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艷
摘要:在小學課堂中設置適合小學生解答的數學問題,使其可以從問題解答之中檢驗與鞏固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問題設置才具有意義,本文將對小學數學課堂問題的設置方法探究,先分析教學問題設置的意義、注意事項,并探討相關的問題設置方法、成效總結等,以期最終尋求多種途徑來提出問題設置的方式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設置;方法
前言
顯而易見,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能夠促使小學生知道自己該探究什么數學知識、該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答問題。可見,作為小學教師,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置就顯得十分關鍵,一個好的數學問題無疑會引起學生探索數學未知世界的濃厚興趣,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習慣,引導其主動思考如何解答數學問題,進而促使學生在數學問題環境之中探究知識,由此可見,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置的有其重大價值。
一、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置的意義與作用
(一)為小學生帶來趣味的學習體驗
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如何激發興趣才是教師最應關注的事情,要讓廣大小學生感覺學習數學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意義的事情。因此,教師應開動腦筋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激發他們內在的探索欲,使其自己該做什么事情、該探討問題之中的哪些數學知識,而在不斷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感受到數學解答的一些樂趣與價值,從而促使他們在解答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進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最終能夠促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極大的學習與探究興趣。可見,本文所選取的研究切入點無疑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1]。
(二)幫助學生檢驗自身所學數學知識
解答一道小學數學問題,實際上是小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一個現實表現,因而教師通過設定有趣且有效的小學數學問題,可以據此判斷小學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檢驗他們是否可以用所學知識去正確解答不同的數學問題。因此,對于設置一個針對性的小學數學問題,教師自身要充分意識到的是:設置數學問題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檢驗學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再次去回顧數學知識,進而讓學生知道自己還遺漏了哪些數學學習點,以及需要再次從哪些方面去優化與完善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
(三)增進學生之間彼此的學習互動
通常一個數學問題的提出,將會有利于學生之間就此展開討論與交流,學生們可以各抒己見,就某個數學問題交換各自的想法,使得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也使得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有意義與有價值。此外,學生解答數學問題往往會遇到不同的解決困境,他們勢必會尋求其它的解答方法與路徑,而這也會促使學生學會去與他人展開探討與交流,以從他人身上獲取到一定的路徑解決方法。顯然,在交流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關系更易建立起來,彼此之間的關系也更為融洽,有利于學生之間更好地進行知識互動,從而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這一點頗為重要。
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置的注意點
(一)注意問題設置的針對性
一個良好數學問題的提出,應該注意問題設置的針對性,即圍繞實際的小學數學課程知識內容,設置與之相對應的數學問題,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從而令其有興趣去探尋神秘的數學世界,這樣的學習才真正具有價值。然而,教師在設置問題時雖要注意問題的針對性,但問題難度一定不能過大,否則會讓學生感到難以適應,進而會讓學生感到挫折感,學習的積極性也一落千丈,自然會影響學習效率,其數學成績也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則要注重其中的問題設置針對性問題,既要保證提出的問題難度適中,又要引導學生如何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點至關重要。
(二)注意問題設置的趣味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中,教育的對象是年紀較小的小學生,他們往往比較活潑好動、且對有趣的問題容易產生研究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注意數學問題設置的趣味性,盡可能設計出有趣的數學問題,使得學生愿意去探討與研究,這樣才能發揮問題設置應有的作用。其中,在設置趣味性的數學課堂問題時,教師也要注意保證問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而不是單純為了趣味來增添數學課堂較小的趣味性,這樣容易導致數學問題缺乏針對性,進而影響到學生的數學課程知識學習。
例如,《認識圖形》就是部編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章節,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匹配一些趣味性的問題,就非常適合課堂教學。此階段的小學生在邏輯思維能力方面還有所欠缺,但他們對數學王國卻充滿了好奇心,因而各式各樣的圖形自然會引起他們的興趣。教師完全可以靈活發揮,圍繞課文內容向學生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如: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看到哪些圓形和正方形?汽車輪胎是什么圖形?這些問題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充滿了趣味性,因而實現了應有的教育意義,非常利于小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
(三)注意問題設置的互動性
小學生往往自身的數學知識儲備有限,且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也有限,因而教師要懂得發揮學生的集體學習力量,引導學生之間展開問題的交流與互動,讓學生互相探討數學問題、解答數學問題,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從相互學習之中積累到一定的數學問題解答經驗,方便其更好地找到解答路徑。因此,教師要注意設置出來的數學問題是否具有一定的互動性,并給予他們足夠的互動時間,這樣學生才能快速、有效的尋找到更多解答數學問題的路徑與方法[2]。
例如,《時、分、秒》是部編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以交流、互動的方式來探討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教師完全可以圍繞課文中的知識點設置一些互動性的問題,如教師可以提問:一小時有多少分鐘?一分鐘有多少秒?然后給不同小組的學生預留足夠的互動時間,要求其回答這些問題,以期達到鞏固重要知識點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設置出有趣的、針對性的數學課堂學習問題,無疑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數學素質。因此,在文章之中,主要探討了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設置的意義與作用,并針對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提出有效的數學設置方法,以盡可能引導學生在有趣且針對性較強的問題之中,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
參考文獻:
[1]楊大海.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3(41):15-15.
[2]潘益榴.認知沖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設置探討[J].學法教法研究,2019,3(7):25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