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亮
摘要:德育滲透在初中體育課堂可獲取獨具特色的教學優勢,達到德育教育更高價值。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正確、科學的利用體育教育傳遞德育元素,讓學生受益終身。本文將基于德育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滲透展開探討,以期能推進寓德育于體育教學活動的深化發展。
關鍵詞:德育;初中體育;課堂;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初中階段的學生萌發了強烈主觀意識,但是其情緒及心理的控制能力都有限,極易出現觀念偏激、情緒失控、虛榮攀比問題,不利于學生理性平和心態及開朗積極性格的塑形。德育教育可給予學生科學思想引導及認知教導,在初中階段凸顯出基礎并關鍵的教學作用。體育學科的諸多內容及內涵都與德育教育有著實質性的關聯,而且體育學科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其與德育教育的交互滲透可獲取驚艷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師要秉持終身體育提升的教學及學習理念,不斷提升其傳統體育鍛煉思想及教學思維,正視并落實德育教育,分析梳理體育學科內容特點、教學特色,將德育元素科學有序的滲透于體育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價值素養、體育運動精神及愛國主義情感。
一、德育教育滲透于初中體育課堂的切入點
(1)結合體育教學內容
初中體育教學內容中包含有鮮明的積極因素,體育教師應從體育教學內容中挖掘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剖析延伸其教學內涵,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及思想引導。例如,體育教師可在接力跑、拔河賽等體育教學過程中,切入德育教育,引導并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友愛互助精神;在中長跑體育訓練中,切入德育教育,借助訓練“極點”現象,磨練學生永不放棄的意志品質;在韻律操體育項目練習過程中,切入德育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審美及熱愛生活等思想情感。
(2)結合課堂紀律教學
體育教學及其訓練需要一定的紀律給予學生課堂行為及思維約束,以此確保教學及訓練的順利開展。體育教師可以將德育教育與教學紀律相結合,這樣不僅能深化學生對紀律的認知遵守,也能提升學生的遵紀守法意及維護集體意識。體育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意志素養、行為能力等,恰當科學的將德育教育,引入每個教學環節的紀律維護中,潛移默化的發揮出德育教育能效。例如,隊列隊形體育技能的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借機培養提升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體育場地及器械器材的清潔維護中,體育教師可借機強化學生愛護公物、熱愛勞動的情感。
(3)結合體育教師行為
德育教育應以體育教師行為為傳遞載體,將德育元素貫穿體育活動全過程、滲透體育活動全層面,進而給予學生及時、全面的觀念想法引導,發揮出德育價值。體育教師應保持行為大方利索、談吐文雅,示范標準等,同時要秉持“強魄育魂”的高階體育理念,關愛學生以實現誨人不倦的教學狀態。體育教師要清晰認知到學生是德育、體育的教學主體,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德育需求、體育能力等設計科學性、拓展性的體育教學課程,并根據學生體育課堂情緒表達及行為表現,及時恰當的調整德育教育,確保學生充分認識、感知體育與德育的關聯,幫助學生盡可能的汲取內化德育元素,助力良好德育教育目的的實現。
二、德育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具體滲透途徑
(一)借助集體運動鍛煉團隊意識
德育可滲透于體育集體性運動鍛煉中,讓學生在集體性的體育鍛煉中接觸合作規則、感受團隊力量及體育精神。集體運動是體育教學及訓練的典型形式,其中包含著豐富的體育運動規則、教學內容、訓練技巧等,是體育教學開展的重要項目。初中階段的集體性體育運動包括接力跑等田徑運動、足球等球類運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耐力、合作技巧及精神都可進行有效鍛煉提升。體育教師將德育教育滲透在集體性體育運動中,可借助運動中的困難節點、耐力節點等,引導學生感悟體會競技精神、合作精神及平博精神,在學生身體記憶、精神感悟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合作方式、競技方式,促使學生不僅可提升其合作意識、運用精神,還能體會到體育運動拼搏后的成功及團隊合作力量,確保學生可正面感悟、準確轉換體育德育教育。例如,體育教師可借助每天的體操運動傳遞德育元素,可引導學生在體操列隊、體操鍛煉等層面感知紀律的莊嚴及必要,培養強化學生的自覺律己意識,這同樣也是學生積極學習及健康發展所需的優異品質。
(二)創新教學方法豐富德育內容
體育具有戶外鍛煉、體能教學的特點,在專業的體育教學場地,給予學生特定的運動技巧的傳授及訓練。也正是體育學科的特有教學方式,為德育提供了更多的可發揮、可選擇空間。基于此,體育教師要掌握體育教學本質創新方法,給予德育足夠充分、廣袤的可發揮空間。體育課堂是體育教學、項目訓練的主要場地,其同樣也是德育的主要滲透領域,體育教師要尊重并落實學生的體育教學及訓練的主體地位,梳理整合傳統體育教學優勢、分析完善傳統體育教學短板,將德育教育創新性的滲透其中,激起學生體育參與主體性及興奮性。例如,體育教師可將德育與實踐性體育訓練滲透融合,促使學生獲取更加深刻的體育技能體驗及德育情感感悟。體育教師可設計體育障礙賽,將籃球運動、跳高運動、接力跑運動、百米沖刺運動等納入其中,設置成多個運動障礙,學生通過小組形式完成體育實踐訓練,體育教師遵從“組內異質、組內同質”的原則,劃分出多個整體能力相似的實踐小團隊,確保體育障礙賽的可比性及公平性,要求各個小團隊自行安排各個環節的參與隊員,鍛煉學生的分析統籌能力及合作參與意識,然后再開展后續的體育障礙賽,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體育能力、邏輯能力,挖掘學生的體育興趣及潛能,還能切實升華學生的體育精神、集團榮譽感。
(三)發現教學問題開展德育教育
教學是傳遞正確知識、思維及理念的過程,其不可避免的會對學生既有思維或認知產生沖突,進而發現教學問題。體育教學不僅具有傳遞教學知識的環節,還具有特有的技能實踐訓練環節,這就意味著體育教學問題的發生幾率更高,體育教師要善于發現教學問題、分析教學問題,并借助德育教育針對性的引導解決體育教學問題,以此推進學生的體育認知觀念、行為方法的準確發展。尤其是初中體育素質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的深入下,體育教學目標從素質體能提升教育延伸至素質與智力、思想與態度、情感與品格的教育培養,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具有教學效果疊加、放大的教學優勢及成效,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觀察體育問題、抓住德育教育時機。例如,在體育戶外訓練或團隊合作中,學生之間難免發生肢體或思想上的摩擦沖突,體育教師可抓住該教學問題及時機,滲透德育元素,引導學生感知體會寬以待人、嚴于律己的優秀品質,鼓勵學生見賢思齊,構建互幫互助、團建合作的體育訓練氛圍。
總結
德育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滲透,可給予學生科學思想引導及認知教導,利于學生道德價值素養、體育運動精神及愛國主義情感的形成。可以體育教師為德育滲透教學載體,將德育與體育教學內容、課堂紀律教學、實踐運動訓練等相結合,助力良好德育教育目的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熊小健,陳曉峰,劉云龍.體育德育本體論繹——基于中西文化源頭時期體育項目的再探索[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44(08):11-18.
[2]彭銀銀.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體育德育評價理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6):82+84.
[3]周浩然.簡論“立德樹人”理念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青少年體育,2020(01):37-38+43.
[4]沈建華,王自清.“立德樹人”視野下新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德育透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38(05):1-4.