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力群
與大部分城市發達地區相比,偏遠山區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缺少必要的英語教學資源。文章基于新課程背景,對偏遠山區中學生英語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有助于偏遠山區的學生學好英語,為改變偏遠山區英語發展落后的現狀做貢獻。
要全面提高偏遠山區學生的英語水平,就要以課堂為主體,創建新型教育模式,營造層次化、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習技巧。
偏遠山區中學生英語教學現狀
偏遠山區大多有獨特的地方語言系統,部分學生在接受教育之后才開始學習普通話,個別學生語言不流利、表達不清晰,要在該教學現狀下進行英語教學,存在許多困難。偏遠山區語言與初中英語教育之間缺少內在聯系,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在進入初中后才開始基礎英語知識的學習,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有的英語教師需要一人教導多個班級,在該教學現狀下,容易導致個別學生喪失英語學習動力。
初中英語詞匯量較大,語法內容具有多元化的特點,知識重點、難點較多,個別學生提不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傳統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注重對語法的講解,相對忽視了學生英語閱讀水平和口語水平的提高。偏遠山區的學生缺乏國際性的語言交流平臺,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難接觸到地道的英語,學生缺少英語使用的機會。
偏遠山區中學生英語教學策略
生活化教學內容的制訂。英語教材中的單元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內容的選擇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況。中學英語教材中包含著對天氣的討論、對人們外貌特征的描述以及生活狀態等情景,雖然這些英語情境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偏遠山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發現教材內容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存在差異。因此,英語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的教學重難點重新進行課程設計,通過適當的教學引導,幫助學生研讀教材,讓學生了解發達城市的生活方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
例如,教師在進行“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發言,對學生的上學方式進行統計,并結合教材讓學生發現城市學生與自身上學方式的不同,通過教學過程中生活內容的應用,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討論。
層次化教學方案的應用。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想要全面提高學生對英語教學環境的參與感,就需要堅持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通過適當的教學引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其能主動對英語教材中的教學情境進行深入探究。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我突破。偏遠山區英語教學往往缺少相應教學資源,教師要設計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引導切入點,幫助學生分析英語教學問題,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式;教學環節要堅持從簡到難的設計順序,幫助學生克服對英語學習的恐懼,讓學生掌握英語交流技巧,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互動式教學策略的實施。由于當前偏遠山區教學資源薄弱,教材內容難度較高,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以視覺呈現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發音。許多英語教材中都會配備發音器官剖面圖,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交流探討,了解發音器官協同發音的整個過程,提高英語發音的準確性。偏遠山區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采用母語和漢語混合的閱讀腔調,這種發音方式在正式的英語交際場合中,不利于雙方的交流互動,因此,教師要運用小組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定期開展語調、節奏訓練。
偏遠山區發展落后于發達地區,因此,需為不同英語基礎水平的學生制訂針對性的教育方案,采用生活化、層次化、互動性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作者單位系甘南州臨潭縣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