濟法就是調整調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涉及兩種社會關系,一是宏觀調控關系;二是市場規制關系。該課程以經濟法體系“一體兩翼”的結構展開,具體分為經濟法總論、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制法。該課程選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定期組織修訂,緊密聯系實際,為課程思政注入新鮮血液。該課程既是適用法學專業,也適用非法學專業,尤其是財經類、經管類相關專業,經濟法課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二、二分法視角下經濟法思政元素路徑分析
經濟法體系的基本框架采取“二分法”是學術界的一種基本共識,普遍認同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制法是經濟法體系最核心、最基本的部分。因此,經濟法的課程思政以此為切入點,更具針對性、準確性和時代性。
(一)宏觀調控法部分思政元素
宏觀調控法部分主要包括財政調控法、稅收調控法、金融調控法和計劃調控法。結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育人要求,此部分主要融入愛國情懷、理想信念、法治意識、職業道德、感恩意識、嚴謹自律等方面的思政內容,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培養端正做人、做事、求知的態度。
(二)市場規制法部分思政元素
市場規制法部分主要包括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市場規制制度。結合市場需求和育人要求,此部分主要融入愛國教育、法治意識、競爭精神、法律素養等方面的思政內容,樹立守法、執法、司法意識,培養誠信經營、有序競爭、主動維權的市場意識。
三、實施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二分法視角下,思政元素融入經濟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一是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兩部分應該緊密結合,共同達到育人目標,就像我國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一樣,既用到了財政、金融、稅收等宏觀調控行為,又針對房地產市場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等市場規制行為。二是可圍繞經濟法主體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從職業發展角度來看,大學生將會成為調制主體中公職人員,也可能成為調制受體中經營者,選取契合身份的思政元素,把專業課程學習與職業發展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為今后職業發展奠定基礎。三是選取體現思政元素的素材時,要貼近實際,更能引起學生共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講解計劃調控法相關知識點時,可選取一段小視頻“十四五規劃出爐記”,讓學生了解國家計劃怎么制定出來的,哪些人哪些部門會參與制定,為什么要制定國家計劃等,獲得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國家民族使命感,然后從國家制定計劃進行國家治理,引導學生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培養自律意識,端正學習態度,達到育人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經濟法課程應該在課程思政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緊密結合培養目標、育人目標、職業目標,尋找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知識傳授,人才培養,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參考文獻:
[1]《經濟法學》第二版,張守文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8月,第13、30頁
[2]經濟法課程思政模式探索,期刊網,2019年5月
[3]課程思政在《金融基礎》課程中的實踐探索,孫波,山西金融職業學院,第191-192頁
[4]《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新華網,2016年12月8日
作者簡介:王春梅(1980.02-),女,漢族,湖北咸寧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